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烽县流长镇以新质生产力为指引,立足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民族文化等丰富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旅游业等,有效推动流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跨越,助力乡村振兴。
向“新”而行,传统产业实现新突破。走进流长镇四坪村息烽穗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鱼菜共生”大棚,可见成群的牛尾巴(拟鲿)在池中畅游,养鱼池上方白色色泡沫板的菜池种植槽里的蔬菜郁郁葱葱,长势喜人。值得注意的是,泡沫板下不是泥土,而是清澈的水。
“水的来源,就是下方的养鱼池。”负责人介绍,通过独创的小水体循环系统,将养鱼池和菜池相互串联了起来,“鱼的粪便和饵料残渣经过分解、过滤后变为蔬菜的‘营养餐’,蔬菜在充分吸收营养的同时又将水净化循环给鱼用。形成‘鱼肥水—菜净水—水养鱼’的生态循环系统,既节约了成本,又提高了效益。”
流长镇副镇长说:“‘鱼菜共生’模式有可持续、循环型、无污染、无公害、零排放的特点,实现了动物、植物、微生物三者之间的生态平衡。”
水产养殖、旱地种菜在传统农业中属不同领域。但是,“鱼菜共生”技术却能让养鱼和种菜摆脱地域的束缚、实现“跨界”“牵手”,实现“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
同时,四坪村通过“村集体+企业+村干部”成立“1+1”混合所有制公司,借助“鱼菜共生”智慧型理念发展生态鱼产业,现建设大棚面积4亩,养殖牛尾巴(拟鲿)品种,现产量达4万斤,收入64万元,预计年带动村集体增收20余万元,帮助提供村民务工收入12万元,让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多方“共生”。
向“新”而进,助力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农业机械化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必要趋势,紧盯乡村产业新质生产力培育,以新技术、新工具等现代化生产方式解构传统产业生产方式。在流长镇大水井村,旋耕机正开足马力为田地“舒筋活血通气”。
近年来,流长镇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新动能和新机制,探索混合所有制股份经济“1+1”发展方式,流长镇大水井村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与村民合作,共同成立“贵州万顺通劳务服务有限公司”,旨在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给农业生产提质增效,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助力村集体经济蓬勃发展。
大水井村支书介绍道:“现处于起步阶段,我们购进了4台农机,预计能为8500余亩农田提供服务,年收入可达128万元左右,不仅给村民提供了便利的服务,还能给村集体带入不少收入。”
向“新”而去,发展空间更加广阔。乌江河畔,江面波光粼粼,山间烟气浩渺。回头一看,一幢幢民宿点缀在青葱树木中,这便是“又见乌江”宅改集成示范点。
“又见乌江”宅改集成示范点于去年3月动工,计划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农房房屋21栋,现已完工3栋,配套建设有多功能、展览馆、稻田餐厅、无边泳池等设施,是应有尽有。
奈何新兴民宿鲜少人知,为了让“又见乌江”在“云端”充电,流长镇抢抓乡村旅游“流量密码”,让更多人前往。今年4月,对镇、村两级工作人员进行短视频运营培训,共计60余人参加。
“我非常喜欢老师讲的短视频案例分析,让理论更加直观,对于我拍摄有很大的帮助。”镇工作人员陶于琴说,大家快速掌握“快手”的运营技巧和落地指南,提升快手平台发布作品的质量水平,让“又见乌江”民宿通过“云端”飞入更远的地方,让更多人了解乌江边上这一宝藏地。
来自辽宁的游客杨鑫表示,“这里气候宜人,风景秀丽,当时在快手上刷到的时候就很想来,于是放假就带着家人一起来啦!果然没有让我失望。”
自4月初开展短视频培训后,“又见乌江”民宿接待游客数量由600余人次增长至1500余人次,较3月增长150%。越来越多人加入到“云端”宣传队伍中,也越来越多人知道并前来。
“新”治理模式,释放乡村治理新动能。流长镇积极发挥新质生产力中数字智能、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汇聚多层面治理合力,让基层治理更有“质”效。
建立一个情报信息网。通过“AI网格员”收集情报信息,把搜集到的投诉、举报、建议、问题等线索第一时间反馈给后台,管理员对重难点任务进行分解,进而推动问题及时处置。自2023年11月底以来,全镇131个村组网格群均已接入AI网格员,覆盖群众1.1万人,进行数据分析6298条,抓取重要信息53条,推动解决涉民生问题8个,排查风险隐患3处,成功调处矛盾纠纷4起,调解成功率达100%。
建立一个宣传覆盖网。“AI网格员”开展无差别宣传,主要宣传反邪反诈、防火防盗、禁毒等知识,普及党的方针政策、应急信息发布、基本知识等。用顺口溜、绕口令、小视频等形式,利用“AI网格员”每天定时循环宣传,确保宣传效果。截至目前,我镇利用“AI网格员”开展平安建设相关宣传25条、应急工作相关宣传36条,覆盖群众38万余人次。
建立一个基层智慧网。流长镇将进一步探索“AI+政务”“AI+商务”“AI+金融”“AI+法治”等治理新模式,以数字化赋能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和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目前,“AI网格员”已在政务、交通、医疗、文旅、乡村、民生等领域发挥作用,为提升政府管理、社会治理和民生服务水平提供了基础。我镇已与辖区内相关品牌企业达成合作意识。
近年来,流长镇重点围绕基层治理、宅改等,突出创新模式、创新举措、创新机制推动发展,对各类民生事项诉求进行抓取处理,提升社会基层治理效能,进一步实现促农增收、村集体经济壮大和农旅产业融合发展。接下来,流长镇将继续探索建立多种“新”发展模式,不断激活乡村发展动力,不断开拓流长发展新境界,不断为群众创造新的福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主办单位:息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方式:0851-87721549 地址:息烽县永阳街道县府路27号2号楼
息烽县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黔ICP备10201081号 公安备案号 52012202006106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标识码:52012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