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人带着蔬菜“打飞的”

发布时间: 字体:

在息烽县永靖镇老厂村上寨村民组的山郎坪山顶上,一架无人机在“飞手”的操控下快速到达莲花白收割点,吊绳下方,刚装满的货筐被工人敏捷挂上挂钩。旋即,无人机带着货筐飞向300米外的货车停放处后垂直下降,精准投放。下方两名工人卸货码菜,动作一气呵成。紧接着,无人机再次升空——一个来回,耗时不到两分钟。

一架无人机在息烽县永靖镇老厂村山郎坪山顶吊运莲花白。

收运现场,从马路边到山坳中的种植点仅有一条坡度极大的山路,不仅弯弯绕绕且泥泞不堪,这也是当地采用无人机收运蔬菜的原因。“山路看着不远,但靠人背要多绕一百多米哩!”雇用无人机的当地种植户高永华指着自己家几亩莲花白算起了账,“十吨菜刚好装一车,往年请人背下山,人工费要两三千块,如今雇无人机,费用省一半不说,还轻松!”

“无人机一次可以吊运75公斤左右的货物,最多3小时就能装满货车。”无人机所有者吴祥也是当地村民,他说,“忙起来一天能装三车!”

“我长期在外工作,前段时间回村时参加了农业部门和村里组织的技能培训,课上讲到了无人机在植保方面的运用。当时我就想,老厂村到处是山,农产品运输一直是大难题,如果用无人机肯定方便快捷得多。”吴祥说。

说干就干,吴祥带着侄儿一起学习了无人机操作技巧并考取相关证书,随后,购买无人机准备创业。

飞手在操作无人机。

吴祥带着无人机回到老厂村,村党支部书记李小红得知后,及时上门落实安全规范。当亲眼看到吊运效率后,李小红便成了“首席推广员”,把视频图片发在了村民微信群,并把吴祥的联系方式留在群里,村民有需要就直接对接。李小红说:“老厂村今年种了3000亩莲花白,大部分离主干道有一定距离,以前收运全靠人力,现在有了无人机,不仅提升了效率,还大大节省了运输成本。”

贵阳市区的蔬菜收购商龙淑坤在老厂村收菜已有20余年,他对无人机运菜啧啧称奇:“以前收一车菜要十几个人来背,在菜地一等就是四五个小时,现在无人机直接把菜从地里吊到车里,效率高太多了!”

订单如雪片般涌向吴祥。

“我从6月底开始使用无人机,近一个月已收运400多亩莲花白。现在每天电话接都接不过来,预约的种植户都排了10来家,还有其他村的种植户找我运南瓜。”吴祥兴奋地说,当地农业农村局的干部还鼓励他参与其他乡镇的水果运输。“农忙时运农产品,其他时间还能去工地上运建材,嘿!根本忙不过来!”吴祥说,他准备让在外务工的儿子也回来考证,加入到他的创业队伍中来。

当无人机在山间画出银色轨迹时,山脚下的农田里,另一场“机器革命”早已悄然展开。李小红回忆道:“不仅是无人机,早在2010年前后,老厂村就开始使用农机耕种,耕牛渐渐退出历史舞台。现在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微耕机,劳动力多的家庭甚至购买了多台。”铁牛轰鸣替代了老牛喘息,将更多人力从繁重的耕作中解放出来,投入到其他生产与生活中。

装着莲花白的货筐被精准投放进运输车。

“目前,全县植保无人机有19台,老厂村村民吴祥在全县是首个采用无人机运输农产品的,但肯定不会是最后一个。”息烽县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息烽县10个农业乡镇均已成立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实现涉农乡(镇)农机合作社全覆盖,现有农机合作社13家、各类农机具257台,今年上半年完成机耕34万亩、机播5.87万亩、机收2.2万亩。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网站帮助|网站声明|网站年报

主办单位:息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方式:0851-87721549   地址:息烽县永阳街道县府路27号2号楼

息烽县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黔ICP备10201081号 公安备案号 52012202006106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标识码:52012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