为坚决扛起粮食安全重大政治责任,稳定流长镇玉米生产面积和产量,提高玉米的单产水平,根据《2023年息烽县粮食单产提升行动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本镇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粮食单产基础、资源优势
流长镇三面环水,常年平均气温150℃,年降雨量1000-1300mm,无霜期290天左右。属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项目区交通方便,土壤肥沃,多年来实施了高产示范项目,并圆满完成了项目各项目标任务。
二、实施单位、技术力量
本项目实施单位为流长镇人民政府,现有农业技术人员5人,其中:高级农艺师1人,中级农艺师2人,助理农艺师2人,曾多次承担过农技推广项目,团队集种子、农推、土肥、植保人员为一体,协作能力强,实战经验丰富,具有实施本项目所必需的技术力量。
三、实施地点、规模及技术模式
(一)实施地点与规模
核心样板点:大水井村,面积500亩;
示范区:前奔片区,面积1000亩;
辐射区:辐射带动6500亩,其中:流长村500亩、李安寨村500亩、宋家寨村500亩、龙塘村500亩、龙泉村500亩、长涌村500亩、四坪村500亩、大兴村500亩、营中村500亩、新中村500亩、水尾村500亩、茶园村500亩、甘溪村500亩。
(二)技术模式
聚焦关键品种、关键环节、关键区域开展玉米单产提升行动,加大优良品种、高产技术推广力度,强化重大病虫害预测防控,加强自然灾害应对。
四、目标任务
目标任务:开展玉米单产提升行动高产示范点规模8000亩以上,其中:核心样板点连片面积500亩以上、示范区1000亩以上、辐射带动6500亩以上。
目标产量:核心样板点玉米平均单产650公斤/亩以上,示范区较当年非示范区平均增产15%以上。
五、实施内容
(一)玉米单产提升核心样板点创建
以大水井村为重点,创建玉米单产提升样板点500亩。
(二)玉米单产提升示范区建设
以前奔片区为重点,创建玉米单产提升示范区1000亩。
六、关键技术
(一)选择优良品种
选择抗性好、产量高、耐密型、适应性强的经国家或贵州省审定的高产品种。主要推荐选择康农玉901、黔单618、正大659、西大211、卓玉183、贵卓玉808等优质高产品种。
(二)选用高产栽培技术
主要推广玉米“一增五改”技术,实现玉米增密到3300-
3500株/亩、调优群体结构、优化施肥方案与方式、秸秆还田的措施,因地制宜采取玉米根部集雨节水栽培技术,进一步提高玉米产量。
(三)推进科学施肥技术
大力推进配方施肥技术,根据我镇的实际情况,结合玉米吸肥规律,在项目区内实施配方施肥,主推配方N:P2O5:K2O=18:10:12,各实施区域根据大配方、小调整的原则具体实施,同时引导实施主体种植矮秆豆类(如大豆、地豆等)、增施腐熟农家肥1000-1500公斤/亩或商品有机肥500-600公斤/亩,在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施用配方肥,一次性作基肥窝施,亩施40-50公斤,在苗期亩用尿素4-5公斤进行提苗,大喇叭口时期亩用尿素20公斤左右进行追肥。
(四)做好绿色防控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及“统防统控”的方针,加强田间病虫调查监测,准确掌握病虫发生动态,做到及时发现、适时防治。我镇玉米主要虫害有地老虎、玉米螟、草地贪夜蛾、大螟、蚜虫、粘虫等,病害主要有大、小斑病、锈病等,根据不同病虫害,采用不同用药。玉米大、小斑病及锈病,选用代森铵水剂、三唑酮、甲基硫菌灵等药剂喷雾防治。玉米螟虫和大螟采用抖克1000倍、金世纪1000倍、莫比朗2000倍喷雾。蚜虫防治:喷施吡虫啉2000倍,千虫克1000-1500倍,金世纪1500-2000倍或优乐得2000倍。草地贪夜蛾坚持治早、治小,早发现,早防控,抢在幼虫早期(3龄前)防治,可用氯虫苯甲酰胺、甲维盐、菊酯类、吡虫灵等防治。地老虎可选用抖克1000倍、金世纪1000倍、千虫克1000-1500倍进行防治。
七、绩效指标
(一)数量指标:核心样板点面积≧500亩;
(二)质量指标:示范区单位面积较上年非示范区平均增产≧15%;
(三)时效指标:项目实施按阶段完成率100%;
(四)可持续影响指标:增产示范带动能力进一步提高;
(五)满意度指标:农户满意度≧90%。
八、档案资料管理
明确专人负责项目档案管理工作,加强痕迹管理,认真做好相关文件、实施方案、财务凭证、公开公示、绩效指标等项目实施印证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
九、项目总结和自评
项目完成后,及时总结分析项目推广任务完成情况,形成项目工作总结及绩效自评报告,并于2023年11月30日前上报至息烽县农业农村局相关部门。
十、保障措施
(一)强化责任落实。聚焦目标任务,压实工作责任,
成立领导小组,负责全面统筹协调督导检查工作。明确专人负责,抓好落实,全面完成示范推广面积。
(二)强化技术指导。结合农技人员“揭榜挂帅”行动,成立技术实施小组,组织专家开展技术培训,深入田间地块指导项目涉及的农户、主体落实技术措施,开展绿色高效生产。
(三)强化宣传引导。通过网络、新型媒体和现场会等多种形式宣传玉米单产提升的技术模式,加强对玉米品种选择、一增五改、配方施肥、绿色防控等技术的宣传和培训,筛选出一批区域性强、丰产性好、经济效益高的技术模式加大推广。通过典型示范、新闻报道等方式扩大宣传,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主办单位:息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方式:0851-87721549 地址:息烽县永阳街道县府路27号2号楼
息烽县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黔ICP备10201081号 公安备案号 52012202006106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标识码:52012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