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印迹 村史村事】大湾村的玉米

发布时间: 字体:

8月的骄阳下,息烽县小寨坝镇大湾村玉米绿色高产示范区翻涌着翠绿的波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魏发财穿梭在田垄间,仔细查看玉米长势,他指着连片的玉米说,“今年籽粒比去年还要饱满,肯定是个丰收年。”

“以前人工种植费时费力,现在全程机械化,效率提升了三倍不止。”魏发财笑着补充说,今年大湾村推进500亩玉米绿色高产示范区种植,针对核心区种植户,政府部门免费提供耕、种、收、防全程机械化作业,免费提供种子、肥料,预计亩产较传统种植提升30%左右。

“我家今年种了七八亩玉米,预计亩产1600斤。”村民黄登祥告诉记者。

这个位于息烽县南部、占地4.5平方公里的村庄,227户632人在这里繁衍生息。曾几何时,大湾村土地贫瘠、灌溉困难、交通闭塞,村民们虽辛勤耕作,却始终难圆丰收之梦。然而,随着近年来创建玉米绿色高产示范区,这一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大湾村的玉米种植史,就是一部农业现代化的生动教材。现年69岁的老支书黄登华至今记得十多年前县农业技术人员在地头讲解良种、良肥、良法“三良”种植技法的场景。而更早以前,村民们种植玉米则是靠天吃饭、肩挑背驮,如今,依托打造500亩玉米绿色高产示范区,科学种植和机械化作业在大湾村已成为常态。

7月中旬,2025年全省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技术培训会在息烽县举办,会议首站,与会人员来到大湾村玉米绿色高产示范区实地观摩。观摩现场气氛热烈,交流互动频繁,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肯定。魏发财自豪地说,“十年前,谁能想到我们村的玉米能这么出息?”

产业的兴旺带来了村庄的蝶变。10公里通组路联通家家户户;115盏路灯照亮了村、组干道;建成污水处理设施,村民告别了污水横流的日子。今年76岁的退休老支书龚开祥坐在村文化活动广场的石凳上,看着孩子们在篮球场上奔跑,“这都是托了产业发展的福。”

“能取得今天的发展成绩,是因为我们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接续奋斗。”魏发财感慨道,从1963年全城首次通电时的欢呼,到2019年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挂牌,再到2023年村污水处理设施建成,大湾村的每一步发展都是一场“接力赛”。

夕阳西下,大湾村的玉米林在晚风中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这个村庄的故事。从“靠天吃饭”到“科技种田”,大湾村用金黄的玉米编织出了一幅乡村振兴的幸福图景。而这片土地上的故事,还在继续书写……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网站帮助|网站声明|网站年报

主办单位:息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方式:0851-87721549   地址:息烽县永阳街道县府路27号2号楼

息烽县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黔ICP备10201081号 公安备案号 52012202006106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标识码:52012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