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烽县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息烽县2025年粮油规模种植主体单产提升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时间: 字体:

各乡(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永阳街道社区事务服务中心:

《息烽县2025年粮油规模种植主体单产提升项目实施方案》已经县农业农村局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抓好落实。

息烽县农业农村局

2025年7月22日

息烽县2025年粮油规模种植主体单产提升项目实施方案

按照《省农业农村厅 省财政厅关于印发粮油规模种植主体单产提升等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黔农计财〔2025〕10号)《省财政厅 省农业农村厅关于下达2025年中央财政农业经营主体能力提升资金的通知》(黔财农〔2025〕73号)要求,聚焦大面积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支持粮油规模种植主体创新组织方式、集成高产模式、落实增产措施、强化引领带动,促进粮油单产水平持续提高。为支持从事粮油规模种植的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围绕水稻、玉米、大豆、马铃薯、油菜、高粱等主要粮油作物,提高关键技术模式到位率和覆盖面,落实高产技术覆盖4.2万亩以上、支持家庭农场≥14家、支持农民合作社≥3、支持大户≥750家,引领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推动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能力不断提升。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技术路径

按照“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技术路径”(详见附件4),聚焦水稻、玉米、大豆、马铃薯、油菜、高粱等主要粮油作物,融合良种良法良机良地,强化主导品种、主推技术、主力机型“三主融合”,全面落实高产高效种植技术,提高单产提升技术覆盖面。

二、奖补方式

奖补资金共计227万元,采取现金奖补方式进行。按照《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关于下达2025年中央财政农业经营主体能力提升资金的通知》(黔财农〔2025〕73号)要求,支持对象为从事粮油规模种植的大户(粮油种植面积≥15亩)、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包括村集体经济组织、实施全程托管的主体和积极承担撂荒地复耕复种粮油作物达到当地平均产量水平的主体。项目资金不得与2025年玉米绿色高产高效项目实施主体重复。

奖补资金采取主体自主申报、择优竞争的方式具体实施,并坚持结果导向确定奖补对象和拨付奖补资金。奖补资金按当年单产目标实现、关键技术措施到位等情况测算拨付,奖补标准原则上不超过108元/亩,具体标准根据最终符合补助面积和总资金量平均测算后为准,每个主体补助金额=奖补标准*符合补助面积,且单个主体奖补金额最高不超过20万元。

三、实施步骤

(一)申报审核。县农业农村局负责指导,各乡(镇、街道)积极组织动员种植面积、技术措施、预计单产等符合条件的粮油规模种植主体积极申报。主体申报:7月31日前,符合条件的主体填写“息烽县2025年粮油规模种植主体单产提升项目申报表”(附件1),提供营业执照(无营业执照的种植主体提供负责人身份证)复印件、种植基地图片(远近景照各一张)、面积印证材料(土地流转协议、合同、承包证等复印件)等材料提交到粮油作物种植所在乡(镇、街道)进行审核。乡级审核:所属乡(镇、街道)组织对申报主体上报情况进行审核(重点复核种植面积、落实关键技术等情况),并经乡(镇、街道)分管领导签字加盖政府公章,与“乡(镇、街道)2025年粮油规模种植主体单产提升项目申报主体汇总表”(附件2)一并于8月5日前交县农业农村局种植推广科(谢鹏处)。县级复审:县农业农村局在对乡(镇、街道)报送资料进行复核、复审后,研究确定项目补助主体,经县乡两级公示无异议后报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管理处备案。

(二)过程记录。项目主体应按要求加强田间管理,落实关键技术,并在整地播种、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控及机械收获等关键环节,以照片等形式记录应用的关键技术措施。县农业农村局要强化跟踪过程,及时了解核实重点技术到位情况,指导申报主体全过程建档立案,记录技术落实、要素投入、成效评估等内容,实行一主体一档案,确保项目实施规范有序。主体生产管理档案原则上在10月15日前(农作物收获后)报送至县农业农村局种植推广科(谢鹏处)。

(三)测产核实。作物收获季节,承担项目主体在收获前应向所属乡(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永阳街道社区事务服务中心上报具体收获时间、地点,由乡(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永阳街道社区事务服务中心组织人员开展测产验收,填写测产验收记录表(附件3),在测产过程中,县乡两级强化沟通对接,县农业农村局在乡(镇、街道)全覆盖开展测算验收的基础上,县级按照不低于20%的比例对承担项目主体进行随机抽测复核。

(四)公示奖补及资金兑现。县农业农村局对粮油作物种植面积≥15亩、关键技术措施到位、产量(以测产结果为准)同比增长不低于5%(以2024年统计部门公布的各作物单产水平作为基数进行测算)。2024年统计部门公布的单产水平为:水稻480.37公斤/亩、玉米361.51公斤/亩、大豆59.84公斤/亩、马铃薯254.37公斤/亩(5折1)、油菜114.18公斤/亩、高粱274.82公斤/亩。2025年申报主体各作物单产水平符合申报条件为:水稻≥504.39公斤/亩、玉米≥379.59公斤/亩、大豆≥63.83公斤/亩、马铃薯≥267.09公斤/亩(5折1)、油菜≥119.89公斤/亩、高粱≥288.56公斤/亩。达到条件的主体,按照奖补标准(根据实际申报面积进行测算)计算补助金额后,由县农业农村局、乡(镇、街道)在公示栏对项目奖补主体及资金情况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7天),对反映有异议的要组织核实。公示无异议后,按程序及时兑付奖补资金。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分工协作。县农业农村局负责牵头全县粮油规模种植主体单产提升行动工作,各乡(镇、街道)具体负责宣传发动、核实种植面积和关键技术到位情况,并组织将计划奖补发放情况在县乡两级进行公示(涉及农户身份证、银行卡号、手机号等敏感信息原则上不公示)。县农业农村局根据计划奖补发放公示结果组织奖补资金的兑现。

(二)加强指导服务。县乡两级农业农村部门要结合激励农技人员创新创业行动开展,充分发挥县乡两级专家指导组和农技推广队伍作用,指导规模种植主体选择良种、配套技术、防灾减灾和病虫防控,促进关键技术落实到位。

(三)加强宣传推广。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和各类新闻媒体,做好项目宣传、做好政策解读,形成推技术、创高产、争先进的单产提升比学赶超良好氛围。

(四)加强跟踪管理。要强化项目全过程管理,全过程建档立案,记录技术落实、要素投入、成效评估等内容,确保项目实施规范有序、测产结果真实可靠、奖补发放公开透明。

附件:1.息烽县2025年粮油规模种植主体单产提升项目申报表

2.乡(镇、街道)2025年粮油规模种植主体单产提升项目申报主体汇总表

3.2025年息烽县粮油规模种植主体单产提升田间测产验收

4.种植主体2025年农事记录表

5.息烽县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技术路径

附件1

息烽县2025年粮油规模种植主体单产提升项目申报表

主体名称
负责人联系电话
身份证号
所在地
种植品种
种植面积
预计单产(公斤/亩)
技术模式
生产档案是否完善
申报人情况 主要拟写示范带动情况、技术推广、经济效益等
申报人承诺签字 本人提供的资料真实有效、若有弄虚作假,自愿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并放弃项目补助。
申报主体盖章(签字):
申报时间:
所在乡(镇、街道办)、村
意见,(重点填写对种植面积的核实意见)
村委会(盖章)
年  月  日





乡(镇、街道办)(盖章)
年  月  日
县农业农村局意见
(盖章)  年  月  日
备注

备注:技术模式参考附件5中内容进行填写。

附件2

乡(镇、街道)2025年粮油规模种植主体单产提升项目申报主体汇总表

序号 主体名称 负责人 联系电话 种植地点(村、组) 种植品种 种植面积(亩) 预计单产(公斤/亩) 技术模式 备注
1








2








3








4








5








6








7








附件3

2025年息烽县粮油规模种植主体单产提升田间测产验收

乡镇(街道):
验收时间:
种植主体名称
种植作物名称
种植地点(村、组)
种植面积(亩)
测产毛重产量(公斤/亩)
净产量(公斤/亩)
技术模式
综合验收意见
验收人员 单位 职称 签名


















备注:主要作物折干率参考区间:玉米按50%~60%、水稻折干率按80%~82%、高粱按60%~70%,需结合实际种植地块和作物生长情况综合确定。技术模式参考附件5中内容进行填写。

附件4

种植主体2025年农事记录表

序号 种植品种 地块名称 田间管理时间(月、日) 田间管理内容(耕地、播种、施肥、浇水、病虫防治、收获) 面积(亩) 负责人 备注
1






2






3






4






5






6






7






附件5

息烽县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技术路径

一、水稻

重点落实“集中育秧壮苗、规范栽插增密、科学施肥增效、统防统治减损”等措施,大面积推广水稻无纺布钵苗育秧、“两增一调”和超高产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良种上,主推生育期适中、抗性好、株叶形态紧凑的高产优质杂交稻,提高超级稻品种种植面积。主推泰优808、宜香优2115、野香优莉丝等。

良法上,推广无纺布钵苗育秧、合理增密、科学施肥、绿色防控等技术,种植密度10000~16000株/亩,重点防治“两迁”害虫、稻瘟病、稻曲病等病虫害。

良机上,重点突破栽插环节,推广高性能插秧(移栽)机,保障实际栽插密度大于10000穴/亩,示范点机械化栽插率达30%以上。

良田上,因地制宜精细平整水田田面,合理控制田面高差。加强灌溉沟渠清理,保障有效灌溉。

二、玉米

重点落实“合理密植、宽窄行种植、种肥同播、综合防治”等措施,大面积推广“一增五改”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春旱区域因地制宜推广玉米“根部集雨节水栽培技术”。

良种上,主推耐密植、抗性好、脱水快、出籽率高的杂交品种。主推正大999、正大659、贵卓玉9号、新中玉801等。

良法上,推广合理密植、科学施肥、拔节期化控、绿色防控等技术,种植密度3500~4000株/亩,重点防治玉米螟、草地贪夜蛾等病虫害。

良机上,重点突破播种和收获环节,推广高性能精量播种机和轻简型播种设备,加快推广高效低损联合收割机,示范点机播率达20%以上。

良田上,因地制宜平整土地、合理布局田块,适地建设排水沟,防止暴雨期间田间积水。落实增施有机肥等培肥措施,提高耕地质量。

三、马铃薯

重点落实“脱毒种薯、合理密植、科学施肥、防晚疫病”等,大面积推广“两增一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良种上,主推产量高、适应性广、品质优的品种,重点使用脱毒种薯。早熟品种主推费乌瑞它、中薯3号。中晚熟品种主推青薯9号、威芋5号、威芋3号、威芋7号、黔芋9号、黔芋8号、黔芋10号。

良法上,推广机械耕整、药剂拌种、大垄双行、测土配方施肥、种肥同播、叶面追肥、黑膜打孔、绿色防控、机械收获等技术,密度3500—4000窝/亩,重点防控晚疫病、早疫病等病害。

良机上,重点突破种植和收获环节,推广单垄单行、双垄双行播种机、灭茬机、马铃薯收获机。

良田上,因地制宜开展田块整治和土壤改良,提高土壤通透性。适地建设排水沟,防止暴雨期间田间积水。

四、大豆

重点落实“种子包衣、气力播种、合理密植、喷施菌肥、低损收获”等措施。主要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匀播密植、间作套种等技术。

良种上,主推丰产性好、品质优、抗逆性强、耐密植大豆品种。根据用途合理选择品种,可选择齐黄34、黔豆12号、瑞黄2号、油春1204、黔豆11号、黔豆10号、黔豆7号、南豆24。

良法上,集成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商品种子包衣、精细播种增密等关键技术,重点防治大豆食心虫、根腐病等病虫害。

良机上,重点突破播种和收获环节,推广气力式高性能播种机、高效低损专用收获机和专用割台。

良田上,合理布局田块,便于人工管理和通风透光。适地建设排水沟,防止暴雨期间田间积水。落实增施有机肥等培肥措施,提高耕地质量。

五、油菜

重点落实“适期播种、合理密植、开沟降渍、一促四防”等措施,大面积推广“一增二优三减”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良种上,主推高产、高油、优质、综合抗性好、适宜机械化收获的“双低”甘蓝型杂交油菜中熟、中晚熟品种。主推天高油33、望乡油1881、东油500等。

良法上,集成推广药剂拌种、育苗移栽、机械化直播等技术,育苗移栽密度5500株/亩以上,直播密度20000~30000株/亩。加强统防统治,重点防治菌核病、霜霉病、蚜虫等病虫害。

良机上,重点突破种植和收获环节,推广开沟机、旋耕整地一体化播种机、分段割晒机和油菜低损专用割台,开展油菜毯苗移栽机示范应用。

良田上,开展沟渠疏浚整治,开好厢沟、腰沟、围沟,提高排涝降渍能力,确保降雨后及时排出田间积水。

六、高粱

重点落实种植优良品种、适时播种、种子处理、直播技术、育苗技术、田间管理等措施实现产量提升。

良种上,采用适宜销售、产量稳定的优质品种进行种植,主推红缨子。

良法上,高粱直播时要求土壤表土下5厘米稳定通过12℃以上方能播种。播种前开展种子处理,可晒种2至3天,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播种时为保证播种后不缺窝断行,建议亩用种量为1.5~2公斤。采取窝播方式。拉绳打窝,行距1.5(50cm)~2尺(60cm),窝距0.8(25cm)~1尺(30cm),窝深4~5寸(15cm)。每窝播8~10粒种子,播后覆土1~2厘米。如气候干旱,盖土可适当深

良机上,机械直播要选择地势较平缓,土地松散的沙性土块,可采用手推式直播器,一天一人可播种20亩左右,较黏重的土块可采用自走式直播机,两冲程汽油机作为动力,机体较轻,携带方便,启动方便,一天一人可播40亩左右,省工省力。

良田上,要本着增施有机肥,配方施肥的原则施用。有机高粱生产基地按每亩施入1000~2000公斤充分腐熟农家粪肥+商品有机肥100~150公斤,不得施用化学肥料。非有机高粱生产基地在足量施用农家粪肥的基础上,可亩用化学配方肥或高效复合肥20~30公斤,对土地肥沃的地块可适当减少化肥使用。

息烽县农业农村局办公室   2025年7月22日印发

(共印20份)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网站帮助|网站声明|网站年报

主办单位:息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方式:0851-87721549   地址:息烽县永阳街道县府路27号2号楼

息烽县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黔ICP备10201081号 公安备案号 52012202006106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标识码:52012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