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0014349/2022-3923970 信息分类 息府办文件
文号 成文日期 2022-11-01
发布机构 是否有效
名称 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息烽县加快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
内容概述 到2023年,构建三圈两区多点夜间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突出红色体验、温泉康养、民俗文化、美食购物、休闲度假五个主题,打造有息烽特色的夜话心灵夜爽氡泉夜品习俗夜尝烽味夜娱乡村五大品牌,为奋力谱写新时代强省...

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息烽县加快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

发布时间: 2022-10-27 字体:[]

各乡镇人民政府、永阳街道办事处,县政府各工作部门,省属、市属驻县机构,县属企事业单位:

《息烽县加快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已经县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2022年10月27日

(此件公开发布)

息烽县加快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

为认真贯彻《贵阳市推动夜间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结合《贵阳贵安加快“流光溢彩夜贵阳”建设推动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筑府办函〔2022〕93号)及相关部署安排,进一步全面推动息烽县夜间消费体系建设,打造夜间消费的息烽品牌,不断促进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结合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主要目标任务

以贵阳贵安“流光溢彩夜贵阳”建设、打造夜间消费城市品牌为统揽,以推动全县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目标,通过不断丰富夜间多种消费场景和模式,提升夜间经济服务能力,扩大县域夜间产品供给,打造夜间文化亮点、特色活动,促进夜间经济产业链进一步健全,形成一批布局合理、场景丰富、业态完善、特色突出的夜间经济圈、夜间经济集聚区,提升夜间经济对全县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到2023年,构建“三圈两区多点”夜间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突出红色体验、温泉康养、民俗文化、美食购物、休闲度假五个主题,打造有息烽特色的“夜话心灵”“夜爽氡泉”“夜品习俗”“夜尝烽味”“夜娱乡村”五大品牌,为奋力谱写新时代“强省会”息烽篇章,全面开创产业强百姓富生态美的红色息烽新未来作出积极贡献。

二、构建“三圈两区多点”夜间经济空间格局

综合息烽地域特点、特色资源禀赋、人口聚集特征、商业布局情况、区域消费活力及市民消费特点等,切实构建“三圈两区多点”夜间经济发展空间格局。

三圈:以老城十字街为核心,十字街商贸综合体为依托,连接筑北商业大道、正兴步行街、河滨路沿线,以突出美食购物为主的十字街夜间经济圈;以红色息烽步行街为核心,“一地一馆一红庄N个点”为依托,串联周边万汇城、体育馆,以突出红色体验为主的阳朗夜间经济圈;以底寨为核心,平安驛·贵州民俗文化体验地为依托,西山组团及周边,以突出民俗文化为主的平安驛夜间经济圈。

两区:以南山天沐温泉为焦点,依托温泉步行街引进知名品牌入驻,延长夜间消费时段,构建夜间消费场景,打造夜间中高端消费集聚区;以南山田园综合体为平台,配套休闲、娱乐、夜游项目,打造业态丰富、配套齐全、覆盖面广的夜间美景休闲娱乐集聚区。

多点:借机乡村旅游发展,突出夜幕下的好山好水,依托养龙司镇娘子庄园、锦绣桃园、流长镇狮子脑农业生态园等市场主体,丰富乡村夜间业态、培育新型消费,实现乡村夜间经济多点开花。

三、突出“五个主题”加快打造夜间经济“五大品牌”

(一)突出红色体验主题,打造“夜话心灵”品牌。充分发挥“一地一馆一红庄N个点”干部教育培训平台作用,以中共贵阳市委党校息烽现场教学基地为抓手,依托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全省红色美丽庄园猫洞村等开发夜间体验课程,丰富夜间活动。根据节日特点,适当延长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开放时间。持续打造红色息烽步行街,丰富红色元素,增加亮化美化项目,开发红色文创产品,让红色体验成为“时空对话”,修炼心学所在。加快推进息烽体育馆运营,组织开展夜间漫步红色美丽村庄、荧光夜跑、篮球、足球、轮滑、广场舞等活动,打造息烽夜间体育潮流运动。积极引导、吸引市民走出家门,参与夜间体育健身的同时,体验红色文化浸润,促进夜间消费。2023年,息烽体育馆投入运营。(牵头单位:县文体广电旅游局;责任单位:县委党校、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县旅投公司等,涉及乡<镇、街道>)

(二)突出温泉康养主题,打造“夜爽氡泉”品牌。依托息烽优质氡泉资源,支持引进和发展“医药+食品+康养+避暑+旅游”等“大健康+”产业业态,做强后疫情时代健康养生旅游,让游客到息烽“爽身”。大力推动形成“一南一北”南山天沐温泉和息烽温泉疗养院两大温泉夜间康养、理疗、购物等消费新模式。加快息烽南山天沐温泉项目建设,加速温泉商业步行街招商,大力引进知名品牌入驻,延长夜间消费时段,构建夜间消费场景,打造中高端消费集聚区。鼓励息烽温泉疗养院策划夜间活动,开展“夜泡氡泉”“夜冲浪”“温泉夜跑”、夜泳比赛等活动。根据不同偏好推出夜间玩法,植入电竞、文创等业态,推出夜间电影、夜间书屋、“奇妙夜”等夜间体验项目。2022年10月,息烽南山天沐温泉项目投入运营。(牵头单位:县文体广电旅游局;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县旅投公司等,涉及乡<镇、街道>)

(三)突出民俗文化主题,打造“夜品习俗”品牌。加快平安驛·贵州民俗文化体验地项目建设,将西山组团打造成集文化休闲、生活居住等功能于一体的具有山水风貌特色的文旅休闲组团。整合建筑、美食、节庆、祈福、驿站、非遗、赶场、女性、红色等九大文化元素,充分展示建筑、美食等特有优势,推出民族特色、举办文化展演等,打造贵州民俗文化一站式体验。加强文物保护,对华家四合院、凤池寺等文物充分保护利用,让文物活起来,讲好夜间故事。围绕苗族“四月八”、跳厂等民族节日,开展跳芦笙舞、斗鸡等饶有情趣、极富特色的沉浸式体验活动,打造都市乡土民俗夜体验。2023年,力争平安驛·贵州民俗文化体验地项目建成运营。(牵头单位:县文体广电旅游局;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局、县旅投公司等,涉及乡<镇、街道>)

(四)突出美食购物主题,打造“夜尝烽味”品牌。加快推进十字街商贸综合体建设,推动形成以十字街商贸综合体带动,与十字街夜间集市互动的良好夜间商业氛围,让城市魅力持续展现、发展动力不断增强。不断推出中高端品牌购物、特色餐饮相结合的夜间消费形式,加大对美食、小吃、咖啡等夜间服务功能的提升,使之成为夜间购物新的消费热点。积极申报“贵阳老字号”,组织开展“美食节”等活动,推出辣子鸡、乌江豆腐鱼等菜品,及流长凉粉、曾家羊肉粉、三姨妈小肠粉、陈氏烧饼等小吃。结合“15分钟生活圈”建设,围绕贴近社区、方便市民生活、体现城市烟火气息主题,完善布局修理、洗烫、缝纫等服务业态。提升改造夜市街区排污、排烟等系统,净化良好餐饮环境。整合文旅商务领域政府消费券等优惠政策,大力举办夜间促消费活动。支持零售、餐饮等店铺延时、错时或通宵经营,打造“深夜卖点”。2023年,力争十字街商贸综合体建成并投入运营。(牵头单位:县商务局;责任单位: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县城投公司等,涉及乡<镇、街道>)

(五)突出休闲度假主题,打造“夜娱乡村”品牌。积极培育夜间经济乡村网红打卡地,依托养龙司镇娘子庄园、锦绣桃园、流长镇狮子脑农业生态园、阿曼达·贝拉山、永靖镇南山驿站等,突出“红色研学”“山水露营”“生态体验”等夜间业态。提升打造南山田园综合体,完善夜间活动设施,增加亮化项目,丰富游客夜间活动,为息烽夜经济发展导入人流。探索推进闲置农房盘活利用助推乡村旅游发展,探索“16661”模式(1:依托1个点状地块;6:吸引6户城市业主入住康养;6:放大6倍农用地打造菜园;6:由6户农户提供物业农事服务;1:建设1个田园康养社区)发展民宿。在青山、流长、养龙司等有条件的乡镇、村定期推出有浓郁地域特色、民族风情的夜间经济节会、避暑季等活动。研发夜间消费产品,发展乡村地摊夜市,组织篝火晚会,帐篷露营,柴火灶野炊,营地烧烤,真人CS等活动。2022年,新增标准级以上乡村旅游村寨、客栈和农家乐等10家以上,推介1条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精品景点路线。(牵头单位: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县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县旅投公司等,涉及乡<镇、街道>)

四、配套支持措施

(一)打造夜间观赏系统。加大对阳朗湿地公园、南山驿站、平安驛·贵州民俗文化体验地等文化公共服务设施投入力度,加大人文景观打造,完善配套服务。适当延长商圈内宣传文化活动中心、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开放时段,为演出、活动等提供保障,为夜间经济注入新的文化内涵。(牵头单位: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县综合行政执法局;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县自然资源局、县住房城乡建设局等,涉及乡<镇、街道>)

(二)加快培育网红热点。鼓励市民积极参与,开展“夜间网红打卡地”“深夜店铺打卡地”“夜间潮买潮玩IP地”征集活动。加强县级媒体宣传报道,支持市场主体借助抖音、快手、知乎等网络平台宣传夜间集市、乡村景点等体验活动,推动形成夜间生活繁荣的良好景象。(牵头单位:县委宣传部;责任单位: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县商务局、县融媒体中心等,各乡<镇、街道>)

(三)积极引进培育主体。积极引入国内外知名零售、餐饮、文化、旅游企业,鼓励各类夜间经营主体增设24小时门店。对具有示范效应的夜间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创新审批服务方式,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对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积极组织上限入统。(牵头单位:县商务局、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县市场监管局;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

(四)推动环境更加靓丽。将重点打造的“三圈两区多点”区域纳入城市环境整治和亮化绿化工程范围,提高净化、亮化、绿化、美化水平。科学合理布局LED电子显示屏(门楣LED显示屏除外)广告设置密度和面积限制,鼓励企业制作有特色、有文化的店招。依法放宽企业夜间促销活动审批,在夜市现制现售、垃圾处理等方面创新管理制度。支持有条件的区域开展夜间特定时段“外摊位”试点。(牵头单位: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县市场监管局;责任单位:县住房城乡建设局等,涉及乡<镇、街道>)

(五)优化交通组织保畅。增加道路限时停放车位,鼓励企事业单位自用停车场在夜间向社会公众开放,引导出租车企业加强重点区域的夜间车辆调配,做好公共交通运输基础保障。根据客流需要,进一步优化公共交通线路设置,布局“三圈两区多点”区域班线,增开未覆盖地区班线客运,适时延长主要公交线路末班车营运时间和线路,结合夜间赛事、演出等大型活动开通临时公交专线,提升夜间服务质量。(牵头单位:县交通运输局;责任单位:县公安交警大队,涉及乡<镇、街道>)

(六)切实加强安全保障。加强对重点商圈、街区和场所的夜间巡控警力,督促企业履行安全主体责任,完善社会安保联防联控体系,提高夜间安全保障水平。建立夜间经济活动风险评估机制,制定应急预案,营造安全有序的夜间消费环境。(牵头单位:县公安局;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由县“强旅游”指挥部统筹全县夜间经济发展,相关工作目标任务同步列入高质量考核。建立健全“夜间区长”和“夜生活首席执行官”制度,由分管商务的副县长担任“夜间区长”,相关职能部门领导担任“夜间局长(所长)”,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落实全县关于夜间经济发展的相关部署。有关部门要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相关优惠政策、项目、资金扶持,有力推动目标任务落地落实。

(二)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和平台,开展夜间经济系列宣传,向广大群众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夜间消费资讯服务,培育夜间消费主体,推动夜间经济体量不断做大。要积极展现发展夜间经济富民、便民、惠民的工作成效,为息烽夜间经济繁荣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三)抓实疫情防控。按照国家、省、市疫情常态化防控的有关要求,毫不动摇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切实抓好社会面疫情防控各项措施,并由活动实施单位制定相应应急处置预案,全力保障广大市民群众的健康与安全,确保“夜经济”消费活动秩序良好、防控到位。

(四)强化督查考核。将夜间经济发展目标任务纳入“强省会”相关专项“强旅游”等重点工作考核内容,强化考核推动,实施动态互比管理,并对推动落实快、效果好的单位给予通报表扬;对推进慢的部门,给予通报批评曝光,列入作风建设进行考核问责。

附件:1.息烽县加快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责任分解表

2.息烽县加快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项目清单

附件1

息烽县加快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责任分解表

序号

主要任务

牵头单位

责任单位

1

突出“五个主题”加快打造夜间经济“五大品牌”

突出“五大主题”加快打造夜间经济“五大品牌”

突出“五大主题”加快打造夜间经济“五大品牌”

突出红色体验主题,打造“夜话心灵”品牌。充分发挥“一地一馆一红庄N个点”干部教育培训平台作用,以中共贵阳市委党校息烽现场教学基地为抓手,依托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猫洞村等开发夜间体验课程,丰富夜间活动。根据节日特点,适当延长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开放时间。持续打造红色息烽步行街,丰富红色元素,增加亮化美化项目,开发红色文创产品,让红色体验成为“时空对话”,修炼心学所在。加快推进息烽体育馆运营,组织开展夜间漫步红色美丽村庄、荧光夜跑、篮球、足球、轮滑、广场舞等活动,打造息烽夜间体育潮流运动。积极引导、吸引市民走出家门,参与夜间体育健身的同时,体验红色文化浸润,促进夜间消费。2023年,息烽体育馆投入运营。

县文体广电旅游局

县委党校、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县旅投公司等,涉及乡(镇、街道)

2

突出温泉康养主题,打造“夜爽氡泉”品牌。依托息烽优质氡泉资源,支持引进和发展“医药+食品+康养+避暑+旅游”等“大健康+”产业业态,做强后疫情时代健康养生旅游,让游客到息烽“爽身”。大力推动形成“一南一北”南山天沐温泉和息烽温泉疗养院两大温泉夜间康养、理疗、购物等消费新模式。加快息烽南山天沐温泉项目建设,加速温泉商业步行街招商,大力引进知名品牌入驻,延长夜间消费时段,构建夜间消费场景,打造中高端消费集聚区。鼓励息烽温泉疗养院策划夜间活动,开展“夜泡氡泉”“夜冲浪”“温泉夜跑”、夜泳比赛等活动。根据不同偏好推出夜间玩法,植入电竞、文创等业态,推出夜间电影、夜间书屋、“奇妙夜”等夜间体验项目。2022年10月,息烽南山天沐温泉项目投入运营。

县文体广电旅游局

县商务局、县旅投公司等,涉及乡(镇、街道)

3

突出民俗文化主题,打造“夜品习俗”品牌。加快平安驛·贵州民俗文化体验地项目建设,将西山组团打造成集文化休闲、生活居住等功能于一体的具有山水风貌特色的文旅休闲组团。整合建筑、美食、节庆、祈福、驿站、非遗、赶场、女性、红色等九大文化元素,充分展示建筑、美食等特有优势,推出民族特色、举办文化展演等,打造贵州民俗文化一站式体验。加强文物保护,对华家四合院、凤池寺等文物充分保护利用,让文物活起来,讲好夜间故事。围绕“四月八”、跳厂等民族节日,开展跳芦笙舞、斗鸡等饶有情趣、极富特色的沉浸式体验活动,打造都市乡土民俗夜体验。2023年,力争平安驛·贵州民俗文化体验地项目建成运营。

县文体广电旅游局

县自然资源局、县旅投公司等,涉及乡(镇、街道)

4

突出美食购物主题,打造“夜尝烽味”品牌。加快推进十字街商贸综合体建设,推动形成以十字街商贸综合体带动,与十字街夜间集市互动的良好夜间商业氛围,让城市魅力持续展现、发展动力不断增强。不断推出中高端品牌购物、特色餐饮相结合的夜间消费形式,加大对美食、小吃、咖啡等夜间服务功能的提升,使之成为夜间购物新的消费热点。积极申报“贵阳老字号”,组织开展“美食节”等活动,推出辣子鸡、乌江豆腐鱼等菜品,及流长凉粉、曾家羊肉粉、三姨妈小肠粉、陈氏烧饼等小吃。结合“15分钟生活圈”建设,围绕贴近社区、方便市民生活、体现城市烟火气息主题,完善布局修理、洗烫、缝纫等服务业态。提升改造夜市街区排污、排烟等系统,净化良好餐饮环境。整合文旅商务领域政府消费券等优惠政策,大力举办夜间促消费活动。支持零售、餐饮等店铺延时、错时或通宵经营,打造“深夜卖点”。2023年,力争十字街商贸综合体建成并投入运营。

县商务局

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县城投公司等,涉及乡(镇、街道)

5

突出休闲度假主题,打造“夜娱乡村”品牌。积极培育夜间经济乡村网红打卡地,依托养龙司镇娘子庄园、锦绣桃园、流长镇狮子脑农业生态园、阿曼达·贝拉山、南山驿站等,突出“红色研学”“山水露营”“生态体验”等夜间业态。提升打造南山田园综合体,完善夜间活动设施,增加亮化项目,丰富游客夜间活动,为息烽夜经济发展导入人流。探索推进闲置农房盘活利用助推乡村旅游发展,探索“16661”模式(1:依托1个点状地块;6:吸引6户城市业主入住康养;6:放大6倍农用地打造菜园;6:由6户农户提供物业农事服务;1:建设1个田园康养社区)发展民宿。在青山、流长、养龙司等条件的乡镇、村定期推出有浓郁地域特色、民族风情的夜间经济节会、避暑季等活动。研发夜间消费产品,发展乡村地摊夜市,组织篝火晚会,帐篷露营,柴火灶野炊,营地烧烤,真人CS等活动。2022年,新增标准级以上乡村旅游村寨、客栈和农家乐等10家以上,推介1条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精品景点路线。

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县农业农村局

县商务局、县旅投公司等,涉及乡(镇、街道)

6

配套支持措施

打造夜间观赏系统。加大对阳朗湿地公园、南山驿站、平安驛·贵州民俗文化体验地等文化公共服务设施投入力度,加大人文景观打造,完善配套服务。适当延长商圈内宣传文化活动中心、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开放时段,为演出、活动等提供保障,为夜间经济注入新的文化内涵。

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县综合行政执法局

县商务局、县自然资源局、县住房城乡建设局等,涉及乡(镇、街道)

7

加快培育网红热点。鼓励市民积极参与,开展“夜间网红打卡地”“深夜店铺打卡地”“夜间潮买潮玩IP地”征集活动。加强县级媒体宣传报道,支持市场主体借助抖音、快手、知乎等网络平台宣传夜间集市、乡村景点等体验活动,推动形成夜间生活繁荣的良好景象。

县委宣传部

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县商务局、县融媒体中心等,各乡(镇、街道)

8

积极引进培育主体。积极引入国内外知名零售、餐饮、文化、旅游企业,鼓励各类夜间经营主体增设24小时门店。对具有示范效应的夜间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创新审批服务方式,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对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积极组织上限入统。

县商务局、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县市场监管局

各乡(镇、街道)

9

配套支持措施

推动环境更加靓丽。将重点打造的“三圈两区多点”区域纳入城市环境整治和亮化绿化工程范围,提高净化、亮化、绿化、美化水平。科学合理布局LED电子显示屏(门楣LED显示屏除外)广告设置密度和面积限制,鼓励企业制作有特色、有文化的店招。依法放宽企业夜间促销活动审批,在夜市现制现售、垃圾处理等方面创新管理制度。支持有条件的区域开展夜间特定时段“外摊位”试点。

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县市场监管局

县住房城乡建设局等,涉及乡(镇、街道)

10

优化交通组织保畅。增加道路限时停放车位,鼓励企事业单位自用停车场在夜间向社会公众开放,引导出租车企业加强重点区域的夜间车辆调配,做好公共交通运输基础保障。根据客流需要,进一步优化公共交通线路设置,布局“三圈两区多点”区域班线,增开未覆盖地区班线客运,适时延长主要公交线路末班车营运时间和线路,结合夜间赛事、演出等大型活动开通临时公交专线,提升夜间服务质量。

县交通运输局

县公安交警大队,涉及乡(镇、街道)

11

切实加强安全保障。加强对重点商圈、街区和场所的夜间巡控警力,督促企业履行安全主体责任,完善社会安保联防联控体系,提高夜间安全保障水平。建立夜间经济活动风险评估机制,制定应急预案,营造安全有序的夜间消费环境。

县公安局

各乡(镇、街道)

附件2

息烽县加快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清单

序号

项目

区域

项目名称

计划投资

(亿元)

建设内容

项目性质

计划完成

时间

责任单位

备注

1

十字街夜间经济圈

十字街中央广场商业综合体项目

6.2

建成一个商业面积达3.96万平方米的商贸综合体。

在建

2023年12月

县城投公司

夜购筑城好物工程

2

息烽县文昌巷智慧停车楼建设项目

0.8

规划建设停车位190个,为发展夜间经济购物提供便利。

在建

2022年12月

县交通运输局

夜购筑城好物工程

3

息烽县2022年背街小巷改造项目

0.43

改造十字街夜市街区等背街小巷24条,5725米。

在建

2022年10月

县综合行政执法局

夜尝筑城美食工程

4

阳朗夜间经济圈

息烽体育馆项目

4

总占地面积106.5亩,规划面积88936.7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67686.51平方米,集会议、餐饮、赛事、培训、演出等功能为一体的体育文化综合体。同时,加快项目尽快运营

在建

2023年12月

县文体广电旅游局

县旅投公司

夜享筑城健康工程

5

中共贵阳市委党校息烽现场教学基地项目

2.76

占地101.81亩,总建筑面积3.7余万平方米,规划建设教学楼、报告厅、综合展览区、食堂区、宿舍区以及室外停车位等。

完工

2022年7月

县旅投公司

夜品筑城雅韵工程

6

万汇城商贸综合体

2.26

建成一个商业面积达2.7万方左右的集家居、建材五金等一体的商贸综合体。

完工

2022年3月

县商务局

夜购筑城好物工程

7

猫洞村红色美丽乡村建设项目

0.18

建设便民利民综合服务站、文创综合体、儿童景园、老年憩园、幸福大院、历史公园等。

完工

2022年7月

永阳街道

夜游筑城美景工程

8

平安驛夜间经济圈

平安驛·贵州民俗文化体验地项目

6

建筑面积76387.22平方米,新建游客接待中心、温泉汤池、民宿文化街、特色主题酒店、旅游公厕、停车场、垃圾站等。

在建

2023年5月

县文体广电旅游局

夜品筑城雅韵工程

9

夜间中高端消费集聚区

息烽南山天沐温泉项目

6.1

项目总建筑面积59320.16㎡,包括酒店区域六栋建筑32267.62㎡,泡池区、游客接待中心、室内停车场、后勤服务区,增加娱乐设施等。

在建

2022年10月

县旅投公司

夜娱筑城潮玩工程

10

夜间休闲娱乐集聚区

息烽南山驿站提质项目

1.15

加强业态布局,引进夜游、演艺等团队,增加亮化项目,使南山逐步形成一个知名度高、业态丰富、配套齐全、覆盖面广的休闲游乐园区。

拟建

2022年12月

县旅投公司

夜赏筑城光影工程

11

“然尔营”露营基地

0.03

在永靖镇南山田园综合体建设基地1个。

完工

2022年5月

县文体广电旅游局

夜宿筑城雅居工程

12

南山片区民宿项目

0.05

引入贵州水东乡舍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按照“16661”模式,以闲置农房入股发展民宿。

拟建

2023年5月

县农业农村局

县文体广电旅游局

夜宿筑城雅居工程

13

乡村夜间经济

九庄镇天鹅广场提质项目

0.001

引进夜游、花灯等团队,增设露天电影播放设施、增加亮化设施、增设垃圾桶、划定夜间摊位摆放区域等。

拟建

2022年10月

九庄镇人民政府

夜赏筑城光影工程

14

阿曼达·贝拉山露营基地

0.03

在流长镇乌江河畔建设阿曼达·贝拉山露营基地。

完工

2022年5月

县文体广电旅游局

夜宿筑城雅居工程

15

养龙司镇农文商旅融合夜间经济项目

0.1

在养老司堡子、娘子庄园、锦绣桃园等地安装彩灯、打造参园市集、肆季驿站、灯光球场,新建游客接待中心,特色民宿,旅游公厕,停车场等。

在建

2023年12月

养龙司镇人民政府

夜享筑城健康工程

16

息烽县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息烽乌江峡景区项目

2.86

总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新建游客接待中心,民俗文化街,特色民宿酒店,旅游公厕,停车场等。

拟建

2023年12月

县旅投公司

夜游筑城美景工程

文字解读

音视频解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网站帮助|网站声明|网站年报

主办单位:息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方式:0851-87721549   地址:息烽县永阳街道县府路27号2号楼

息烽县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黔ICP备10201081号 公安备案号 52012202006106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标识码:52012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