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保障优服务提能力 构建养老服务新格局

发布时间: 字体:

息烽县民政局在2025年养老服务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中,直面群众反映强烈的“养老机构消防安全得不到保障、特困供养机构专业化服务缺失、特困人员护理等级认定不准确”等痛点难点,补齐短板精准施策,有效破解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

一、强化消防设施建设,确保养老机构安全无忧

为切实营造老年人安全的居住环境。一是投入资金210余万元,全面完善养老机构消防设施,目前正在运营的3家养老机构均通过消防安全评估。二是在养老机构的走廊、楼梯间、食堂、值班室等关键区域,安装82个监控摄像头,实现对养老机构全方位、无死角的有效监控,全力保障老年人的安全。三是要求每家养老机构至少配备2名持有消防证的专业人员进行值班值守,并定期组织开展消防演练,着力提升养老机构的应急响应能力。

二、“服务购买+”赋能,构建多元共治生态

以“服务购买+”为核心引擎,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发力的新生态。一是专业运营激活供养机构动能。预算运营经费(人员工资)401.4万元(基本生活费和照料护理费按入住人员据实拨付),通过公开招标,将公建公营特困供养机构“管理+护理”整体打包,引入专业管理团队和护理团队,服务内容拓展至医疗协助、康复训练、心理疏导、文化娱乐等精细化领域,专业第三方开展服务管理后,服务质量跃升,特困老人满意度达98%以上。二是细化“标准尺”。制定《息烽县公建公营特困集中供养机构运营考核方案》,制定奖惩机制,将服务质量、满意度、照料护理水平等作为重要考核指标,实行月度考核、年度总评,确保服务标准不降低、服务质量不打折。同时,出台《特困供养机构岗位设置及人员配备方案》,明确岗位设置要求、人员配备、人员要求等核心要求。三是强化“过程控”。制定《息烽县供养服务机构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资金使用管理制度》《息烽县养老机构食材管理制度》等制度,建立民政牵头,多部门协同监管机制,综合运用“四不两直”抽查、第三方专业评估、满意度测评、远程监控(如“明厨亮灶”)等方式,形成监管合力。

三、全覆盖开展护理等级评定,精准识别照料需求

一是自筹资金9万余元,购买第三方专业服务,对全县961名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开展全覆盖自理能力精准再评估,以及护理、生活质量考核。依据评估结果动态划分护理等级(全自理/半失能/失能),规范签订协议并发放护理费;同步全面考核照料人履职情况(生活照料、助餐助浴、安全守护等),对履职不到位及时督促整改(动员入住特困供养机构、督促照料护理人整改或更换照料护理人),显著提升照料护理水平和生活质量。二是精准评估保障老人权益。自筹资金0.7万元,购买第三方评估机构,对集中供养100名特困老年人开展全覆盖自理能力评估(评估后,全护理增加19人、半护理减少11人、全自理减少8人),并根据自理能力等级提供服务需求。三是建立评估长效机制。制定详细的护理等级评定周期和评估档案,对每次评估结果进行详细记录和分析,为后续的服务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加强与医疗机构的合作,引入医疗专业人员参与评估过程,提高评估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四、成效彰显,民生福祉提升与治理效能跃升

养老服务能力取得显著提升,实现多赢。一是消防安全得到有效保障。通过完善消防设施、加强监控和人员配备、开展消防演练等措施,养老机构的消防安全隐患得到全面排查和整改,老人们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中生活,安全感显著增强。二是特困老人“愁容”变“笑容”。集中供养老人享受专业、人性化服务,文娱活动频次增至平均每周3次,个性化康复覆盖率达85%。分散供养老人生活质量显著改善,居住环境脏乱差问题有效解决。三是专业水平“大跃升”。县域养老护理专业化、标准化实现质的飞跃,培育带动本地市场发展,新增相关就业岗位20个。财政效能“更优化”。变“养人办事”为“办事养事”,服务质量大幅提升,真正实现“花同样的钱办更好的事”。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网站帮助|网站声明|网站年报

主办单位:息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方式:0851-87721549   地址:息烽县永阳街道县府路27号2号楼

息烽县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黔ICP备10201081号 公安备案号 52012202006106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标识码:52012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