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解读回应 » 新闻发布会

息烽县召开2025年第一季度新闻发布会

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视力保护色:

一、会议时间

2025年3月21日(星期五)

二、会议地点

县委宣传部四楼会议室

三、主持人

魏忠良(县新闻发言人助理)

四、参会人员

(一)各乡镇(街道)分管负责人;

(二)县政府办、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农业农村局、县水务局、县自然资源局、县财政局、县人社局、县文旅局、县供销社分管负责人。

五、邀请媒体

县融媒体中心媒体记者(4人)

稳三农 促振兴 全力擘画乡村发展新画卷

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好!我是息烽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聂菲。下面,我以《稳三农 促振兴 全力擘画乡村发展新画卷》为题,向各位媒体朋友介绍我县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进“三农”工作的具体情况。

近年来,我县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充分发挥以农业为基的“特色乡村”之长,稳扎稳打,推进“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谱写了农业现代化新篇章。全县“一主两辅”优势特色农业产业格局更加清晰,2024年肉鸡产业年产值达6.5亿元、水产品年产量保持全市第一,水果年产量达12万吨,农业牧渔业增速4.6%,排全市第一。持续推进农村“五治”,各项任务圆满完成,探索出息烽“12345”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乡村环境进一步增色。全县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下的村实现清零,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448元,增速达7.3%,高于省、市平均水平,位列全市第一。

2025年,全县将不断完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体制机制,持续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聚焦实现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4.3%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以上等主要经济指标,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全力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息烽新画卷,推动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是推动农业向“稳”发展。持续整治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集成推广良田、良种、良机、良法,实施党政领导领办示范责任田1.29万亩,完成粮食播种面积21.8万亩,实现产量7.19万吨以上,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提高到64%。结合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全力抓好“菜篮子”“果盘子”“肉案子”,实现蔬菜产量54万吨、水果产量12万吨、生猪出栏10万头、家禽出栏1500万羽,水产品产量达2600吨。培育“四类经营主体”200个以上,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5万亩以上,新增认证“两品一标”10个,申报名特优新农产品3个,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升至70%。

二是推动农村向“美”发展。将“两清两改两治理”与农村“五治”一体推进,积极申报2025年“和美乡村”建设项目。常态化开展农村住房安全排查整治,拆除农村“空心房”215栋,农村危房改造51户。坚持农村饮用水、生活污水、黑臭水体“三水同治”一体实施,巩固提升农村供水保障人口3万人,整县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推进息烽县深化农业用水权改革试点项目。农村生活垃圾干湿分类普遍推行,基本实现无害化处理,村庄环境卫生长效管护机制全面建立,更新自然村寨生活垃圾收集收运设施1500个,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行政村运行率保持在99%以上。健全完善农村卫生厕所县、乡、村、组四级长效管护体系,完成问题厕所整改191户,改建卫生户厕1150户,推进旱厕动态清零。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大力整治大操大办、厚葬薄养、滥办酒席等陈规陋习。新建(改造)农村公益性生态公墓6个。

三是推动农民向“富”发展。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接续巩固提升“3+1”保障成果、提高精准帮扶质效、健全优化资产长效管理机制,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有序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实施以工代赈项目2个,农村外出务工组织化程度保持在70%以上。做好耕地、林地、宅基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四块地”改革文章,有序盘活用好农村资源资产,新增旅居经营性用房119栋以上,大力推广“村房短住”等旅居模式,拓宽旅居业态,实现助农增收。持续深化农村集体“三资”整治成果,力争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20万元以上,达50万元以上的村超过20个。

我的发言完毕,再次感谢大家,也希望各位媒体朋友持续关注关心和支持息烽县“三农”工作。

农机现代化,助推农业现代化发展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好!我是息烽县都市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道益,首先感谢大家对息烽县农发公司的关心与支持,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息烽县农发公司农机现代化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情况。

2024年,息烽县农发公司围绕全县农村市场,整合全县农机合作社资源,聚焦全县粮食生产“耕、种、管、收”四大工程,通过“打造一个中心、培育一个队伍、搭建一套体系”模式,积极推广农业产业“托管式”“订单式”“一站式”服务,有力促进全县农机现代化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为全县农业产业注入了强劲的动力。2024年,息烽县农发公司已提供无人机飞防病虫害防治、玉米收割、土地翻耕等农机服务20000余亩,机械化实现农业节本增效30%以上,为全县农业产业降低成本、提升产能、增加收入等起到关键性作用。

一是打造一个中心。息烽县农发公司已于2024年成立息烽县农机服务中心,投入资金174.2万元,采购收割机、旋耕机、插秧机、植保无人机、烘干机等各类现代化农机设备33台,整合全县农机合作社14家,农机322台。

二是培育一个队伍。公司结合全县农机培训、农机操作大比武、农机示范作业等活动,培育一批农村实用技术人才,推动农业生产向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2024年,组织人员参加各级农机化技术培训会、观摩会、演示会11场次,培训上岗农机操作员135人,覆盖农机主体14家、农户529余人次,

三是搭建一套体系。公司在开展各项宣传的基础上,跟踪服务每一户农户和每一个经营主体,按照“公司引导、合作社示范、农户参与”方式,聚焦全县粮食生产“耕、种、管、收”四大工程,搭建“县级服务中心+乡镇农机合作社”的服务体系,从耕地、育苗、插秧、防护、收割等环节,提供“托管式”“订单式”“一站式”服务,通过推广宣传农机现代化服务,有效破解了农村无劳动力种和无劳动力管的瓶颈。

下一步,县农发公司将围绕全县乡村振兴领域,以农业现代化为着力点,聚焦农机现代化服务,通过息烽县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在整合资源、优化布局、提升服务方面狠下功夫,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加专业、高效的农机服务,将全面推动农业生产的转型升级,有利于加快实现全县农机服务体系向标准化、专业化、社会化方向发展,推动全县农业生产节本、提质、增效,全力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

谢谢大家!

筑牢“三农”服务网络,推动农业发展升级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好!我是息烽县供销社新闻发言人何艳。下面,我就农业生产服务、农产品流通、农村合作经济建设等方面向大家介绍相关情况。

农业生产服务方面:供销社的主责主业是为农服务,在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围绕农业现代化需求,加强农资供应保障,确保农民用上优质价廉农资。同时,为“四大经营主体”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无人机飞防等服务。2024年,共储备尿素、复合肥、普钙、有机肥、磷肥、钾肥、药肥等各类化肥3500吨;为农业经营主体出具病虫害防治方案10余份,开展无人机飞防5000余亩。

农产品流通方面:农产品流通是连接田间与餐桌的关键环节,关乎农民钱袋子与市民的菜篮子。2024年,县供销社主动参与乡村振兴,与广大农民形成利益链接,通过独办、联办等方式,建设34家基层供销社,将农资、日用品、农产品销售,农村电商、再生资源回收等元素融入基层社,最大范围的服务“三农”,实现了以村级供销社或农村综合服务社为主要形式的经营服务终端网点。同时,充分发挥供销社既要合作也要联合的职能,与农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合作,实现共同发展。比如:西山镇团元山村供销社近期与贵州笨娘食品有限公司开展蔬菜供应项目合作,为贵阳市氡泉果蔬销售有限公司提供食材采购、加工、配送等,预计年实现营业销售额达300余万元,为推动农产品流通及销售注入了动力。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方面: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民联合闯市场的有力依托,在推动规模化经营、提升议价能力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我们坚持开放办社,吸纳农民入社抱团发展、共享红利。比如,吸纳西望山皇室米业专业合作社涂光菊为青山乡大林村供销社社员,形成“合作社+供销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共同拓展农产品生产加工及销售,业务范围涵盖优质水稻种植、大米加工、养殖等。去年一年,合作社仅大米、鸡蛋等农产品销售额就达10余万元。又如,吸纳李荣美为永阳供销社社员,成立息烽惠兴农商贸有限公司,发展农产品深加工销售。既解决了供销社商贸流通方面存在的短板,也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问题,还增加了基层社经营收入。

下一步,供销社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委、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一是完善基层组织建设,利用市供销集团在息烽建设的为农服务中心为载体,整合社有企业、基层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资源,打造县域范围内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综合平台。二是加快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更好地服务农村经济发展。三是拓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开展土地托管、农机服务等。四是推动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促进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高效流通。

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对我县农业发展的关注与支持,欢迎各位记者随时到县供销社采访报道。

谢谢大家!

聚焦“三农”谋发展  九庄奋进谱新篇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好!我是息烽县九庄镇党委委员、副镇长王银财。2025年九庄镇深入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结合本镇实际,努力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活力。下面我将从“狠抓粮食生产,筑牢安全根基”“强化经营管理,激发农村活力”“整治人居环境,打造美丽乡村”三个方面,向大家详细介绍。

一、狠抓粮食生产,筑牢安全根基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严守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一方面,持续推进撂荒地核实与整改恢复生产工作,大力整治撂荒地,推广大豆玉米复合种植及粮+菜种植模式,宣传并精准落实国家粮食补贴政策,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现象。另一方面,积极推广先进种植技术,加强新品种、新技术、新机械、新模式的试验、示范与推广。2024年,全镇完成高粱种植4000亩,油菜种植9028亩。2025年,计划进一步扩大粮食种植面积。通过农户+企业模式,扩大习水、仁怀等地的高粱种植订单,推动全镇高粱种植面积进一步提升;以党政领导领办示范田为抓手,促进油菜群防群治;实现夏秋蔬菜保供基地种植面积1000亩、“粮+菜”保供基地种植面积1100亩、水稻种植面积3000亩;种植绿色高产高效玉米2000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套种2300亩。同时,充分发挥“纸房贡米”品牌优势,完善水稻种植配套设施,提升大米市场竞争力。探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提升粮食单产。

在畜禽养殖方面,持续优化养殖模式,向规模化、生态化、合作化、标准化迈进。2024年全镇新建圈舍3.6万平方米,2025年已新增1.37万平方米,计划全力扩大肉鸡养殖规模,同步推进圈舍新(改扩)建工程,强化畜禽粪污监管。加大水产品养殖投入,扩大稻鱼综合种养面积。促进生猪年出栏超过1.8万头、牛年出栏超过900头、羊年出栏超过120头,增加禽蛋产量超过1500吨,不断丰富农产品供应。

二、强化经营管理,激发农村活力

深化农村改革,探索盘活利用宅基地的多种途径,增加农民收入,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提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水平,推动其制度化、流程化、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完善联农带农机制,鼓励经营主体与农户通过订单农业、土地流转、务工就业等方式建立紧密利益联结。同时,依托智慧科技,挖掘特色农业产业潜力,引入农产品加工企业,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开展农户实用技能培训,鼓励农民发展乡村旅游、电商等新业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通过村集体带头开展社会化服务、盘活闲置资源等形式促进全镇农村资源整合,刺激村集体经济发展,截至目前,全镇完成村集体总收入27万元。

三、整治人居环境,打造美丽乡村

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动其常态化、制度化、持续化、精细化。严格宅基地审批管理,落实自建房风貌管控协议书和“五到场”施工监管要求。健全“三个同治”制度,完善农村卫生厕所“县级-镇村-村民”三位一体管护责任体系。推进从建到管转变,依据“谁使用,谁管护”原则构建农村卫生厕所管护运维体系,计划实施旱厕改造202户、问题厕所整改86户,实现旱厕清零目标。对养殖单位(户),做好台账动态更新与定期监管,扎实推进问题整改及回头看。同时,紧扣重要时间节点,以多样形式宣传十年禁渔知识。加强农村垃圾处理体系建设,在全镇合理设置垃圾收集收运点330个,配置垃圾桶1014个,实现所有村(社区)30户以上自然村寨全覆盖。严格落实“一周两清”工作要求,广泛动员农户参与村庄清洁行动,确保垃圾及时清运,打造干净整洁的农村环境。加强文明乡风建设,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整治高额彩礼、大操大办等突出问题。强化农村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健全农村地区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维护农村和谐稳定。

2025年,九庄镇将全力以赴做好“三农”工作,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取得新成效。也希望各位媒体朋友们持续关注九庄镇的发展,共同为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力量。

谢谢大家。

四链融合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下午好!我是石硐镇副镇长杨平,很荣幸参加本次新闻发布会,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石硐镇农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近年来,石硐镇坚持抓好特色产业、联农带农、农民增收、治理体系四个方面,持续探索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下面,我将结合我镇实际,作如下发言。

一、做强乡村特色产业

技术引领,促进产业增效。通过移栽抗病高产品种、引入公司提供技术指导、采取药理化除草、使用现代化农机等方式,提高猕猴桃、李子、蔬菜、中草药等产业存活率。示范带动,提升农产品质量。打造蔬菜专业村(高峰村、高青村),建造蔬菜保供示范基地,强化家庭农场带动作用,引领周边更多农户,提高农产品单产水平。理念先行,探索新型养殖模式。探索“公司+农户”发展模式,以养殖小区建设为中心,以德康、佳农、贵禽等肉鸡养殖有限公司带动为龙头,采取“公司+农户”和“六统一”模式带动发展肉鸡产业。2024年,我镇共出栏肉鸡171.2万羽,产值达9800余万元,肉鸡家庭牧场实现年纯收入6万元以上。

全镇共有猕猴桃3100亩、李子2100亩、蚕桑60亩、茶叶1726亩、保供蔬菜大棚4399余亩、中药材2500余亩,形成猕猴桃、李子、蚕桑、茶叶、保供蔬菜、中药材六大产业集群。

二、创新联农带农机制

创新整合机制,构架新型发展模式。探索创新“土地入股+保底分红+务工优先”和“六权共享”社会治理模式。累计流转土地1200余亩,涉及农户380余户,年分红超87.9万元。采取“合作社+家庭农场”合作模式,实现共同双赢。培育家庭农场65家、种植养殖大户291家,分别实现增收3万元、户均年增收1万元。创新经营模式,构建分红保障体系。我镇通过引进龙头企业,采取“合作社+农户”“村集体+企业+农户”的方式,带动农户参与产业项目发展,已成立“1+1”混合所有制公司6个。何家洞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与息烽县何伦春云雾茶叶有限公司合作经营茶叶加工厂项目,帮助村集体每年增加收入3.6万余元。创新合作模式,构建新型经营体系。采取“公司+村集体+烤烟种植户”模式,由村集体筹集资金,群众出土地共同修建多功能烘烤房,后将烤房出租,租金按比例分配,群众可免费烘烤,为群众节约烘烤费111万余元,村集体与群众预计增收1万余元。

工作亮点: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为群众减负。2024年我镇村集体实现增收500余万元;难冲桥、水头、木杉、中坝、光明等村通过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为6000余名群众补贴医保20余万元,为群众减轻负担。

三、拓宽增收保障渠道

实施以工代赈。部分项目施工采取以工代赈方式,保障群众就业,增加群众收入。预计可实现30余名群众户均增收5000余元。强化就业扶持。积极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安置脱贫劳动力、监测劳动力122人,发放岗位补贴243.02万元,小额信贷贴息12.53万元。整合保供蔬菜、茶叶、猕猴桃园区务工岗位,带动群众就业5000余人次,户均增收1.2万元。预计实现脱贫户及监测户户均增收3700元。强化政策落实。发放秋冬种油菜9.2万元、大豆补助19.5万元。2024年发放耕地地力补贴5809户,346.211739万元。发放玉米绿色高效项目1000亩物资(玉米种子2000公斤、长效缓释肥26吨),种植户户均补助达79.4元。强化村集体带动。通过息烽县何伦春云雾茶业有限公司,带动玉龙、高青、大洪村等村集体种植茶叶718亩,达到采摘期后,预计每年可盈利140万元。大洪村酸菜加工厂采取自营模式,可带动周边村民种植青菜,种植面积约100余亩,亩均收益约1000余元,带动务工人员就业增收1.2万余元。

四、健全乡村治理体系

改善乡村风貌。通过风貌管控和绿色建筑推广,推动农村住房从“有居”向“优居”转变。新增生活垃圾投放点3个,实现30户以上集中村寨收集设施全覆盖。改造农村户用卫生厕所79户,健全卫生厕所管护运维体系,做好人居环境管护后半篇文章。2025年计划完成危房改造3户,拆除“空心房”26栋。激励群众参与。积极组织发动群众参与卫生大扫除和村庄清洁行动,通过农村“五治”积分奖励机制,将人居环境整治、垃圾分类、文明乡风等内容纳入积分考核,引导村民积极参与乡村治理,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发展乡村旅居。盘活村内闲置房屋资源,大力实施农旅联动,助力乡村旅居发展,实现群众增收致富。2025年计划盘活旅居农房9户。前丰村通过“五治积分”奖励机制,打造和美乡村,吸引外地游客。2025年村集体与群众共同改造特色民宿50余间,预计入住游客430余人,可实现收入17万余元。

我的发言完毕,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对我石硐镇“三农”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网站帮助|网站声明|网站年报

主办单位:息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方式:0851-87721549   地址:息烽县永阳街道县府路27号2号楼

息烽县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黔ICP备10201081号 公安备案号 52012202006106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标识码:52012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