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烽县2015年水务工作要点

发布时间: 2015-01-14 字体:[]

全县水务工作将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市委九届四次全会及县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等精神为指导,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继续以“抓项目争投资、抓建设强基础、抓管理增效益、抓改革添活力”为工作思路,突出“服务经济、服务农业、服务民生、保护环境”工作重点,深化水利改革发展、狠抓骨干水源工程、大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全面实现“小康水”建设目标,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一、深化水利改革发展,进一步巩固水利改革成果

一是深化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理清城市污水处理、河道管理、城区防汛等水务管理职责,初步建立和完善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和涉水事务一体化管理机制,逐步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水务投融资管理体制。全面启动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试点县以及农业综合水价改革试点建设工作,按照“谁使用、谁管理、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积极探索水利工程“建、管、养、用”和“以水养水”长效机制,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成果,努力形成一批产权明晰、管理规范、运行良好的示范工程和“精准补贴机制”;形成多元化的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和有利于农田水利发展的建设、管理模式。

二是进一步加强与省水利投资公司合作,拓宽资金融资渠道。充分利用省水利投资公司的政策、资源、资金优势,在息烽合作成立息烽水务投资子公司,加快解决县城供水紧张、永靖工业园区供水项目无资金等问题,加快推进息烽县已列入“三位一体”规划的水利项目建设进程,拓宽水利建设资金渠道,提早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

二、强力推进规划建设,不断夯实水利基础

一是抓好项目前期工作,积极储备争取水利项目建设。根据中央、省、市有关水务投资导向,结合县域经济发展,完成全县十三·五水务建设发展规划。紧紧围绕小康水建设、水利改革、领导调研等,适时编制事关农村人饮改造、防洪排涝、水毁修复等工程实施方案或项目建议书向省、市相关部门申报,积极争取水利项目建设。

二是强力推进骨干水源工程建设,逐步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完成廖九寨水库的验收工作,全面发挥工程的蓄水供水功能;强力推进枧槽沟水库建设,力争年底完成大坝混凝土浇筑和水厂主体工程;积极争取烟草行业援建资金,开工建设高硐水库工程;做好清沙河、迷洗、龙漩窝3座水库前期工作,确保我县骨干水源工程建设持续进行。通过骨干水源工程不断建设,逐步解决我县工程性缺水问题。

三是夯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全面实现“小康水”建设目标。进一步整合县水务、财政、国土、移民等部门实施的涉水项目,完成2014—2015年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2014年石漠化综合治理小型水利水保和石硐镇何家洞片区人饮等工程建设,拓展已建水利工程的供水功能,建成石硐镇红星、养龙司沙井等4座农村集中供水水厂,提质增效一批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实现100%的村民组通自来(流)水,农村安全饮水覆盖率达96%、保证率达80%,水质达标率指数100%。有效灌溉面积达197835亩以上,有效灌溉面积率达40%以上,全面实现“小康水”建设目标。

四是抓好山区现代水利建设,充分展现试点示范作用。围绕全县农业园区发展,以省级红岩葡萄种植示范园区现代水利试点区供水、灌溉工程建设为重点,推进市级息烽县蔬菜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工程建设,让喷灌、滴灌等现代节水技术更好地服务现代农业。通过试点建设,有效解决耕地灌溉1250亩,提质改造解决4170人的饮水安全。

五是抓好防洪排涝工程建设,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治理息烽县阳朗、底寨、小鹿窝、大寨4段河道治理工程建设,完成综合治理河道10千米,切实保护沿河两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开工建设底寨河山洪沟治理项目,新(改)建排洪沟1613米,整体提高集中营纪念馆、风情小镇、公路铁路等重要设施防洪能力,实现阳朗片区城镇防洪达到20年一遇标准,农田防洪达到10年一遇标准。

三、强化水务管理,实现常规水务工作有新变化

一是加强水资源管理,落实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根据省市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相关要求,制定出台全县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指导性文件,建立和完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指标体系和考评机制,严格水资源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纳污控制,保障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利用。严格水资源论证制度和取水许可监管,开展规划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规范取水许可审批、计量设施安装、用水计划申报、取退水管理等工作。

二是规范水土保持工作,强化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明确水土保持工作人员,规范建设水土保持办公场所;继续抓好水土保持宣传工作,进一步提高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申报率、实施率和验收率,确保县级水土保持方案申报率达90%以上,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率达到70%以上;开展水土保持规划编制,深入分析全县水土流失及其防治现状、存在的问题,确定防治目标、任务和规模,科学防治水土流失,合理利用和保护水土资源,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基础保障;成立息烽县水土保持监测分站,建立健全水保监测管理制度,掌握水土保持监测技术,开展水土保持监测,为水土流失预防监督、治理和水土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三是强化水政执法,实现水事执法案件查处有新突破。坚持水事巡查制度,建立健全以预防为主、预防与调处相结合的水事纠纷调处机制,将水事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加强水资源费和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等水利行政事业性规费征收工作,做到各项水利行政事业性规费应收尽收。坚决依法查处一批水事违法案件,实现全县水事执法案件查处零突破。

四是加强工程运行管理,充分发挥工程服务功能。完成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检测中心规范化建设,进一步规范小桥河、下红马、上沟等国管工程管理,充分体现骨干水源作用;进一步规范九庄、石硐、西山、养龙司、雨淋河等集中供水水厂管理,不断扩展供水服务区域,逐步解决农村供水“最后一公里”问题;进一步落实小型水利工程管护主体、责任、经费和机制,确保工程规范有序并长久发挥效益。

四、全力抓好防汛抗旱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一是全面落实防汛抗旱工作行政首长责任制和目标考核工作,抓好汛前、汛中、汛后检查,做好雨情水情预报、旱情监测预警分析评估等工作,修订完善相关应急预案,做好防汛抗旱物资储备,组织好山洪灾害防御演练和培训工作。

二是及时完成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补充完善建设,全面开展山洪灾害调查评价工作,加强山洪灾害防治预警设施设备的运行维护管理,确保在汛期正常运行;全力抓好三友河、三田河等水毁工程修复工作,确保在汛前完工投入使用。

三是切实加强汛期(5月-10月)防汛值班工作,确保信息、政令畅通,并及时统计和上报有关情况。

五、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保障各项水务工作协调推进

一是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办事效率。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县有关文件精神,加强干部职工作风建设,做到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坚持每周一职工学习制度,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适时开展水利系统人员业务培训,实现基层水务工作人员持证上岗,逐步建立“责、权、利”相统一的绩效管理机制,做到以制度管人、管事,用制度来保障水利改革发展。

二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落实“一岗双责”责任制。切实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两个主体”责任,层层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完善廉政风险防控管理体系,强化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适时开展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筑牢干部职工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服务意识,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加强工程建设领域的预防和监督,规范建设程序,严格资金管理,堵塞风险漏洞,积极打造阳光工程、廉政工程,确保工程安全、资金安全、人员安全。

五、完成县委、县政府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网站帮助|网站声明|网站年报

主办单位:息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方式:0851-87721549   地址:息烽县永阳街道县府路27号2号楼

息烽县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黔ICP备10201081号 公安备案号 52012202006106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标识码:52012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