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全县医保系统要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中央、省、市、县决策部署,围绕新国发2号文件要求,扎实推进“强省会”行动相关工作,按照“收好钱、管好钱、用好钱”的思路,全力推动平安医保、便民医保、透明医保、廉洁医保建设,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共同富裕,全力做好基础性、普惠性、兜底线民生建设。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一)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严格落实闭环管理工作规则,坚持“第一议题”抓学习、“第一遵循”抓贯彻、“第一政治要件”抓落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央、省委、市委、县委决策部署,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定不移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常态化开展党章党规党纪学习教育,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牵头领导:杜思秀、杨菱;责任科室:局办公室)
(二)加强党的思想引领。按照部署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持续推动全局干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抓中心组引领学、党支部集中学、党员个人学和青年干部重点学“四个重点”,全面提升理论学习质量。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风险意识教育,提高舆情研判、分析、引导能力,守好意识形态阵地,做好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牵头领导:杜思秀、吴倩、杨菱;责任科室:局办公室)
(三)提升政治组织功能。持续压紧压实党建责任,推动党务干部明责、担责、履责,提升党务干部能力素养。巩固好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成果,深化机关“五个一”行动,提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党的组织生活质量,增强党员过“政治生日”的政治仪式感,确保组织生活经常认真严肃。开展好谈心谈话,严格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坚持政治标准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围绕“强省会”行动和医保实际,深入推进“筑固工程”,开展机关党建品牌创建。(牵头领导:杜思秀、吴倩、杨菱;责任科室:局办公室)
(四)深化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省、市实施细则精神,持续纠治“四风”,聚焦“抓作风、优环境、强省会”,深化“庸、懒、散、软、浮、推”作风专项整肃,认真落实“抓作风十条”提升机关效能。切实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把手”第一责任人责任,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开展警示教育,推进廉洁文化,引导党员干部筑牢思想防线。(牵头领导:杜思秀、杨菱;责任科室:局办公室)
二、持续巩固参保覆盖面
(一)压实责任,发挥部门协同作用。加强与税务、财政、教育、乡村振兴等部门的对接,县级定期调度乡级,乡级定期调度村级,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征缴工作滞后的乡镇,要严把时间节点,倒排工期,制定工作推进计划,明确责任人、完成时限,抓实征缴攻坚工作。(牵头领导:陈毅、李威宏;责任科室:居民医保科、职工医保科)
(二)聚焦特殊困难群体。牢固树立“抓保障就是保民生”“抓保障就是保稳定”的理念,聚焦参保征缴工作的重点环节,覆盖好各类重点人群和困难群体,把征缴工作抓实、抓细、抓好。(牵头领导:陈毅、李威宏;责任科室:居民医保科、职工医保科)
(三)强化宣传动员。针对不同群体,从实际需求出发,突出个人缴费标准、待遇享受政策、办理流程、缴费方式和渠道等内容的宣传,合理引导社会预期,创新宣传方式,拓展宣传渠道,把政策讲清讲透,突出医保共建共享、互助共济的理念。(牵头领导:陈毅、李威宏;责任科室:居民医保科、职工医保科)
三、持续助力乡村振兴
全面落实参保资助和“三重医疗保障”政策,精准做好因特殊原因未参保群众的台账管理,确保农村低收入人口及脱贫人口应保尽保。稳步落实脱贫人口逐步退出医保倾斜政策,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及脱贫人口医保帮扶政策落实和待遇享受情况监测,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因病返贫致贫底线。(牵头领导:陈毅、李威宏;责任科室:居民医保科、职工医保科)
四、助力新阶段新冠感染疫情防控
严格落实《省医保局省财政厅省卫生健康委关于实施“乙类乙管”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治疗费用医疗保障政策的通知》(黔医保发〔2023〕1号),做好新冠救治费用支付、结算和清算,确保“乙类乙管”政策落地见效。(牵头领导:陈毅、李威宏;责任科室:居民医保科、职工医保科)
五、完善多层次医保体系建设
建立统一规范、运行合理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推动保障覆盖面从小到大、保障水平从低到高,不断夯实“三重医疗保障”。
(一)抓好基本待遇落实。进一步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制度。2023年同步启动实施门诊统筹和改革个人账户计入办法,职工普通门诊统筹年报销额度为2000元,切实满足参保人员基本医疗需求。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医保待遇。提高城乡居民普通门诊年度支付限额,从现行400元/年/人标准提高到500元/年/人。进一步调整乙类项目先行自付比例。将乙类目录参保患者先行自付比例降低为10%。(牵头领导:陈毅、李威宏;责任科室:职工医保科、居民医保科)
(二)发挥大病减负功能。在全面落实大病保险普惠待遇政策基础上,对特困人员,低保对象,边缘易致贫人口、突发严重困难人口,脱贫不稳定人口等医疗保障乡村振兴对象实施起付线降低50%、分段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取消封顶线的倾斜保障政策,进一步减轻大病患者、农村低收入人口医疗负担。(牵头领导:陈毅、李威宏;责任科室:职工医保科、居民医保科)
(三)落实兜底保障。提高倾斜救助年度限额。将倾斜救助年度限额由现行的2.5万元提高到5万元。符合倾斜救助政策保障的困难人员,年度救助总额将达到10万元(其中:常规救助5万元,倾斜救助5万元)。提高倾斜救助比例。将“因医疗自付费用过高导致家庭无力承担的患者”等4类特殊困难人群的倾斜救助年度救助比例由55%提高到75%,省级明确新的4大类救助对象不分人员类别统一执行75%救助比例。实现资金拨付市级统支,将原来县级医保部门报送县级财政拨付的支出渠道调整为市级支出户统一拨付,避免部分县级财政压力过大导致出现应拨未拨情况。建立健全与新医疗救助政策相适应的经办体系,确保救助对象确认、待遇核发、“一站式”结算、手工(零星)报销、财务管理、监督管理、档案管理和统计分析等工作落地,进一步减轻困难群众和大病患者医疗费用负担,有效防止因病致贫返贫,切实筑牢民生保障底线。(牵头领导:陈毅、李威宏;责任科室:医药服务管理科、居民医保科、职工医保科)
六、落实好集中带量采购
按照省、市医保局的统一部署,聚焦临床使用量较大、采购金额较高、市场竞争较为充分的品种开展带量采购,力争2023年底药品集采达到500种、耗材达到20种。不折不扣落实国家组织药品耗材集中采购医保资金结余留用政策。常态化、精细化监测中选结果执行情况,严格执行通报制度,加强对中选产品和未中选产品采购的监管。强化集中带量采购工作成效的正面宣传。(牵头领导:陈毅;责任科室:医药价格和基金监管科)
七、执行好医疗服务价格改革
医疗服务价格是医疗服务价值的体现,直接关系着医疗服务的提供、人民群众的负担能力和医保基金长期可持续。积极配合市医保局推进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确保群众负担总体稳定、医保基金可承受、公立医疗机构健康发展可持续。(牵头领导:陈毅、李威宏;责任科室:医药价格和基金监管科、居民医保科、职工医保科)
八、稳妥有序推进支付方式改革
引导医疗机构优化内部管理和激励约束机制,提高基金使用效率,减轻群众看病就医负担。积极推进DIP支付方式改革,要加强内部协调配合,加强与财政、卫生健康等部门沟通对接,形成工作合力,充分发挥经办机构在支付方式改革落地中的重要作用,配合市医保局做好模拟运行,下半年进入实际付费,稳步推进医保和医药服务高质量协同发展,合理降低医院医疗费用成本,切实减轻参保患者费用负担。(牵头领导:陈毅、李威宏;责任科室:医药价格和基金监管科、职工医保科、居民医保科)
九、持续加强基金监管
从反腐败斗争的高度深刻认识基金监管的重大意义,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基金监管安全规范年行动。
(一)压实基金监管责任。强化医保行政监管责任、经办日常审核和稽核检查责任,推动落实定点医药机构医保基金使用主体责任、地方政府属地监管责任。开展好集中宣传月活动,加大医保基金监管政策宣传和典型案例曝光力度,持续巩固“不敢骗”高压态势、织密“不能骗”的监管网络、健全“不敢骗”的长效机制。(牵头领导:陈毅、李威宏;责任科室:医药价格和基金监管科、职工医保科、居民医保科)
(二)强化医保基金监管法治建设及能力保障。探索基金监管专职队伍建设,整合监管力量,强化技术手段。(牵头领导:陈毅、李威宏;责任科室:医药价格和基金监管科、职工医保科、居民医保科)
(三)深入开展专项整治。持续加强与公安、卫健、市场监管等部门的协同监管,严厉打击一批欺诈骗保违法犯罪行为。(牵头领导:陈毅、李威宏;责任科室:医药价格和基金监管科、职工医保科、居民医保科)
(四)提升医保基金监管精细化水平。不断优化医保基金运行分析和风险预警机制,提升数据分析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基金风险预警能力,实施精准化监管。(牵头领导:陈毅、李威宏;责任科室:医药价格和基金监管科、职工医保科、居民医保科)
十、优化提升经办服务能力
纵深推进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建设,优化拓展“掌上办”“网上办”。持续推进“15分钟医保服务圈”试点建设,大力推动医保经办服务下沉。深化“ 互联网+医保”便民服务,做好“互联网+诊疗”支付平台试点工作, 推进电子医保凭证全流程应用,持续推进移动支付建设。(牵头领导:吴倩、李威宏;责任科室:职工医保科、居民医保科、各级医保窗口)
十一、有序推进职工门诊共济改革
坚决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县工作要求,毫不动摇贯彻落实医保改革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总要求,进一步健全完善工作举措,确保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改革工作稳步推进。
(一)全力以赴做好政策解释。强化政策宣传培训,提升群众知晓率;加强对经办窗口、参保单位、定点医药机构有关人员进行培训宣传,强化政策解读。(牵头领导:陈毅、李威宏;责任科室:职工医保科、居民医保科、各级医保窗口)
(二)全力以赴做好定点零售药店纳入门诊统筹管理。对已经纳入门诊统筹管理的,要做好协议管理、强化基金监管,确保基金安全。(牵头领导:陈毅、李威宏;责任科室:职工医保科、居民医保科、各级医保窗口)
(三)全力以赴积极推进互联网医院建设。配合市医保局推进互联网医院建设,实现医保在线直接支付。(牵头领导:陈毅、李威宏;责任科室:职工医保科、居民医保科、各级医保窗口)
(四)全力以赴抓好风险防控。强化舆情监测、信访维稳和应急处置联动机制,提高应急指挥和综合处置能力,务必确保社会稳定。(牵头领导:陈毅、李威宏;责任科室:局办公室、职工医保科、居民医保科、各级医保窗口)
主办单位:息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方式:0851-87721549 地址:息烽县永阳街道县府路27号2号楼
息烽县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黔ICP备10201081号 公安备案号 52012202006106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标识码:52012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