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0014349/2023-3769579 | 信息分类 | 息府文件 |
文号 | 成文日期 | 2023-12-15 | |
发布机构 | 是否有效 | ||
名称 | 县人民政府印发息烽县关于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 ||
内容概述 | 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加快科技创新,做到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全面强化现代化气象基础支撑,加快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全面增强气象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全方位提升气象保障息烽经济建设发展... |
各乡镇人民政府、永阳街道办事处,县政府各工作部门,省属、市属驻县机构,县属企事业单位:
《息烽县关于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已经县人民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息烽县人民政府
2023年12月15日
(此件公开发布)
息烽县关于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的通知》(国发〔2022〕11号)《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贵州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黔府发〔2023〕1号)和《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贵阳贵安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筑府发〔2023〕23号)精神,落实《贵阳市人民政府 贵州省气象局共同推进贵阳贵安“强省会”气象高质量发展合作协议》议定事项,加快推进息烽气象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气象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委“四区一高地”主战略,紧紧围绕贵阳市委“四主四市”工作思路,深度融入“强省会”行动,牢牢把握气象工作关系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战略定位,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加快科技创新,做到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全面强化现代化气象基础支撑,加快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全面增强气象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全方位提升气象保障息烽经济建设发展和服务民生能力。
(二)发展目标。到2025年,打好气象强基攻坚战,气象整体实力达到全市中上水平,精密监测、精准预报、精细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气象防灾减灾救灾和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水平显著提高。按照省市级考核要求,逐年提高晴雨预报准确率、冰雹预警和雷电预警提前量、暴雨预警命中率和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
到2035年,实现以智慧气象为主要特征的气象现代化,具备全面保障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气象服务能力,气象服务保障综合效益大幅提升。
二、主要任务
(一)建立健全气象灾害防御组织体系。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坚持属地管理、综合减灾原则,完善多部门联合会商和发布制度,将气象灾害防御融入全县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建设。完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体系和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协调机制,推动做好城乡规划、水利、交通等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的气候可行性论证的气候承载力论证工作。完善基于阈值的重大灾害性天气“叫应”联动工作流程。(责任单位:县气象局、县应急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水务管理局、县农业农村局、县自然资源局、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各乡<镇、街道>)
(二)建设精密气象监测站网。按照相关规划,实施山地气象精密监测系统布局建设。开展气象观测设备及数据智能监控维护平台应用,提升应急观测能力。鼓励和规范社会气象观测活动。优化和完善自动气象观测站网。推动交通、水务、自然资源等专业气象观测网共建共享共用,推进多源数据融合应用。到2025年实现多要素自动气象站覆盖所有乡(镇、街道)、微型智能气象站覆盖重点行政村、城市道路交通站覆盖重点路段、航道气象站覆盖重要河流、农业气象站覆盖主要农业种植区,气象观测站平均站间距达到5公里,弥补气象灾害监测盲区和经济社会重要领域气象监测空白。(责任单位:县气象局、县财政局、县交通运输局、县自然资源局、县水务管理局、县应急局、县农业农村局、各乡<镇、街道>)
(三)发展精准气象预报业务。进一步落实《贵州省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发布与传播管理办法》(黔政府令第195号),依托农村应急广播体系及新一代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实现预警信息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逐步健全多部门预警信息发布机制,提高预警发布覆盖面,提高突发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服务信息快速、精准、靶向发布能力。推广使用气象防灾减灾智能终端,开展临近、短时到短期的智能网格天气预报业务。逐步形成精准预报能力,提前1小时预警局地强对流天气、提前1天预报逐小时天气、提前1周预报灾害性天气、提前1月预报重大天气过程、提前1年预测气候年景。(责任单位:县气象局)
(四)实施精细气象服务工程。建立基于智能网格预报的山洪地质灾害、城市内涝和森林火险等精细化气象风险预报预警业务,开展城市暴雨强度公式修订。加强气象服务普惠应用,推进气象服务融入生产生活、流通和消费环节。推动新一代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接入,实现预警信息向各级应急责任人精准靶向发布。发展智能研判、精准推送的智慧气象服务,完成基于5G信息技术的支撑系统部署应用,逐步实现基于场景、位置、影响的气象服务。(责任单位:县气象局、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县自然资源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水务管理局、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各乡<镇、街道>)
(五)加强气象台站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现代气象基础支撑。2023年完成综合气象业务平台、网络机房和主要业务设备升级改造,2024年布设1套地基遥感垂直观测系统(边界层风廓线仪、激光测风雷达、对流层微波辐射计),完成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气象装备保障、信息共享和应用服务水平。(责任单位:县气象局)
(六)提升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保障能力。贯彻落实《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阳贵安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筑府办函〔2022〕26号),进一步健全人影经费保障机制,规范作业人员队伍,持续优化作业站点布局。2023至2024年完成4门三七高炮自动化升级改造,启动建设鹿窝镇杨寨村人影作业站。2024至2025年完成2个人影作业站建设,基本建成人工影响天气科学作业指挥体系。到2035年构建以新型火箭、自动化高炮为主,地面烟炉、燃气炮为辅的增雨防雹作业体系,作业能力达最大化,人影科学化作业指挥及装备能力达到全市一流水平。(责任单位:县气象局、县财政局、县发展改革局、县农业农村局、县自然资源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各乡<镇、街道>)
(七)落实防雷减灾工作职责。将防雷减灾安全工作纳入县政府安全监管考核,应用防雷安全监管平台,建立健全防雷安全监管部门行业协调机制。压紧压实生产经营单位防雷安全主体责任,加强雷电灾害防范物防、技防、人防能力建设。做好雷电易发区域及其防范等级的划分,推动防雷重点单位应用雷电精细化预警系统,加强雷电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和雷电灾害调查鉴定。(责任单位:县气象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县应急局、县教育局、县商务局、各乡<镇、街道>)
(八)提升生态气象保障能力。推进生态气象观测站网建设,利用卫星、雷达等遥感多源数据为森林防火、大气污染防治、生态治理等提供技术支持。提高重污染天气和突发环境事件应对气象保障能力,为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提供技术支持,及时提供气象观测数据和空气污染气象条件预报信息,根据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管控要求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开展重要生态系统、重点生态功能区和自然保护地生态气象服务研究,不断开拓生态文明建设气象服务新领域、新业态。(责任单位:县气象局、市生态环境息烽分局、县自然资源局、各乡<镇、街道>)
三、加强气象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
(一)建立气象科技创新机制。落实省、市气象科技创收激励机制,激发气象科技创新活力和动能。加强基层气象服务能力研究。深化市县协作,推动气象人才、项目和资金一体化配置。完善气象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和创新激励机制,激发气象科技创新活力和动能。(责任单位:县气象局、县发展改革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工业和信息化局)
(二)建设气象高层次人才队伍。通过引进、培养人才和干部交流等方式,推动气象人才队伍素质和能力等提升。实施气象人才培养计划,积极培养优秀骨干人才和创新团队,稳定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人员队伍,优化气象人才发展环境,加强人才精细化管理,推动气象人才队伍转型发展和素质提升。(责任单位:县委编办、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气象局、各乡<镇、街道>)
四、提升气象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力
(一)提升气象为水服务能力。与水务部门共建共享雨情水情观测数据,推进气象服务融入水源建设、水利设施运行和水资源调度环节。建立分流域、分库区的常态化人工增雨服务机制,提升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水旱灾害防御气象保障能力。(责任单位:县水务管理局、县气象局、各乡<镇、街道>)
(二)开展能源保供气象服务。开展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精细化气象服务,做好能源安全生产气象保障。(责任单位:县发展改革局、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县应急局、县气象局、各乡<镇、街道>)
(三)提升交通运输气象服务能力。将气象设施纳入息烽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推进气象服务融入智慧交通体系。开展以高速公路、重要县道、主要水运通道为重点的交通运营和安全保障气象服务,提升恶劣天气交通安全处置和运营管控气象服务能力。(责任单位:县交通运输局、县公安局、县气象局、县发展改革局、各乡<镇、街道>)
(四)实施旅游产业化气象保障行动。推动气象与旅游深度融合,聚焦红色旅游、国际越野跑、康养度假、山地旅游、乡村休闲、文化体验等旅游新业态提供气象服务支撑。打造宜居城市、避暑、康养等旅游气候品牌创建。(责任单位: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县气象局、各乡<镇、街道>)
五、强化农业产业气象服务能力
(一)加强粮食安全气象保障。将气象设施纳入农业产业配套设施建设工程,健全气象为农服务体系,推进气象服务融入粮食生产各个环节。构建分区域、分作物、分灾种、分环节的粮食生产气象服务体系,提高农业气象风险预警、病虫害防治等气象服务水平。做好苗情长势、产量预报、土壤墒情等监测服务,应用土壤墒情苗情气象观测系统,开展针对粮食生产的专题气象服务。开展农业气象风险预警业务。(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气象局、各乡<镇、街道>)
(二)实施农业产业气象服务赋能行动。围绕猕猴桃、枇杷、葡萄、辣椒、烤烟、中药材等山地特色农产品开展农业产业全链条气象服务,协助申报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助力气候宜居美丽乡村建设。深化农经云应用场景建设,强化“黔货出山”农经信息服务支撑。不断提升农业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全过程、全链条气象服务能力,助力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县烟草专卖局、县气象局、各乡<镇、街道>)
(三)强化乡村振兴气象保障支撑。完善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提高农村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在重点农业园区(坝区)、农业产业示范基地、高标准农田等建设农业气象自动监测站和人影作业站,加强烤烟、蔬菜基地等气象保障服务,持续助力农民增收。(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县应急局、县烟草专卖局、县气象局、各乡<镇、街道>)
六、强化气象高质量发展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党对气象工作的全面领导,将气象工作纳入各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气象高质量发展统筹部署,督促重点任务落实。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研究落实举措,切实履行责任,细化工作方案,形成工作合力,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二)强化协同联动。统筹气象设施布局建设,工业和信息化、农业农村、交通运输、水务、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综合执法、旅游等部门要把所需气象设施纳入相关专项规划和工程项目,促进气象资源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和开放共享。推进气象领域产学研用融合发展,推进气象服务供需适配、主体多元。
(三)加强经费保障。进一步完善气象事业财政保障机制,切实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按照上级要求,加大对气象高质量发展工作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将服务于我县经济发展的气象工作资金需求以及气象干部职工同城同待遇等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一体化管理。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
(四)强化法治保障。依法保护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严格实施公众气象预报、灾害性天气警报和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统一发布制度;规范人工影响天气、气象灾害防御、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气象信息服务等活动。
(五)强化督促落实。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本实施方案的监督评估,每年向县政府书面报告推进落实情况,适时报告重大项目进展和需要督办的事项,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息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12月15日印发
(共印80份,其中电子公文60份)
主办单位:息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方式:0851-87721549 地址:息烽县永阳街道县府路27号2号楼
息烽县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黔ICP备10201081号 公安备案号 52012202006106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标识码:52012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