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召开之年,是全面贯彻市第十一次、县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起步之年,是“强省会”深化之年,是息烽发展“破局之年”。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国发〔2022〕2号文件精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贯彻党代会、喜迎二十大,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紧扣“八个强”重点任务,以抓“强工业”夯实实体经济、抓“强县城”作为核心任务、抓“强三农”推动乡村振兴、抓“强旅游”打造魅力永阳、抓“强环境”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抓“强生态”厚植生态底色、抓“强民生”创建五优街道、抓“强人才”撬动产业发展为工作主线,聚焦“强县城”的工作主目标,想事谋事干事成事、敢干实干快干会干,全力以赴“拼抢赶”,为有力谱写新时代“强省会”息烽篇章,全面开创产业强百姓富生态美的红色息烽新未来做出永阳贡献,全面开创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做到“两个维护”
1.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
提高政治判断力,旗帜鲜明讲政治,切实把衷心拥护“两个确立”转化为忠诚践行“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提高政治领悟力,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领航定向,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学习的第一议题、贯彻的第一遵循、落实的第一政治要件,切实做到对“国之大者”了然于胸。提高政治执行力,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检验政治站位、政治方向、政治担当的重要标尺,确保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化为效。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县委决策部署,实施闭环管理,强化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落细落实。抢抓国发〔2022〕2号文件重大机遇,突出政策化、项目化、资金化,用好用活用足政策,积极争取发展红利。
2.持续深化理论武装
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凝心聚魂,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规则》,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化对中央、省委、市委、县委全会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市第十一次、县十四次党代会精神的学习培训,特别是要加强对今年召开的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确保深学细悟、笃信笃行。注重发挥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张露萍七烈士陵园、猫洞村红色美丽村庄教育功能,用好红色资源,加强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坚决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执行责任制规定(试行)》,切实担负起执行党内法规的政治责任。
3.持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
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长期任务融入日常、抓在经常,扎实推进学党史悟党史用党史常态化,巩固拓展学习教育成果。建立完善学党史和学理论相结合制度机制,通过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研讨、党员教育培训等方式,全面深入学习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长效化,把学习教育实效体现在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中,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二、聚力“八项行动”
4.聚力“强工业”行动
聚焦石材开采加工、健康医药、汽车零部件、特色食品等工业产业,积极培育硬寨村工业企业做强做大,推动辣子鸡、辣椒制品等形成产业链,推动工业快速发展。依托同城大道连通生态资源优势,促进新产业、新业态农旅融合发展以及房地产业发展。紧紧围绕“四新”“四化”“一主一特”精准开展以房招商、以商招商。加大企业培育扶持力度,全力做好企业上规培育6家。全面助力实现“强省会”息烽跨越“一高四强”目标。完成工业总产值4.15亿元以上,实现工业投资0.8亿元,七大工业产业总产值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新引进产业项目到位资金1亿元。
5.聚力“强县城”行动
围绕县委提出的“一路向南”,融入贵阳战略的总体思路。结合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红色资源和同城大道南山片区独特的交通优势、资源优势,推动猫洞村红色美丽村庄投入运营,带动阳朗片区农文旅融合发展,吸引县城及贵阳、成渝地区高端消费人群来消费,借力市委党校息烽现场教学基地投入运营契机,做强城镇经济。深入实施“百场千店万铺”攻坚行动计划,积极参与推进万汇城商贸综合体、十字街中央广场及配套商业综合体项目,加快培育智慧旅游、物流配送、直播带货等新业态新模式,助推传统消费提档升级。扎实推进县城“一圈两场三改”,围绕“教业文卫体、老幼食住行”37个项目,打造3个15分钟生活圈,持续推进停车场、农贸市场扩量提质,实施棚户区、老旧小区、背街小巷改造,提升县城品质,在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带着良心、带着感情、带着责任把“一圈两场三改”抓好抓实,让群众“打收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持续巩固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努力争创国家级文明城市,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环境和功能品质。坚决打好垃圾分类攻坚战,坚持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闭环运行体系,力争2022年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配合建设1个公共停车场项目,建设停车位520个。配合新建改造一批城市雨水、污水、供水、燃气管网。持续推进盛世名门等项目建设。实施物业管理三年攻坚行动,不断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提升,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服务品质和效率。
6.聚力“强三农”行动
认真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坚持以乡村振兴统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突出稳粮、保供、优种、活市、联工“五个关键”,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持续深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继续强化服务意识,积极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高现有农业的科技含量和生产能力,指导农民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帮助解决农产品生产技术和销售问题;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大幅度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经营步伐,提高产业化经营程度。通过结构调整,调大、调新、调优特色产业,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完成2022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12.9%,一产增加值增速7.1%。
持续深入巩固农村产业发展。突出抓好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合作社、农业企业“四类经营主体”的培育和引进,以“四类经营主体”引领农业规模化,以规模化推动市场化、催生加工业链条化,以市场化倒逼标准化,以标准化引领品牌化。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210亩、产量374.8万吨;蔬菜种植任务面积9500亩次,产量1.33万吨;生猪出栏800头,家禽5万羽;水产品产量6吨;新增认定种养大户30户,新增培育家庭农场3家、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1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家;做好供销社对农业春耕生产、秋种、冬种的化肥供应;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2家,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2家,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达37.85亿元。以提高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在依法维护农民宅基地合法权益和严格规范宅基地管理的基础上,在落实户有所居、保障本村村民居住需求的前提下,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可依法通过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发展乡村旅游、餐饮民宿和文化体验等产业,激发乡村发展活力、促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加快实现农村宅基地产权化、市场化、金融化三化目标。激活农民“沉睡”的资源资产,持续推动农村“三资”进入交易市场,年交易宗数50宗以上,交易金额1000万元以上。统筹推进猫洞村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建设,打造富美乡村。
持续加大促进农民增收。以实施“技能贵州”行动为抓手,积极开展群众和经营主体技能培训,增强技术的指导,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不断发展壮大适应现代农业需求的高素质农民队伍,拓宽就业渠道,配合上级部门维护农民就业空间,坚决根治欠薪,保障农民工资收入,增强农民经营性收入。积极盘活农村农房、土地、林地等资源,引导和鼓励农民将耕地、林地、“四荒地”等资源性资产和房屋、建设用地、基础设施等经营性资产入股。建立完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机制,盘活农村各类资源要素。优化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因地制宜推广“反租倒包”等模式,鼓励采取租改股、保底分红、二次返利等方式带动益农,让农民分享更多资产增值收益,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大力宣传各类扶农政策,印发政策资料,做好耕地地力补贴、粮食补贴发放等工作,按照2022年每亩45.71元/亩的标准,完成2022年度耕地地力补贴发放,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
7.聚力“强旅游”行动
积极与县强旅游指挥部做好工作对接,推进旅游产业化工作。围绕猫洞村“幸福红庄”品牌,依托“红色、乡村”名片,借助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及其周边红色旅游资源,进一步聚焦人气,打造“红文旅”精品路线,丰富“爽爽贵阳,红色息烽”品牌内涵。推进街道提振消费工作,促进消费扩容提质,推动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聚焦爽身、爽心、爽眼、爽口、爽购、爽游“六爽”要求,全面夯实旅游基础设施。结合现有景区景点,打造猫洞民宿、乡村旅游重点村,引进培育特色餐饮,加大规模(限额)以上旅游企业、批发零售企业的培育,持续提升旅游人均消费水平。2022年实现经营性住宿单位床位数同比增长10%以上,新增经营性住宿单位25家,批零住餐企业规上培育6家,评定乡村旅游重点村、乡村旅游村寨、客栈、农家乐等3个以上。
8.聚力“强环境”行动
打造优质的营商环境。坚持企业创造财富、政府创造环境,实施贵商扶持计划,落实好各类惠企纾困政策,执行好三级直通车机制、全程跟踪代办、街道领导服务重点企业、部门网格化包保服务一般企业等制度,加大对项目落地前、落地中和落地后全生命周期跟踪服务。深化“放管服”改革,围绕“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目标,持续擦亮“贵人服务”品牌。外贸进出口总额2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FDI口径)12万美元。
打造包容的开放环境。抢抓新国发2号文件带来的重大历史机遇,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着力构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立体开放格局,营造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良好环境。
打造和谐的社会环境。纵深推进扫黑除恶、禁毒“大扫除”、信访维稳等平安街道建设各项工作,加大对非法集资、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打击力度,持续巩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成果。加强对突出治安问题和治安重点区域的排查整治,抓实开展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深化特殊人群服务管理,着力破解基层平安建设难题,不断夯实“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工作模式,筑牢基层“网底”功能,全面提升街道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深入开展“平安网格”“平安市场”“平安医院”“平安校园”“平安家庭”“零发案小区”等系列平安创建活动,切实提升平安创建成效,维护街道和谐稳定。
9.聚力“强生态”行动
坚定不移实施大生态战略行动,把生态保护作为第一要求,抓好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形成闭环处理,限期销号。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按照中央、省、市、县关于生态环保相关工作安排,统筹谋划,高位推进。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战役,切实守牢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推进蓝天保卫战,持续开展垃圾分类入户宣传、二次分类工作。抓好秸秆污染治理工作。碧水保卫战,加大对农村水厂供水和集中供水工程巡查管理;建设改造污水管网3公里,生活污水处理率保持在45%以上,深入落实“河长制”,认真做好月巡河相关工作要求。净土保卫战,全力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大对农户使用有机化肥、农药的指导力度,保持在使用标准范围内。做好森林巡查和森林防火工作,保持森林覆盖率在42%以上。
10.聚力“强民生”行动
扎实推进农村“五治”。大力“治房”,聚焦清建、管、用,确定集中建房区域,统一农房建筑风貌,加大违章建筑排查整治力度,完成100名农村建筑工匠培训,完成实施农房风貌整治50户;探索农村宅基地盘活利用有效措施,创建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试点1个。大力“治水”,推动农村饮水、生活污水、黑臭水体“三水同治”。大力“治垃圾”,突出农村垃圾就地消化,抓好源头减量,确保村庄外运垃圾减量至50%,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大力“治厕”,全面完成114户农村旱厕户、无厕户建设改造,16户问题厕所整改。定期组织开展公厕维护和管理。大力“治风”,建立健全“两书一约一会”机制,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不办”,持续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
扎实强化公共服务。坚持就业优先,强化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服务,确保有劳动力脱贫家庭稳定就业、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2022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达1838人。全面落实“双减”,深入推进“五育并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群众提供更加安全优质方便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推动城乡社会保障普惠公平,加强对特殊群体关爱保护,推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有效衔接,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参保、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落实三孩生育政策,构建育儿友好型社会。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推动体育健身设施和场所全面开放。
11. 聚力“强人才”行动
突出抓好“强人口”。2022年新增城市常住人口达0.3万人,人才总量达0.613万人。持之以恒“强人才”。深入实施“人才兴县”战略,大力实施人才引、育、用、留“四大工程”,制定完善系列配套政策措施,聚焦“四新”“四化”“一主一特”等,依托人博会、数博会引才作用,2022年积极引进高层次及急需紧缺人才6人。深入实施“新乡贤回归工程”,不断挖掘新乡贤资源,壮大新乡贤会组织,为新乡贤提供作用发挥平台,2022年回引本土乡贤3人。
三、加强民主法治建设
12.抓好民主法治建设
坚持街道党工委对人大工委工作的领导,支持和保障人大工委依法行使职权,进一步夯实“四个机关”建设,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主体作用,提高人大监督实效,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确保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更好用来为人民服务。
树立执政为民理念。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法治建设。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及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县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和遵循,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加强重点领域执法。依法加大对食品药品、公共卫生、生态环境、未成年人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交通运输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强化对电信网络诈骗、侵犯知识产权等新型犯罪打击力度,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推进禁毒“大扫除”三年专项行动,持续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
深化普法依法治理。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制定执行年度普法责任清单,开展以案释法和违法警示教育活动。积极开展示范创建,提升民主法治示范村 (社区)创建率实现上升。
13.抓好社会稳定和安全
坚决守住政治安全底线。全面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坚决贯彻《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安全工作条例》和《党委(党组)国家安全责任制规定》,扎实抓好重要时期及节日(点)期间安保维稳工作。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和国家安全宣传教育,落实好党管武装工作制度,做好国防动员和双拥共建工作。坚决守住经济发展底线,严密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和金融风险,助力实现经济增长目标。
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县的决策部署,聚焦新国发2号文件重点任务,严格落实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围绕“三个坚决”主目标(坚决杜绝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坚决遏制较大生产安全事故、坚决减少一般生产安全事故)和“三到位一处理”原则,纵深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全覆盖集中开展好“打非治违”、自建房专项行动和集中攻坚行动。持续抓好应急管理、防灾减灾救灾等各项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强省会”提供坚强保障,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的安全环境。
坚决守住疫情防控底线。严格落实常态化新冠疫情防控各项措施,强化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推进新冠疫苗加强针和儿童疫苗有序接种。
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14.强化意识形态引领
以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为工作主线,进一步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持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原则,全面贯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完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守好意识形态领域安全底线。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创新发展,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建设,弘扬主旋律,传播好声音,激发正能量。
15.强化基层组织建设
坚持不懈抓基层、打基础,以提升党组织战斗力为重点,着力巩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成果,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优化党员队伍结构,以组织振兴促乡村振兴。坚持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积极探索“党建+物业”,聚焦党建引领网格精细化服务管理,以“五个一”行动总揽农村和社区党建,深入实施“筑固工程”,打造一批党建工作示范点,不断提升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
16.强化干部作风整肃
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纠“四风”树新风。打好作风整肃攻坚战,坚决向“庸、懒、散、软、浮、推”作风顽疾亮剑宣战。持续深化“三问”大讨论、“提振‘拼抢干’、‘强县城’我们怎么做大讨论”,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想事谋事干事成事、敢干实干快干会干,全力以赴“拼抢赶”,奋力走好新时代“强省会”赶考之路。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干部有平台、有舞台、有奖台。
17.强化党风廉政建设
加强自我革命,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坚持惩处有力度、预防有精度、爱护有温度,深化运用“四种形态”,抓早抓小抓苗头、抓深抓实抓细微,巩固拓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成果。强化街道干部职工警示教育,常态化、多样化开展党风廉政警示教育,筑牢干部廉洁从政的思想防线。
18.强化街道党工委自身建设。
健全贯彻党建工作制度,使党的各项工作做到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始终坚持主动抓党建、带头抓党建、自觉抓党建,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提高政治站位,彰显政治属性,强化政治引领,切实增强政治能力,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主办单位:息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方式:0851-87721549 地址:息烽县永阳街道县府路27号2号楼
息烽县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黔ICP备10201081号 公安备案号 52012202006106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标识码:52012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