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积极按照年初上级安排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积极面对工业实体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力克服各种困难,着重围绕工业转型、科技创新、大数据发展等方面,以多措并举、主动作为的工作方式,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为县域经济发展夯实基础。经全局干部职工共同努力,工作取得一定成效,现将2018年度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一)工业经济发展指标完成情况
1.工业增加值。全年目标50亿元,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22.65亿元,增速1.4%。
2.工业投资。全年目标52亿元,全年完成14.96亿元。
3.企业上规。全年目标8家,全年完成2户企业上规。
4.招商引资。全年目标新引进项目5个,投资总额达1.5亿元,到位资金30%以上,项目开工率40%以上,投产率20%以上。参加省、市、县招商引资活动5次。2018年引进工业项目6个,投资6.8亿元,项目到位资金50%,项目开工率67%,参加省、市、县招商引资活动7次。
(二)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标完成情况
1.大数据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全年目标4亿元,其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突破2.6亿元。全年完成4.12亿元,同比增长30%;其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突破2.61亿元,同比增长21%。
2.500万口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业务收入。全年目标0.5亿元,全年完成0.51亿元。
3.企业上规。全年目标1家,完成1家企业入规工作。
4.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应用场景情况。全年目标任务3个,已完成应用场景建设3个。
5.招商引资。全年目标新签约项目投资总额2亿元,有竞争性的大数据骨干企业1家,完成新签约项目投资5.6亿元,新引进2家企业。
6.电商零售额。全年目标任务2600万元,完成4192.2万元,同比增加117.91%。
(三)科技创新指标完成情况
1.完成本区域科技统计监测工作,完成科技进步综合水平测评指数增比进位工作目标。经初步预测,2018年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测评指数预测数将达到73.3%,较上年增加0.15个百分点。
2.规模以上工业、重点服务业企业及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不含军工企业)研发投入(R&D)达1.11亿元。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加大宣传力度,预计县内工业企业(不含开磷)研发投入4000万元,加上开磷集团息烽部分可达既定工作目标。
3.新增1家市级以上众创空间(孵化器)。我县息烽立碑电商众创空间已通过市科技局评审。
4.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家,新增注册科技型企业数量50家。2018年我县新增4家高新技术企业,分别是贵州西洋实业有限公司、贵州黔桥鑫烁特材科技有限公司、太和制药、开磷质检;已新增备案科技型企业20家。
5.完成科技招商引资0.5亿元,技术合同成交额3亿元。截至目前已完成符合科技招商项目引进资金2亿元;已完成技术交易合同完成0.6亿元。
6.有效发明专利数较上年度增长10%。全年预计实现专利申请180件,专利授权110件;有效发明专利已达到42件(较上年29件增长44.8%)。
7.办理假冒专利案件及专利侵权纠纷20件以上。已查处办理专利案件20件,达全年目标。
(四)煤炭产业发展指标完成情况
1.化解煤炭行业过剩产能。2018年任务为关闭退出煤炭行业过剩产能15万吨/年,已完成贵州世纪华鼎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息烽县永靖镇湘联煤矿关闭工作,完成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15万吨/年,达全年目标。
2.电煤保供。2018年我县电煤保供任务3.2万吨,已完成电煤供应3.2万吨。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确保工业经济平稳运行,提高工业发展质量
一是紧盯目标推工作。通过定期走访企业,深入分析企业生产运行情况,找路径、找措施,提高工业发展质量,确保经济运行平稳。二是抓企业培育。全力抓好企业培育上规工作,完善拟培育企业台账,对拟培育企业加大培育力度,2户企业完成入规申报,形成新的经济增量。三是突出要素保障。一方面,确保企业生产要素保障。如年初,面对供气紧张形势,积极协调供气企业加大供气量,全力保障用气企业用气,如太和制药通过协调,企业用气保障到3月份,顺利度过用气紧张阶段,帮助仁都建材协调企业用电报装事宜,确保企业平稳运行。另一方面,积极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指导企业积极开展“新三板”挂牌。将我县西南管道、黄南武辣子鸡等企业纳入贵阳市挂牌后备资源库。目前,西南管道有限公司已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同时引导银行金融机构推广运用金融产品。
(二)完善领导干部联系服务重点企业体系建设,提升服务企业力度
一是持续推进县级领导和部门包保企业制度。通过县级领导和县直部门定点服务企业和解决企业反映问题,确保企业反映问题得到及时解决。二是落实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等服务体系,帮助企业及时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县级领导带队赴企业50人次,覆盖企业(项目)数48个,收集问题36个,已解决问题35个,解决率达到97%。三是主动争取项目资金扶持。积极组织企业申报国家、省、市各项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快速发展。全年共计帮助企业争取上级资金2100万元。
(三)多措并举提升工业产业质量,加快企业转型升级
一是以千企改造为抓手,积极指导48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持续推进技术改造。贵州息烽磷矿地下开采工程、大宏煤矿45万吨技改建设项目、味美食品公司e平方小厨房智能社区O2O项目、开磷塑料包装有限公司异地搬迁等项目有序开展,西洋、太和、纳米钙等其他企业转型升级项目已建成投产。
二是以千企融合为抓手,制定了《息烽县大数据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千企融合”项目服务工作的通知》,明确了调度内容、职责分工及工作要求,并建立调度机制。兑现“千企改造”扶持政策,加快工业企业信息化改造,通过味美e平方小厨房、大宏煤矿智能机械化改造、贵州息烽磷矿矿山地下充填系统等项目,探索帮助县域规上工业企业解决两化融合问题。
三是按照《关于印发贵州省磷石膏“以用定产”工作方案的通知》(黔磷石膏利用办〔2018〕1号)工作要求,持续推进磷石膏“以用定产”工作,印发了《息烽县磷石膏综合利用工作方案》,完成《息烽县绿色建材(磷石膏综合利用)发展规划》初稿编制,引进了四川华邦保和涂料有限公司、贵州西洋宏达科技有限公司等磷石膏综合利用企业。
(四)强化惠企政策落实到位,助推创业创新工作
一是细化工作方案,明确任务分工,按照市“两创”相关工作要求,我县印发了《息烽县推进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工作方案》,从大力发展产业、搭建创业平台、优化服务环境、培育创新主体等方面全面落实工作任务,明确责任单位,细化工作分工,确保创业创新政策落到实处。强化督查评估,提升“两创”实效。二是根据《贵阳市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要求,我县建立了“事前评审、事中监督、事后评价、结果问责”四位一体的专项资金管理体系,提升“两创”资金实效。
(五)加快增量项目建设进度,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
狠抓项目快速推进,着力推进全县千万元以上投资项目进度,全力协调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问题,顺利解决兄弟联3000吨高性能环保电子显影材料项目用水用电事宜,帮助协调盘江民爆年产2万吨现场混装乳化炸药生产线建设项目环评手续事宜。目前预应力钢筒混凝土(pccp)管道和地下管廊及海绵城市装备制造、年产2万吨现场混装乳化炸药生产线建项目建设完成。大宏煤矿9万吨到45万吨技改建设及其它在建千万以上工业项目顺利推进。
(六)加大项目招商引资力度,增加产业经济总量
按照“大招商”工作要求,我局制定了相应的招商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业招商组、大数据招商组招商重点及招商任务。积极开展外出招商,建立月调度机制,解决项目招商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实施对招商项目按在谈、完成签约、开工建设项目进行分类管理,提升服务水平,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确保项目从在谈到开工建设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我县目前在谈、在建加工制造业及大数据项目共计35个,总投资超35亿元,涉及建材、汽车零部件、农产品深加工、大数据等领域,实现项目签约16个(其中项目开工建设9个),在谈项目12个。
(七)加大环保宣传,营造良好企业生产经营环境
根据环保督察“淘汰一批、优化一批、整改一批”的工作要求,结合工信局承担的工作职责,我局积极配合环保部门开展各项环保检查与宣传。一是对我局承担的乌江流域两岸中小企业乱排乱放情况进行跟踪,再次走访督查期间走访企业;二是配合园区、环保等部门对开磷集团在小寨坝镇修建污水处理厂做好跟踪服务,目前该项工作已完成,污水处理厂已投入使用。三是配合县工业园区办完事路网及排污设施。四是督促西洋肥业加快环保项目建设,完善环保实施。
(八)强化安全生产宣传与监管力度,营造安全生产环境
2018年,我局全面落实省、市、县安全生产相关文件精神,狠抓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全年未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结合“安全生产月”及日常监管,通过网络、现场、谈心对话等手段,面向企业一线职工开展宣传工作,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底线思维”的宣传力度,督促企业强化安全生产意识,积极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本年度,累计开展宣传35次,发放宣传单4000余份,播放警示教育片10次,涉及职工600余人次。
今年以来,我局会同县相关部门联合开展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共计开展煤矿、通讯及民爆等行业安全生产监管97次,其中专项检查8次,参加检查人员243人次,专家组21人次,共计检查出安全隐患134条,目前共整改134条,整改率100%。
(九)全面落实盐业监管体制改革精神,加强盐业专营工作
按照省、市盐业监管体制改革相关要求,我县印发了《息烽县盐业监管体制改革方案》,我局全面履行盐业行业管理职能,向上报送盐政执法人员招录表,补充盐政执法力量。春节期间,全力保障凝冻工业盐用量,确保凝冻期间各单位凝冻用盐充足,今年凝冻期间,我县凝冻工业盐储备量超200吨。
(十)以农村电商发展为抓手,助力乡村振兴
不断完善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建设,并整合物流、代买代卖功能,建成98个功能覆盖全县的农村电商服务站,并实施一村一网店计划,建设农产品销售的特色扶贫网店。针对有能力、有意愿从事电子商务创业的人群,整合各项政策资源,从免费培训、小额信贷、信息服务等各个方面,全方位、多角度帮助其从事电子商务,成功打造立碑村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支持农特产品畅销网络形成息烽品牌,腊肉、辣子鸡、吊瓜、猕猴桃等产品网络销售3000余万元,直接带动农村百姓增收致富,以电商促脱贫助力乡村振兴,
(十一)以“政务数据开放平台”为抓手,加快政务数据一体化建设
一是认真贯彻《贵阳市政府数据共享开放条例》(筑委〔2017〕24号),深化县域大数据“聚通用”,以电子政务外网为基础,以政府数据共享开放平台为依托,根据省市相关工作要求,开展县直相关业务培训2次,完成全县40家县直单位的政务数据共享目录梳理工作,梳理出1094个可共享数据项、288个可开放政务数据集,完成“息烽县政务数据开放平台”建设,已上线可开放数据集201个。二是“云上息烽”村村办、“安全监管信息化平台”“评阅管理控制系统”“教育督导信息化管理平台”“校园网络图书管理”等非涉密自建应用系统均100%迁入“云上贵州·贵阳平台”。
(十二)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强化大数据产业发展
一是加快信息网络构建,提升数据信息化水平。联合移动、联通、电信等三大运营商,突破区划、部门、行业界限,合理布局互联网、移动通信网、广播电视传输网通道,形成覆盖城乡的信息传输网络,20户以上自然村4G网络覆盖率达84%;完成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建设点1个,实现我县161个行政村通光纤,行政村光纤通达率100%,20户以上自然村光纤通达率突破80%。
二是积极推进息烽县县域大数据应用展示中心及电子商务运营中心建设。利用可视化手段全方位展示我县“大数据+精准扶贫”“大数据+城市治理”“大数据+民生服务”“美丽乡村”“平安息烽”“数据资源融合服务”“大数据+工业”“大数据+农业”的建设成果,力争使息烽县成为贵州省大数据县域运用示范县。面向社会提供市场化服务,搭建电子商务服务机构、相关行业协会对接交流平台,开设电子商务产品线上展示和线下购物体验,组织各类电子商务服务资源为县域电子商务发展服务。
(十三)抓“云上息烽·美丽乡村”云平台应用,助推大数据+民生工程有序开展
一是建成立碑、红岩、坪上、黎安等14个“云上息烽·美丽乡村”村级云平台,并投入使用,实现了全县各乡镇全覆盖;二是加大力度推广使用“云上息烽”手机APP,截至目前,APP注册用户达1552人,累计上架信息1474条,每日访问量约300余次。三是运用大数据手段实现了“美丽乡村进城市、电子政务进农村”“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路”,对构建“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农村基层治理机制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
(十四)全面贯彻落实脱贫攻坚安排部署,推进脱贫攻坚有序开展
一是强化扶贫领导作风问题整治,按照县委县政府安排部署,严格开展自查自纠,共计查出问题4个,已完成整改3个,长期坚持整改1个。二是加快农村通讯、电力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协调移动、电信、广电、联通、供电等企业按照既定工作计划,推进光纤通达、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雪亮工程等工作有序开展,三是依托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不断提升农村电商服务站服务能力,促进产品“双向流通”,为村民提供信息化服务,开设了覆盖98个农村电商服务站点,促进吊瓜、猕猴桃、葡萄、辣子鸡等产品触网营销,增加群众销售渠道。四是鼓励企业积极参与脱贫攻坚,正在协调叶老大辣子鸡、黄南武辣子鸡、太和制药等企业以项目扶持的方式,提供种养殖技术培训,通过引导群众种植农产品,对符合条件的产品实行上门收购,保障群众产品销售渠道,促进群众增收。
三、十件实事完成情况
(一)实施“大数据民生”工程
已完成“云上息烽·富美乡村”云平台项目14个村级站建设及验收工作,完成14个村级平台自助终端的培训使用及模板采集定制,完善“云上息烽”TV端、APP端便民服务、智慧旅游栏目的功能,已达既定目标。
(二)确保20户以上自然村4G覆盖能力达到85%以上ﻩ
联合移动、联通、电信等三大运营商,突破区划、部门、行业界限,合理布局互联网、移动通信网、广播电视传输网通道,形成覆盖城乡的信息传输网络,20户以上自然村4G网络覆盖率达85%。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环保压力大
一是科技含量不高。息烽县磷煤化工行业产品主要以磷肥、复合肥、复混肥、黄磷、合成氨等初级产品,位于产业链的前端,价值链的低端,产品价格不得不随行就市,易受市场价格波动的冲击,导致企业盈利能力偏弱。二是产业链短、产业幅窄、没有形成完备的产业体系。由于息烽县磷煤化工下游产业基础薄弱,产业链集中在上游,产品深加工率不高,附加值较低,终端产品关联度低,没有形成放大效应,缺乏饲料级、食品级、电子级磷酸、医药级等精细化工产品。三是磷肥产能过剩受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大。化肥企业生产成本压力日益增大、效益滑坡,我县支柱企业开磷集团相继停运了2×6万吨磷酸二铵装置、12万吨磷酸二铵装置、10万吨中高浓度复合肥装置,今年7月开磷磷酸盐公司2万吨/年黄磷及5万吨热法磷酸盐生产装置正式关闭。10万吨重钙装置停运整改。2018年,仅开磷集团因装置停运预计减少产值17.85亿元,减少增加值约3.72亿元。
(二)产业结构失衡,增加值率低
一是我县产业以磷煤化工为主,2018年,磷煤化工实现工业总产值92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75%,显然一磷独大。主导产业一旦受到市场和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将“独木难支”。同时主要产业增加值率较低,进一步拉低了我县综合增加值率,如我县磷煤化工产业主要以磷肥制造为主,其2018年增加值率仅为18.54%,低于全县综合增加值率约4个百分点,对全县工业经济增长形成拉动越加困难。二是其它高增加值率产业规模小。息烽县增加值率在30%以上的行业有煤矿采掘、部分建材、医药、调味品制造、水生产、汽车零部件生产等行业,但除煤炭采掘、医药行业具有一定规模外,其余行业或是规模较小,或是刚刚起步,支撑力度较弱,且未能形成各产业协同发展的局面,产业发展不协调、不均衡。
(三)技改停产企业多,进一步拉低全县工业增速
今年以来,我县海洋化工、大宏煤矿、鑫悦煤矿分别实施生产线技改,海洋化工产值报送为0。大宏、鑫悦报送产值预计1.05亿元。枫源建材、云开风电两家企业停产退库。该部分企业减少产值8.5亿元。产值减少较大,很难补足减少量,进一步拉低了全县工业增加值增速。
(四)工业增量小,对全县经济贡献不足
从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来看,我县拟培育的8家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均在2000万元左右,增量较小。从项目建设情况看,今年已建成或即将建成的项目少,贵州大愚智水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年产600万米PSP钢塑复合压力管生产项目、息烽县盘江民爆有限公司年产2万吨现场混装乳化炸药生产项目、息烽吉源科技环保材料有限公司氢氧化钙生产线加工项目建成周期短,尚无增量贡献。其他项目正在建设或正在办理前期手续,短期无增量贡献。
(五)电商公共服务体系还需完善
主要表现在乡村服务体系及物流配送缺乏,配送终端没有覆盖到所有行政村,不能直接全面的支持农村群众直接通过电商助力发展,同时,我县生鲜农产品配套冷链物流体系基础薄弱。加上电商企业和物流企业融资困难,企业带动群众发展能力弱,群众整体信息化水平偏低,贫困户及低收入困难户应用电商能力弱,电商带动脱贫效果不明显。
(六)大数据企业数量较少,规模较小
2018年,我部门对全县大数据企业进行梳理,目前梳理出总共86家大数据企业,已纳入统计系统的有22家,未纳入统计系统的64家,大数据企业数量较少,无核心业态大数据企业。梳理出的企业中,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产值较低。
五、下一步打算
(一)强化企业服务力度,提升企业发展质量
一是创新服务方式,助推企业加快发展。继续加大工业企业转型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千企改造”工作力度,加大产业扶持,提高新增量的发展速度。重点扶持磷煤化工产业、特色食品产业等特色产业做大做强。一方面加快磷化工企业环保整治,严格落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相关工作要求,促进磷化工企业转型,另一方面加快绿色建材产业(磷石膏综合利用)基地建设,引进一批磷石膏综合利用企业,鼓励磷化工企业加大磷石膏综合利用投资,加大磷石膏利用量。
二是针对有能力、有意愿从事电子商务创业的人群,创新电商课程体系,开展3天基础班+7天提升班+180天孵化班的“3—7—180”递进培训,到2018年底,力争实现全县电商网店300家以上、提供电商服务的企业不低于2家。为农产品、民俗产品、乡村旅游产品等网络销售,提供品牌培育、分拣、包装、检测、网络营销策划、网站托管等增值服务,使之带动全县电商创业者共同发展。
(二)抓增量培育保增长,强招商促投资拉动
一是进一步强化上规企业帮扶,年初及时完善2019年上规企业培育台账。筛选出有市场、有潜力、有后劲的规下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做好跟踪服务,为企业入规打好基础。加强与省市业务主管部门的沟通对接,及时了解省市招商政策及工作要求,特别是磷石膏综合利用相关政策,结合我县相关政策措施,围绕重点产业招商方向,储备、引进一批符合我县发展实际的工业企业。形成生产链条增长拓宽、产业聚集发展之势。
(三)抓工业倍增计划推进,强服务促项目进度
根据全县工业布局,对已清理完成的园区、环团圆山路、同城大道、各乡镇土地资源加快土地性质调整及收储,为项目落地做好土地储备,加快工业倍增计划推进。同时加大项目协调力度,积极为项目建设搞好服务,加快推进在建项目建设进度。加快贵州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废矿物油综合利用项目落地,形成投资增长点。
(四)抓一品一业、百业富贵工作推进,推动中高端制造业发展
突出产业发展七大主攻方向,狠抓八大重点工作任务,围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发展质量”主题,以中高端消费、中高端制造为引擎,以制造业价值提升为目标,以升级改造优势传统产业、做强做大装备制造产业、突出发展生活消费品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为抓手,打造产业发展核心配套区,着力推进中高端制造业发展,推工业动经济发展提速增质,朝着高质量方向迈进,加快一品一业、百业富贵愿景实现。
(五)注重政策引领,积极推动科技运用创新
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结合实际适时出台县域科技创新政策。鼓励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围绕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高装装备制造产业等,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鼓励相关产业建立产学研平台,支持企业组建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孵化器等。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专利申请和知识产权保护,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龙头企业。支持企业申报实施国家、省、市科技项目,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六)多措并举夯实电商发展基础
重点以贵州省首个淘宝大学县域培训基地(淘宝大学培训学院息烽培训基地)为抓手,建立和完善电商人才培养、引进和奖励机制,培养壮大息烽电商人才队伍。支持阿里巴巴农村淘宝等电商平台企业在息烽发展自有物流,打造完备的农村现代物流配套体系。围绕息烽辣子鸡、蜂蜜、吊瓜、贡米、虫茶、腊肉、苗姑娘等特色产品进行挖掘和营销推广,全力打造“南山”“西望山”等为代表的县域公共品牌。充分发挥立碑村“贵州淘宝第一村”示范效应,将立碑村建设成息烽县电子商务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打造农村电商集聚区。同时积极探索“支部+电商+产业”扶贫新模式,推动全县产业大发展、大集聚。
(七)积极推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推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大数据为引领的商业业态和商业模式,重点为磷煤化工深加工及配套企业、智慧农业企业、新医药企业、智慧旅游企业、特色食品企业、智慧物流企业、新型建材企业、装备制造及电子信息企业等提供技术资源服务,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主办单位:息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方式:0851-87721549 地址:息烽县永阳街道县府路27号2号楼
息烽县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黔ICP备10201081号 公安备案号 52012202006106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标识码:52012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