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走进息烽 » 图说息烽

人才与乡村双向奔赴——息烽县养龙司镇以人才振兴赋能乡村振兴

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视力保护色:

“回老家发展,不仅得到了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还有全方位的技术指导。既能建设家乡,还能照顾到家庭。”近日,息烽县养龙司镇坝上村返乡创业人才雷强说。

冬阳煦暖,站在养龙司镇坝上村“锦绣桃源”山顶休闲走廊远眺,四面青山环绕,湖水碧波荡漾,青瓦民居错落,山水相映倒影浮动,好似“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世外桃源。

2016年,在外省务工多年的雷强回乡创业,成立贵州贵财强辉农业有限公司,聚力打造“锦绣桃源”农旅项目。眼下,“锦绣桃源”以坝上村为核心,种植“坝上吉桃”800亩,相继建起了桃源山庄、桃源客栈、水上乐园、KTV等旅游配套设施,致力于为客人提供集休闲观光、农事耕作、美食品鉴、避暑旅居为一体的乡村生活体验服务。

经过近8年的持续深耕,现如今“锦绣桃源”农旅项目成效初显,已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旅居网红“打卡地”,坝上村先后荣获贵阳市“五好”基层党组织、贵阳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息烽县村民自治模范村、养龙司镇平安先进村(居)等荣誉称号。雷强介绍,目前,公司有长期固定员工20余人,旅游旺季月营业额达10万元以上,每年累计支付土地租金和群众劳务费用近100万元。

“锦绣桃源”农旅项目

在雷强的带动下,贵州兴义人王小龙选择到养龙司镇创业,成为一名扎根田园的“新农人”。今年8月,在广州打拼的王小龙通过雷强的推介,决定来到养龙司镇创业,成立了贵州优农达传媒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制作短视频和网络直播的形式记录乡村生活、发掘周边绿色健康的原生态农特产品,以新媒体赋能乡村振兴。

“3个多月以来,得到了镇有关部门、村‘两委’的大力支持,营商环境越来越好了。”王小龙说,近期以来,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坝上村村民推广销售“爱媛果冻橙”和当地全新推出的特色美食“锦绣桃源辣子鸡”。果冻橙累计销售10000多斤,辣子鸡销量也有所提升。“销售成绩超出了大家的预期。”

工作中的王小龙

除了销售农特产品,王小龙还通过短视频和直播的形式宣传坝上村及周边村寨的风景和美食。并积极筹划农家“杀猪饭”等体验活动,吸引了来自贵阳、遵义、开阳等周边的游客来养龙司观光旅游。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近年来,养龙司镇在引才、育才、用才、留才等方面下功夫,通过政策支持、资金扶持、示范带领,让各类人才扎根乡村沃土,不断激发乡村全面振兴内生动力。

“让各类人才扎根乡土,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养龙司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养龙司镇注重从致富能手、退伍军人、高学历人员中,选拔培养“能人”进入村“两委”后备力量培养,并实行动态调整。截至目前,养龙司镇18个村(社区)储备村级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44名,其中35岁以下13名,大专以上学历42名。与此同时,积极落实创业帮扶贷款、创业补贴等创业就业政策,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农民工、能人返乡创业。今年,有返乡创业人才共22人,对符合条件人员发放各类创业补贴19万余元;对有创业担保贷款的人才给予资金支持,全镇共有52人申请。积极培育本土人才,2024年开展吊瓜种植、桃子种植技能培训2期,共70余人参加,全镇新增从事工匠、养殖、种植等方面本土人才100余人。

如今,养龙司镇正呈现出秀美如画、宜居宜业的乡村新风貌。2024年以来,各驻村工作队争取协调筹集乡村项目建设、产业发展等资金260余万元。全镇“四大经营主体”共计327家,较2023年增加了56家,脱贫户人均纯收入22596.35元,增幅9.83%。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网站帮助|网站声明|网站年报

主管单位:息烽县人民政府 0851-87721549 主办单位:息烽县融媒体中心 0851-87723132   地址:息烽县坪上工业园区电商营运中心7楼

息烽县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黔ICP备10201081号 公安备案号 52012202006106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标识码:52012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