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重建家园——小寨坝镇全力开展暴雨灾后自救工作

发布时间: 字体:

近日,受强降雨天气影响,小寨坝镇部分区域出现道路积水、山体滑坡等险情。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小寨坝镇党委、镇政府迅速响应、科学部署,组织镇村干部、党员、志愿者和广大群众全面投入灾后自救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一、全面排查隐患,筑牢安全防线

雨情刚歇,小寨坝镇立即组织镇村干部、网格员,对全镇23个村(社区)的房屋、农田、道路、桥梁、水利设施、电力通信线路开展“地毯式”隐患排查。

工作人员逐户走访村民,详细记录房屋受损情况,包括墙体裂缝、屋顶漏水等;深入田间地头,仔细查看农作物受灾情况,对玉米倒伏、蔬菜被淹、果园积水、农田损毁等情况进行排查,统计受灾面积、预估产量损失;同时,对道路塌陷、积水路段等隐患点进行精准定位;全面检查水利设施运行状况,确保水库、山塘、堤坝安全稳定。在排查过程中,工作人员还仔细询问受灾群众困难,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为后续救援和恢复工作提供有力依据。

截至目前,强降雨导致20户群众房屋受灾17栋47间(房屋主体受损10户13间);道路边坡塌方、挡墙垮塌、路基沉陷等共计93处;大寨、潮水、红岩等村灌溉沟渠损毁约9公里。

二、全力清除隐患,畅通生产生活

针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小寨坝镇通过成立11个防汛救灾指导组,形成联村包片的工作模式,迅速调配专业设备和人力,开展隐患清除工作。

镇综合执法队联合各村工作人员,利用挖掘机、装载机等大型机械,对道路上的淤泥、树枝、杂物进行集中清理,疏通堵塞的排水渠,确保水流顺畅,尽快恢复道路交通。同时,组织群众志愿者组成清理小队,对房前屋后堆积的沙石、杂物进行全面清扫。对于山体滑坡、落石等地质灾害隐患点,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安排专人值守,并组织专业队伍进行清理和加固,防止次生灾害发生。

截至目前,帮助清理房屋及周边淤泥31户,清理15条道路的碎石、淤泥、积水,保障30余公里道路正常通行,通过抢修、支援800米备用管道等方式帮助380户1200余人做好饮水保障。

三、暖心安置群众,兜牢民生底线

针对部分房屋受损严重、居住在地质灾害隐患点等危险区域的群众,小寨坝镇党委、镇政府高度重视,采取设置集中安置点及安置于亲属家两种方式,迅速开展转移安置工作,同步调配棉被、食品、饮用水等物资,保障转移群众基本生活需求。通过镇领导班子成员包保联系的方式,深入集中安置点查看受灾群众安置情况,了解生活需求,安抚群众情绪,确保农户“撤得出,住得下,不返回”,让受灾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与关怀。

截至目前,全镇紧急撤离受灾群众35户85人,其中在2个集中安置点转移安置受灾群众10户26人。此次为受灾群众购置物资床铺被子18套,米、油各35份,面包、牛奶各45份,泡面30余箱,洗漱用品20余套,为上寨村和红岩村送去24桶桶装水,为大寨村和红岩村送去新鲜黄瓜、莲花白、土豆、白菜各20斤。

四、强化宣传引导,凝聚重建合力

为增强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小寨坝镇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开展宣传引导工作。线下,以“实施五百行动·密切联系群众”工作为契机,镇村工作人员走村入户,面对面向群众详细讲解暴雨洪涝应对措施、紧急避险方法、灾后卫生防疫要点等知识。线上,依托官方微信公众号、新浪微博、各村(社区)群众微信群等新媒体平台,及时推送气象预警、灾害应对技巧、次生灾害防范注意事项等信息,确保宣传引导全覆盖、无死角,切实提升群众的防灾救灾能力。

截至目前,“线下”开展宣传20余次,覆盖群众5000余人次,“线上”转发相关信息20余条(次)。

“目前,全镇灾后自救工作仍在紧张有序进行。”小寨坝镇相关负责同志说,接下来,小寨坝镇将继续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统筹推进灾后重建与生产恢复工作,帮助受灾群众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网站帮助|网站声明|网站年报

主办单位:息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方式:0851-87721549   地址:息烽县永阳街道县府路27号2号楼

息烽县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黔ICP备10201081号 公安备案号 52012202006106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标识码:52012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