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各部门大力帮助和全局干部职工共同努力下,按照上级安排部署,狠抓工作落实,全力攻坚克难,重点围绕工业经济、工业投资、工业企业培育上规等方面,以“新型工业化”为抓手,深入推进工业倍增行动,坚守“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以“强省会”为主抓手,新型工业化为主攻点,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压紧压实责任,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确保了各项工作有序推进,目标任务完成预期。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一)工业经济指标。
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021年,市下达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目标17%,1-12月实现产值86.2亿元,增加值16.79亿元,完成增速7%;
2、工业投资。2021年市下达工业投资目标52亿元,1-12月在库项目46个,完成工业投资27.44亿元。
3、培育企业上规。2021年市下达企业上规目标14家,1-12月完成企业上规11家,分别为开莱、森蓝、捷众森、晟和、昕鸿海、通誉、叶老大、港华天然气、开瑞科技、味美食品、聚欣优公司。
(二)磷石膏综合利用个性目标。
完成4个磷石膏资源综合项目建设工作,项目建成后年消纳磷石膏能力达168万吨。目前全县累计有磷石膏综合利用及配套项目17个,年消纳磷石膏能力达327万吨。(目前息烽区域磷石膏年增量为300万吨左右)。新增磷石膏利用处置率达100%。1-12月,全县磷石膏产生量233.84万吨,利用量280.36万吨,处置利用率119.89%。
(三)“中国数谷”建设指标。
1-12月累计建成5G基站266个;深入实施“万企融合”行动,带动融合企业数达64家,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加强大数据应用创新,全力推进国家数字乡村试点项目建设,印发实施《息烽县推进数字乡村试点建设实施方案》《息烽县推进数字乡村试点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正在搭建乡村治理等应用场景。编制了《息烽县政务数据全量数据目录》,贵阳市共享交换平台上线1040数据项,县级自建非涉密信息化系统100%迁移部署在“云上贵州”贵阳分平台上;建成贵阳市政务数据开放平台--息烽平台,上线266个政务数据集。
(四)创新要素指标。
一是企业研发投入(R&D),组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重点服务业企业及资质以上建筑业56家企业开展企业研发活动统计培训2次,服务指导企业填报研发投入9212.6万元,经统计部门认定研发投入数为7529.2万元。二是2021年市下达新增企业(创业团队)入孵企业2家,已完成与贵州好桑粮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贵州财丰科技有限公司、贵阳团圆灯笼制作责任有限公司签订入孵协议,已超额完成1家。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为统揽,切实增强思想引领,筑牢思想根基。
1、“学党史·闯新路”,凝聚奋进力量。一是做到“四个到位(组织、思想发动、统筹谋划、领导班子率先垂范)”,确保党史学习教育及时启动。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局党组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当前首要政治任务来抓,专题研究5次,及时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县委工作部署及县委第二巡回指导组工作要求,精心制定党史学习教育、集中学习、调查研究、专题活动等系列工作方案,确保主题教育有效推进。党组领导班子担当作为,发挥了表率作用,全局党员干部以饱满的政治热情投入到党史学习教育中来,推进了党史学习教育和业务工作“双促进”,确保了党史学习教育力度不减、善始善终。二是坚持“四个注重”(必读篇目集中学、专题研讨深化学、结合业务全面学),务求党史学习教育取得实效。截至目前,已集中学习40余次,参学600余人次,开展专题研讨10次,开展专项主题实践活动10次,参加人次200余人次。
2、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一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以息烽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电子政务网门户网站、两微一端等平台为依托,积极正面报道和宣传工信工作动态、信息,对中央、省、市及县全会精神、重要政策文件进行解读、对各级领导的重要讲话精神跟进宣传。二是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建立健全了我局信息报送、审核发布管理制度等制度,及时做好重要节点、敏感时期和群体性涉访问题的舆论监管,及时研判、处置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和社会动荡的言论。
(二)坚持党的领导,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县委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1、强化疫情防控,狠抓复工复产。制定了《息烽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相关工作方案》(息工信通〔2021〕5号),落实各项责任科室职责,建立“一企一人”企业包保责任制度,由各企业包保人员对工业企业疫情防控宣传、摸查、备案、应急处置和复工复产等工作进行全面安排。同时成立了县工信局企业复工复产工作领导小组,由单位主要领导任组长,并成立疫情防控督查、复工复产服务、物资供应保障三个小组,班子成员及业务科室负责人各司其职,常态化推进各项工作落实。2月22日,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复工复产,3月1日,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全部恢复上年同期水平,全行业未发生疫情事件。
2、强化顶层设计,明确工业发展目标。根据省、市新型工业化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大会会议精神,我局紧紧抓住“强省会”五年行动对息烽县的辐射机遇、外溢机遇、带动机遇,结合息烽工业经济发展实际,统筹谋划息烽县新型工业化发展方向、目标、路径,并于2021年6月8日召开息烽县新型工业化暨息烽经开区高质量发展大会,明确2025年,工业总产值突破300亿元、工业投资累计达到3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10户。其中2021年,工业总产值110亿元、工业投资27.4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52户。
3、强化招商引资,培育工业经济增量。以“工业倍增行动”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强化“千企引进”,按照“两年打基础,五年大发展”总体构想,“三个第一、六个主抓”工作要求,在产业定位上,坚定以磷(煤)化工为主导和以健康医药(化学药)为特色的“一主一特”产业定位,延伸发展锂电池材料、磷石膏建材产业;在空间布局上,按照“一轴一环两核多点”产业布局发展思路,重点在磷煤化工生态工业基地、尹庵片区两个版块发展磷化工产业。2021年1-12月局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前往广东、深圳、江苏、辽宁、湖南等省市招商16次,开展不同形式招商引资活动50余次,收集投资人信息80余条,累计签约工业项目8个,签约金额9.57亿元。
4、加快基地建设,提升产业承载力。一是加快化学药基地建设,加快推动已签约的道尔顿公司贵阳化学药检测试验服务平台、毅丹恒瑞医药中间体和原料药的化学药创新、安广国际产业园项目、华中化工年产30000吨医药中间体、德阳医药原料药及高级中间体、长田年产4500吨医药中间体及助剂、永诺菲特生物医药细胞生长因子材料等11家化学药项目尽快落地建成投产。
5、强化优化环境,破解企业难题。一是积极搭建政金企融资对接交流平台。今年上半年,组织县域8家金融机构、1家融资担保公司、7家保险机构、50余家企业召开2021年息烽县春季政金企融资对接座谈会(民营企业专场),构建政金企融资对接交流平台,截至目前,已有17家企业获得贷款9511万元。
6、强化“以渣定产”,推动企业绿色发展。2021年完成贵州捷众森建材有限公司年产50万吨磷石膏粉项目、贵州昕鸿海石膏科技有限公司38万吨建筑磷石膏粉新建项目、贵州开迪绿色建筑材料有限公司30万吨高温无水石膏粉项目、贵阳开磷化肥有限公司2×50万吨磷石膏净化提纯项目等4个磷石膏利用项目建设,4个项目年消纳磷石膏能力可达168万吨。目前全县已投产磷石膏综合利用及配套项目17个,年消纳磷石膏能力达327万吨左右,在建拟建项目5个,所有项目建成达产后磷石膏年消纳量预计可达600万吨左右。
7、强化协调督促,推进生态环保问题加快整改。我局严格按照《息烽县2020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改实施方案》《2020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贵州合力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问题整改专班》以及县委、县政府工作安排,督促贵州合力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切实履行企业主体责任,扎实推进2020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改工作。整改工作于2021年9月25日全面完成,并于2021年11月4日通过市级现场核查验收。
8、强化行业安全生产监管,确保安全形势稳定。一是2021年市下达电煤保供任务为完成调度原煤产量40万吨。截至目前完成统调电厂电煤供应量为46.67万吨,完成率116.67%。二是指导30万吨/年以下煤矿有序退出,按照《息烽县30万吨年以下煤矿有序退出实施方案》明确的时间点、路线图,涉及的3处煤矿企业(利发煤矿、周家田煤矿、姜家堰煤矿)正有序推进中。利发煤矿现已获45万吨/年矿井开工备案手续,预计2022年开工建设。三是煤炭民爆安全监管日常工作。煤炭方面:今年来,我局共计开展煤矿节后复工复产核查、消防安全检查、雨季“三防”及水害防治专项执法检查、“国庆”期间安全生产大检查、地质灾害大排查等安全监管活动共计63次,检查煤矿集团公司4家次,检查生产建设煤矿28矿次,巡查长期停建煤矿32处次,查出隐患和问题178条,已整改完毕159条,剩余19条按期整改中。下达执法文书136份,行政处罚1起,处罚金额3万元整。民爆方面:开展民爆物品生产销售企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执法检查共计24家次,出动执法人员76人次,检查出隐患51条,已完成整改51条。今年以来全县煤矿及民爆物品生产销售企业未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安全生产工作持续稳定,连续4年实现零事故。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市场因素影响,企业产品销售下降。
一是为有效确保国内市场化肥供应,助力农业现代化,践行绿色环保生态,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磷化集团限制化肥产品出口,开磷化肥公司已签订的复合肥、重钙订单取消,预计减少产值1.6亿元,拉低增速1.8个百分点。二是大宗原材料价格上涨,企业成本增加,市场销售下降。合成氨公司因煤炭价格上涨已于11月份全部关停合成氨生产线,待煤炭价格跌至1500元/吨时方才开机,预计11月减少产值0.8亿元,拉低增速0.9个百分点;西洋实业公司因磷矿、煤炭、硫磺价格高,担心原材料价格波动幅度大,严格按照订单生产产品,不敢调整产量增加库存,预计11月减少产值0.6亿元,拉低增速0.675个百分点。
(二)招商项目少体量小建设缓慢、增量支撑不足。
1-10月我县新签约工业项目8个,签约总投资9.57亿元,为安佑生物科技、贵诚磷石膏、贵晟环保科技、科兴光电、裕隆祥印刷包装、航盛动力电池、川投机械、癒元堂公司。其中建成试生产项目仅有3个,为贵城磷石膏、科兴光电科技、裕隆祥印刷包装公司;在建项目仅有安佑生物科技项目,预计2022年方能建成投产;拟建项目4个,为航盛动力电池、贵晟环保科技公司、川投机械及癒元堂公司。所有招商项目不能在今年达到上规标准,对今年工业经济指标无法形成支撑。
(三)配套设施不完善,项目落地困难。
县内工业产业基础较为薄弱,产业链不完整,同城大道及环团圆山大道配套不完善,加之地理条件等原因,同比市内其他区(市、县)优势不明显,区域竞争激烈,土地储备不足、可直接用地少等诸多客观原因,招商引资难度仍然较大。
(四)大数据产业基础薄弱,支撑能力缺乏。
县域大数据企业以衍生业态为主,软件技术和信息技术企业(从事数据挖掘、人工智能、软件开发等业务的企业)为空白,更无规模以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幸福息烽”“说订就订”“万顺叫车”等电商平台服务公司规模较小,市场有限,发展动力不足;信息化人才缺乏、配套硬件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缺乏资金投入等因素不能够为信息产业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五)科技新能力不足,创新带动示范不强。
一是有研发投入的企业总量小。2020年全县应填报R&D活动企业49家,有R&D活动企业8家,占比仅为16.33%,其中研发投入上千万的仅贵阳开磷化肥有限公司、贵州西洋实业有限公司,贵州太和制药有限公司3家企业;二是辖区内企业总量小且质量不高,在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过程中许多企业存在最大的问题是知识产权数量不足质量不高,企业负责人长远规划意识不强;三是磷化集团下属企业存在知识产权相对较好,但部分企业财务亏损严重。
四、2022年工作打算
(一)着力抓存量提升。
一是进一步加强与贵州磷化集团沟通对接,督促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加快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项目落地。推动3万吨无水氟化氢项目建成投产,40万吨/年PPA、25万吨钙盐、30万吨磷酸铁等项目落地建设。推进新老装置交替和改造,加快开磷合成氨公司2×30万吨/年合成氨技术改造项目10万吨/年浓硝酸生产技改项目、贵阳开磷化肥有限公司13万吨/年磷铵扩能至20 万吨/年电池级磷铵项目利用合成氨一期装置项目建设。同时在前期工作开展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同省、市沟通对接,争取磷化集团(息烽部分)产值最大化。
二是加快磷石膏产业发展。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以渣定产”政策要求,大力发展磷石膏绿色环保建材产业。联合住建部门加快磷石膏产品推广,促进投产项目达产,并加快在建项目建设进度,确保目前在建的磷石膏综合利用项目在2022年上半年建成投产。
(二)加强招商引业。
围绕“一主一特”产业链全景图布局产业链招商方向,结合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东部企业+贵州资源、东部市场+贵州产品、东部总部+贵州基地、东部研发+贵州制造”四个加要求,紧盯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经济圈等地区,抓好县领导带头招商、驻点招商、平台招商、央企招商等,千方百计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招进来。落实好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适时调度重大项目、县级领导全过程包保、部门一把手全程跟踪代办的项目服务三级直通车机制,强化项目洽谈、签约、落地、开工、建设、投产、达产全生命周期服务,确保每个项目都有人抓、有人管。
(三)着力抓服务质量。
一是全力指导工业企业申报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绿色产业发展基金、增产达成补助资金、磷石膏专项资金等扶持资金,缓解企业资金压力。指导企业从年初开始完善各项统计资料,减少企业因各项检查造成的资料不齐情况。
二是抓好“双重服务”行动。持续推进县级领导和部门包保企业、项目制度,通过县级领导和县直部门定点服务企业和解决企业反映问题,落实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等服务体系,帮助企业及时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紧盯工业项目建设情况,为在建工程项目提供全程服务。
主办单位:息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方式:0851-87721549 地址:息烽县永阳街道县府路27号2号楼
息烽县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黔ICP备10201081号 公安备案号 52012202006106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标识码:52012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