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走进息烽 » 图说息烽

现实与梦想的双向奔赴——息烽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侧记

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视力保护色: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近年来,作为被农业农村部列为全国100个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单位之一,地处贵州“几何”中心的息烽县,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要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的殷切嘱托,坚持改革赋能、创新驱动,奏响乡村振兴协奏曲,勾勒出一幅和美乡村新画卷。

数据彰显息烽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成效。截至10月底,息烽共有脱贫人口和监测户3028户8689人,人均纯收入达22221.31元,同比增长9.59%,实现“零就业”家庭的动态清零。前三季度,息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6618元,增速7.3%,增速位居全市第二。

“飞地抱团”模式,探索建立肉鸡产业新发展格局。

温泉镇三交村精心打造精品“红美人”柑橘产业。

壮大特色产业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如何发展乡村产业,有效拓宽农民增收致富的“钱”途,是一道必须迈过去的坎!

在息烽县养龙司镇高硐村,11个村探索“飞地抱团”发展模式,共同出资775万元在高硐村打造肉鸡养殖基地,有效解决自身或没地、或没钱、或没技术等问题。“今年6月第一批鸡苗进栏10.3万羽,已于9月底全部出栏,产值370万元,净收入40余万元。”高硐村党支部书记洪海乐呵呵地说。

无独有偶,在息烽县温泉镇三交村,该村依托自身气候、土壤、生态等优势,积极探索“农旅”融合发展新模式,推动柑橘特色产业与农业观光旅游融合发展,每至柑橘成熟季节,线上线下订单络绎不绝,田间地头欢声笑语不断,游客纷至沓来,体验采摘的乐趣。经过多年的发展,三交村的柑橘声名远扬,成为息烽县发展乡村产业,推进乡村振兴的范例。

一个个特色产业正稳步成长为息烽富民产业。截至11月,息烽完成家禽出栏1124.59万羽、水产品2199吨、设施渔业面积5.2万平方米、采摘水果12.56万亩,分别占目标任务的96.94%、95.61%、100%、92.35%。前三季度,息烽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9.55亿元,增速4.3%,增速排名全市第一。

永靖镇坪上村,景美如画、岁月静好。

青山苗族乡青山湖,湖水清澈、风景如画。

擦亮生态底色

环境好了,生活才能更好。优良生态环境是息烽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

永靖镇坪上村平均海拔1200余米,一度“高冷、寒凉”,经济发展滞后,在2014年之前一直顶着省级二类贫困村的“帽子”。

近年来,坪上村借鉴“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以农村“五治”为抓手,推动人居环境不断升级“迭代”。在此基础上,坪上村充分利用当地生态优势,携手市场主体打造“又见南山”乡舍民宿群,带动当地乡村旅游持续火爆。

如今的坪上村,已从曾经的省级二类贫困村华丽蜕变为息烽小有名气的避暑旅居网红打卡地、乡村旅游“明星村”。相继获得“贵州省文明示范村寨”、贵州“第四批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等殊荣。

息烽县青山苗族乡绿化村结合地理、气候优势,盘活闲置农房,推行“村房短住”模式积极探索避暑旅居产业。仅今年夏天,绿化村累计接待重庆、湖南等省外游客500余人次,给群众带来收益共40余万元。

坪上村、绿化村是息烽激活绿色发展优势,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既要有“绿色”颜值又要有“金色”价值的新标杆。目前,息烽14条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12个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全县森林覆盖率59.95%,在全市名列前茅。

息烽抓实基层党建,绘就乡村振兴“美好蓝图”。

永阳街道猫洞村开展“诵读红色经典·传承红色精神”读书活动。

激发内生动力

深冬,站在息烽县养龙司镇坝上村“锦绣桃源”山顶的休闲走廊远眺,依旧青山环绕、碧波荡漾、民居错落,好似“世外桃源”照进现实。

2016年,在外多年的雷强回乡创业创建“锦绣桃源”。经过8年的持续深耕,“锦绣桃源”已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旅居网红“打卡地”。目前,“锦绣桃源”有固定员工20余人,每年共计支付土地租金和群众劳务费近100万元。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动力,组织振兴则是乡村振兴的保障。流长镇龙塘村在“后进整顿”中探索成立“1+1”混合所有制公司,发展林下种植中药材淫羊藿。村集体经济收益达10万元,同比大幅增长;温泉镇13个村(社区)“抱团发展”,累计村集体经营性收入1240万元。

乡村振兴既要“富口袋”,又要“富脑袋”。红色美丽村庄永阳街道猫洞村激活“红色引擎”,大力发展民宿旅居产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青山苗族乡探索创新“民族文化+乡村旅游”多元化融合发展模式,打造民宿品牌5个、乡村旅社25家。

截至11月,息烽累计培育四类农业经营主体3584家。在“排队抓尾、双整双创”中,确定先进党组织17个,后进党组织24个。

息烽县的乡村振兴,是贵州乃至全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缩影。今天,息烽正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道路上,不断努力描绘农业兴、农村美、农民富的锦绣画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网站帮助|网站声明|网站年报

主管单位:息烽县人民政府 0851-87721549 主办单位:息烽县融媒体中心 0851-87723132   地址:息烽县坪上工业园区电商营运中心7楼

息烽县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黔ICP备10201081号 公安备案号 52012202006106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标识码:52012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