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强化做好相关服务,确保全年规上工业企业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一是优化调度模式,保障调度成效。按照“统起来”的工作思路,结合全年目标任务,对完成情况进行精细化测算,通过“多管齐下”,切实加大调度力度力争找准推动经济发展的支撑点,对运行调度的范畴、对象、方式进行优化细化,进一步提高精细化调度的质量。
二是推进企业培育,增强发展后劲。对我县企业进行梳理分析,发掘企业潜力,解决上规问题,充分发挥各相关部门的业务职能,形成多方合力、齐抓共管的培育企业良好局面。努力推进县域内企业上规,多渠道采取措施改善我县经济运行后劲不足的瓶颈。
三是创新服务方式,助推企业加快发展。继续加大工业企业转型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百千万”和“千企改造”活动力度,结合减轻企业负担工作的深入推进,通过组团式服务、项目化管理等方式,以送信息、解难题、促融资、拓市场等为重点,帮助解决企业和基层反映的实际问题。
四是加大产业扶持,提高新增量的发展速度。一方面根据息烽工业发展的实际,加大《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息烽县加快工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落实力度,加快工业实体经济发展速度。另一方面积极向上争取政策资金加大对息烽辣子鸡、红岩葡萄酒、磷石膏综合利用等特色产业的扶持力度,并对息烽拟建设的医疗器械产业园给予重点扶持帮助。
二、强化工作统筹协调,推动大数据电子商务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好国家、省、市大数据相关文件精神,围绕我县大数据产业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发展重点,按照《关于以大数据引领创新,加快打造生态支撑,推进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意见》,统筹提升创新大数据能力和优化大数据创新环境,根据《息烽县大数据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关于加快县域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两个顶层设计文件,找准主攻方向和突破口,系统谋划2017年我县大数据工作的总体布局和重点任务。
一是加快完善县-乡-村三级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建设。以县农资物流孵化园二楼大数据(电子商务)运营中心为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石,承担农村电子商务工作运营管理,向社会提供市场化服务,形成较为完善的电子商务政策体系和高效的公共服务体系,使培训教室、孵化园、星火创客驿站等切实发挥服务功能,促进实体经济主动拥抱互联网,加速转型升级。与阿里巴巴集团、贵州农经网、贵州电商云深度合作,建设完成辐射全县所有村(居)的“农村电商服务站”,进一步整合万村千乡村级店、村邮站、供销社等农村传统商业企业和网点进行电子商务功能改造,实现全县农村线上、线下购销互动,物流网购站取。通过搭建电商企业和人才之间交流平台,鼓励电商、物流、商贸、金融、供销、邮政、快递等各类社会资源加强合作,构建农村电商平台,支持相关企业成长为县域电商公共服务商。
二是推进基础设施和物流体系建设。建立功能相对完善的县级快递物流综合配送中心,解决我县农村农产品进城“最初一公里”和工业品、农业生产资料下乡“最后一公里”问题。进一步优化、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大力支持农村无线宽带和光纤到户接入,提高农村网络覆盖范围,提高网络运行速度,加速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促进宽带网络提速降费,持续提高农民宽带使用率。
三是促进农村产品网络销售。依托不断提升的县域电商服务体系,向县域实体经济提供电商综合性服务,鼓励传统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开拓市场,鼓励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结合实际开展电商业务,建设农产品流通追溯系统及相应追溯体系。努力培育本地品牌。建立专业团队开展品牌注册、统一包装和网上推广运营等专业服务,设立县域产品专区。
四是推进示范创建带动。通过改善电子商务发展环境,培育电商企业主体和人才,健全电子商务服务支撑体系,将具有产品上行优势的村打造成电子商务专业示范村,大力支持息烽特色传统产业利用第三方成熟平台开展电子商务,形成一批电子商务示范企业、示范专业合作社、示范网店等电子商务主体,进而打造电子商务示范乡镇、示范县。
五是狠抓大数据县域运用、抢抓“云上息烽.美丽乡村建设”、电商发展机遇,推进“大数据APP”推广运用、“大数据+电商+物+村集体经济”共同发展。
六是依托大数据探索县域现代化,积极申请中央省市各项试点,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推动教育信息化等发展。到2017年底,大数据产业总量规模达到8亿元。大数据重点企业达到10家以上,大数据软件与服务企业达到40家以上,推动政府数据资源的采集、共享和应用,壮大大数据应用本地市场,基本完成息烽县大数据产业布局。
七是提高大数据、电子商务扶贫开发水平。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原则,把大数据、电子商务纳入扶贫开发工作体系,增强贫困地区利用大数据推广运用、电商创业、就业增收能力。
三、强化抓好安全生产监管,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一是继续做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保持零伤亡、零事故的良好态势。
二是继续跟进矛盾纠纷的协调和化解工作,为企业营造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为我县的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是严格按照省、市、县兼并重组的工作要求做好我县兼并重组和化解过剩产能工作。
四是扎实做好煤矿、民爆企业的日常安全监管工作,确保不出重大安全事故。同时,抓好各种矛盾纠纷的排查和协调处置工作,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四、强化自身能力建设,突出培育创新主体,推进知识
产权保护工作
一是建立健全科技管理服务机构,配齐科技管理服务人员,充实科技人才队伍,提高科技管理服务水平,抓好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等科技项目的申报工作,科技创新、科技宣传培训等服务工作。
二是根据贵阳市“专家服务三农推进大扶贫战略”要求,继续做好省、市专家入驻息烽的相关保障工作,充分发挥专家特长抓好红岩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项目验收工作。
三是加快建设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加大力度落实支持和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强化企业在自主创新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
四是主动与省科技情报所等单位的对接,邀请有关专家来县指导培训,抓好县域综合科技进步监测指数的统计测算工作,做到应统尽统、能算尽算确保2016年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完成。
五是抓好知识产权保护宣传培训,增强全民对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水平;积极配合省、市组织的专利执法检查,维护知识产权市场经济秩序,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政策法制环境,引进专利中介机构做好企业专利申请和商标注册等指导服务工作。抓好全省知识产权示范县的创建工作。
六是抓好“双创”、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工作。
五、强化落实县委、县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确保来年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是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党建工作。二是抓好精神文明建设、环境卫生整治等“三创”工作。三是抓好大扶贫、社会服务管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其他工作。
主办单位:息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方式:0851-87721549 地址:息烽县永阳街道县府路27号2号楼
息烽县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黔ICP备10201081号 公安备案号 52012202006106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标识码:52012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