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息烽县青山苗族乡,有一位医生,他用一根银针、一颗仁心,十八年如一日地守护着这片土地上群众的健康。他是钟列,青山苗族乡卫生院的执行院长,也是乡亲们口中的“贴心人”。
“你究竟能不能治病?这么久了,还是疼得厉害,我受不了!”诊室里,患者王某因急性腰扭伤承受着剧痛,一时情绪失控对钟列恶语相向。面对患者的愤怒,钟列没有辩解,只是默默调整针具,专注施针。疼痛缓解后,患者一言不发地离开了卫生院。
几个月后,王某再次来到卫生院复诊。看诊结束后,他突然走向钟列,深深鞠了一躬。没有一句解释,却胜过千言万语。“那一刻我明白,病痛面前,患者需要的不仅是技术,更是要被理解、被关心。”钟列回忆道。
2007年,钟列作为一名西部志愿者来到青山苗族乡卫生院工作。服务期满后,面对去留的选择,他毅然决定留下。“这里缺医生,我学的恰好能用上。”然而,这一留,便是十八年。
钟列下乡义诊十八年间,他累计接诊六万人次,从青涩的医学生成长为乡亲们信赖的“健康守门人”。尽管家人多次呼唤他回到老家遵义市习水县发展,尽管与爱人常年分隔两地,尽管生活有诸多不便,他内心的天平始终倾向青山苗族乡。“寒来暑往,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位乡亲,早已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钟列说。
在青山苗族乡,大量年轻人外出务工,部分留守老人就医、吃饭都成难题。钟列和同事们把“到点打饭、送餐到床”当成了日常。“张婶,开饭啰!因为你胃不好,只能吃点稍微清淡一点的哦。”他一边将热腾腾的饭菜摆到小桌板上,一边搀扶老人坐下,顺手打开筷子,陪老人唠起家常。话题从饭菜延伸到田里的收成、邻家的孙女,细碎却温暖。
“能帮一点是一点。”钟列笑着说,“让老人吃口热饭,听句乡音,心里就踏实。”
面对基层医疗的短板,钟列给自己定下新目标:让卫生院真正成为“医防融合”的枢纽。他带头精研针灸等中医适宜技术,自学基层常见病诊疗规范,将青山苗族乡卫生院从“输液站”升级为能处理常见病的“健康驿站”。
钟列还主动对接、积极争取,推动青山苗族乡卫生院与县中医医院签订转诊协议,通过开辟“绿色通道”让急危重症患者“转得快、接得住”。联合公共卫生团队进村入户,开展健康义诊、公益宣传,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建立动态健康档案,实现“未病先防、小病不出乡”。
为了提升医疗水平,钟列成了“最拼的学生”。手机里存满最新用药指南的截图,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医保政策解读关键知识。“多学一点,病人就少跑一点。”银针虽小,可通经络;脚步虽微,能量山河。钟列用十八年光阴诠释:当好“贴心人”,才能赢得信任;成为“实干者”,方能不负时代。在苗乡深处,这位基层医生仍在继续书写答案——健康息烽的基石,正是无数个“钟列”扎根泥土的坚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主办单位:息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方式:0851-87721549 地址:息烽县永阳街道县府路27号2号楼
息烽县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黔ICP备10201081号 公安备案号 52012202006106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标识码:52012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