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村田间课堂让残疾人“精于农艺”

发布时间: 字体:

为切实帮助农村残疾人掌握劳动技能、发展生产、促进增收,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近日,一场特殊的“田间课堂”在养龙司镇幸福村拉开帷幕。

这场培训的课程,是村里工作人员“挨家挨户问出来的”。前期走访时,大家发现残疾人多以种植玉米、果树为主,却常因不懂技术“出力不讨好”。为此,县残联、幸福村联合农科所张桂林老师精准施策,量身定制了“理论—实操—理论”的循环课程。课堂上,张老师用“土话”解读专业知识,从选种时“看籽粒饱满度、闻有无霉味”的小窍门,到种子浸种催芽的水温控制;从田间起垄的高度、行距的疏密,到播种时“深浅看作物、疏密看品种”的诀窍;从叶片斑点辨病害、对症施药的配比,到果实采收的最佳时机、储存防潮的妙招;再到果树嫁接的“对齐形成层”、夹枝的“松紧度拿捏”,一一讲得透彻明白。更贴心的是,老师紧扣本地气候特点,专门提炼出“玉米去雄穗增产量”“果树拉枝透光照”等实用增产法,让每一项技术都能落地生根。

会议室里,25名农村残疾人(及重度残疾人家属)正端坐聆听,黔南州农业科学研究所高级农艺师张桂林的讲解清晰有力。他们时而低头在笔记本上速记要点,时而蹙眉思索,遇到不解便举手追问,生怕漏过任何实用知识,浓厚的求知氛围在房间里流淌。转场至玉米地的实操现场,张老师更是手把手教学:“握锄头时手腕要灵活,轻轻一翻土块就碎;防治蚜虫得喷叶背,这些小家伙就爱躲在那儿。”他边说边摘下玉米雄穗,“尤其是授粉后,把雄穗和底部两三片叶子去掉,能减少养分消耗,一亩地至少多收百十来斤!”蹲在一旁的毛德修眼睛一亮,伸手摸了摸玉米的雄穗,笑着拍掉裤腿上的泥土:“种了一辈子玉米,真没听过这门道,以前光知道傻下力气。等回去我就按您说的试试,秋收时看看能不能多打几袋粮!”

培训结束时,发放复合肥、尿素,电动喷雾器,锄头,镰刀,铁锹,耙子等涉农物资25份。接下来,养龙司镇将系统收集此次培训的意见建议,在总结经验、完善课程的基础上,把这套“理论+实操”的田间教学模式推广至全镇辖区。通过针对性提升残疾人的农业生产技能,帮助更多残疾群体把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用双手稳稳编织起“就业有门、增收有望”的幸福图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网站帮助|网站声明|网站年报

主办单位:息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方式:0851-87721549   地址:息烽县永阳街道县府路27号2号楼

息烽县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黔ICP备10201081号 公安备案号 52012202006106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标识码:52012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