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30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历史专题 » 大党建促大发展 » 工作进展

传承红色基因 讲好红色故事——息烽创建中共贵阳市委党校息烽现场教学基地前瞻

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视力保护色:

近日,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进,进一步提升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品质,息烽依托县委党校、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等红色资源,正式启动建设“中共贵阳市委党校息烽现场教学基地”。

“争取到2022年,打造成在全省甚至全国具有影响力的现场教学基地。”息烽县委党校副校长、中共贵阳市委党校息烽现场教学基地副主任邱和万介绍,按照中组部、财政部规范干部党性教育管理工作有关要求,中共贵阳市委党校息烽现场教学基地已积极向市委组织部、省委组织部申请备案,待备案申请成功并在完善基地建设的基础上,息烽下步计划将基地升级为“息烽干部学院”,力争纳入中组部干部党性教育备案目录。

据悉,目前全省仅有遵义干部学院纳入中组部干部党性教育备案目录。

激活红色基因

红色文化是开展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党性修养的丰富素材。让红色精神激发力量,对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息烽红色文化底蕴深厚。拥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玄天洞杨虎城将军囚禁处、张露萍等七烈士陵园在省内外影响深远。不仅如此,1935年3月29日至4月3日,中央红军长征途经息烽,足迹遍及全县10个乡镇的山山水水,期间与敌人展开大小战斗多次。近年来,继承好红军长征过息烽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息烽相继建成九庄红军烈士陵园、流长红军南渡乌江纪念碑、流长没量坑红军烈士殉难处纪念碑等纪念园地。

让红色基因焕发时代光芒。近年来,省委、市委高度重视息烽红色文化资源作用发挥,相关领导多次现场调研指导,对息烽提升干部党性教育水平提出明确要求。以当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10月11日,息烽县委下发文件,提出成立中共贵阳市委党校息烽现场教学基地,并对基地构成、职责、人员组成、班子搭建、内设机构等作了细化明确。

为高标准高质量推进中共贵阳市委党校息烽现场教学基地建设,息烽“高一格”搭建基地领导班子,由县委副书记任主任、县委组织部部长任常务副主任,由县委组织部、县委党校、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主要负责人任副主任,下设综合部、培训部、学员管理部、资源开发部4个工作部门。

“基地设立后,县有关部门将形成合力,擦亮息烽干部党性教育品牌,提升息烽干部党性教育影响力。” 邱和万说,眼下,中共贵阳市委党校息烽现场教学基地相关机制建立、申请报备、课程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正有序跟进。

拓展党性教育新模式

息烽突出整合县域红色文化资源,一体化推动中共贵阳市委党校息烽现场教学基地建设,拓展创新“理论学习+现场教学+互动研讨+实践调研”党性教育新模式。

根据《中共贵阳市委党校息烽现场教学基地建设发展规划》,中共贵阳市委党校息烽现场教学基地主要包括 “一中心四基地”,即以县委党校为中心,以息烽集中营旧址、张露萍等七烈士陵园、玄天洞杨虎城将军囚禁处、红军南渡乌江战斗遗址为主要现场教学点。在教育培训主题上,“四基地”各有侧重、互为补充,息烽集中营旧址侧重坚定理想信念,张露萍等七烈士陵园彰显不忘初心矢志不渝的斗争精神,玄天洞杨虎城将军囚禁处凸显爱国主义精神,红军南渡乌江战斗遗址弘扬长征精神。以“一中心四基地”为核心,息烽还将结合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党建示范、传统文化等开发新的现场教学点,不断拓展教学内容。

着眼中共贵阳市委党校息烽现场教学基地的发展需要,息烽将加大“一中心四基地”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其中,县委党校扩容升级工程是一大看点,紧邻县委党校,全新规划建设息烽干部培训中心。该中心预计投资1亿元,占地31.3亩,建筑面积15333平方米,包括教学区、学员食宿区、文化活动区、停车场和附属设施。计划到2021年底,息烽干部培训中心项目建成后,将能满足300人同时参训食宿,有效承担省内外广大党员干部到息烽开展党性教育培训。

通过创办一系列完整课程体系,在提升现场体验感、参与度上下功夫,真正让党员在学、思、践、悟中接受党性教育。以 “一中心四基地”为首,息烽将不断深化教学内容,丰富课程体系,提升红色教学吸引力、冲击力和感染力。将规划设计教学路线10条、开发现场教学点8个、制作专题讲座课件5个、拍摄舞台情景剧5个。仅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今年底将制作完成实景剧《信仰的力量》、舞台讲述剧《息烽红色记忆》、互动教学《许晓轩的选择》、案例教学《小萝卜头》等课程。

“红色熔炉”炼丹心

今年以来,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来自省内外的广大党员干部纷纷走进息烽,在“红色熔炉”中锤炼党性修养。

今年6月,把牢在主题教育中发挥服务保障作用总目标,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加快推进升级改造工程,对纪念馆大门、停车场及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整治。为提升教育服务质量,该馆打破传统的以讲解为主的单一教学方式,构建起以体验教学、情景教学、点评教学为主要内容的“六个一”特色教学模式,使党员干部学习体验显著增强。

在息烽集中营旧址,观看实景剧《信仰的力量》,来自山东省商学院红色主题教育研修班上的青年学员李楠当场嚎啕大哭,“唯有不忘初心,坚定信仰,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驻足聆听许晓轩烈士“先忧后乐树”事迹,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青年学生周青心灵受到巨大的震撼,“‘请转告党,我做到了党教导我的一切,在生命的最后几分钟仍将这样……’烈士临刑前的深情寄语让自己终身难忘。”走进仅有1.6米高、昏暗低沉的“感化室”体验,来自毕节市织金县的青年教师晏恒几度哽咽,“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活着就是要珍惜当下。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在息烽,这样的感悟在一次次党性淬炼中升华。

沿着当年红军长征在鹿窝镇新民村留下的足迹,穿越江口渡、翻过梯子岩,鹿窝镇组织党员干部重走长征路。该镇党政办工作人员牟霞心生感慨,“要守好初心、担起使命,将青春与热血抛洒在这片生活与工作的土地上。”

瞻仰张露萍等七烈士陵园,县应急管理局干部杨莹饱含热泪,“革命先烈顽强拼搏、不怕牺牲的革命斗争精神,将始终鼓舞我们守初心、践使命,立足岗位做贡献。”

从今年6月至10月中旬,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共承接主题教育培训班1000余期8余万人。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网站帮助|网站声明|网站年报

主办单位:息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方式:0851-87721549   地址:息烽县永阳街道县府路27号2号楼

息烽县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黔ICP备10201081号 公安备案号 52012202006106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标识码:52012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