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到息烽县永靖镇安马村走访调研,留意到该村党群服务中心一楼大厅墙面变得清爽干净,以往密密麻麻悬挂的各种牌子明显减少。宽敞的大厅里,只有一名工作人员郭思语在整理资料。“墙上悬挂的牌子从37块减少到6块。”郭思语说,村党支部组织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大家都去参加活动了。
这是当前永靖镇安马村全面落实为基层减负工作,推动党员干部下沉一线解难题保民生促发展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安马村以党纪学习教育、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提升为契机,结合推动农村“五治”,以“三减一规范”为抓手,认真落实“十减”要求,确保基层减负不走样不减效。
“现在各种工作群、会议明显减少,要求安装的手机客户端也少了,大家浑身充满干劲,有更多的精力、时间访民意、办实事。”提及基层减负给村里带来的变化,安马村党支部书记朱金南告诉笔者,“村干部主动服务群众的时间越来越多,工作效率提高了不少,农村特色产业也发展得也越来越好了。”
“减负不是减责任,更不是减服务。”朱金南介绍,安马村整合驻村干部、联网和联户干部、村支“两委”干部、党员“四支队伍”,不断凝聚工作合力,以党组织找群众、群众找党组织“双找”行动为载体,通过经常性举行“坝坝会”,进组入户及时收集群众改进工作的意见建议、生产生活存在问题和困难,拉近党员与群众间的距离,让群众办事更省心省时省力,切实将“减负”成效化为服务群众的动能。
致富“家底”越来越厚。安马村是典型的农业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一直是困扰历届村支“两委”的一大难题。为精准找到问题产生的根源和症结,在市、县相关领导和部门的帮助支持下,永靖镇靶向施策,让村集体经济发展成效显著且与安马村邻近的新萝村组团联动,通过以优带弱、以强扶弱,安马村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以土地、资金入股新萝村木耳种植基地,在为周边村民提供就业岗位的同时,带来村集体经济增收。今年,安马村村集体经济预计收益20万元左右。
“已经不用背井离乡到外面务工了,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刚从木耳种植基地领到工资的安马村村民唐仕会满脸笑容,“现在村里的环境、基础条件各方面都比以前好多了,生活也很方便,能够在家陪孩子、老人,谁还想出去啊。”
推动农村人居环境升级。去年,安马村因“一个机制”不健全、农村“五治”工作推进不力等原因,被列为软弱涣散村党组织。为抓好整顿提升工作,在永靖镇党委、镇政府的指导下,安马村强化党建引领,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在“治垃圾”上,紧盯“五点减量法”,大力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带动更多群众积极投身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让“绿色、低碳、环保”的理念深入人心。工作中,安马村党员干部带头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消除村民“观望”心态,形成“党员带头群众赞,群众跟着党员干”的良好局面,持续推动村容村貌全面提升,实现由“住有所居”到“宜居优居”的转变。
“干净整洁的通村、通组道路,摆放整齐的垃圾桶已成为我们村的标配,谁不夸我们农村美!”谈及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后村里的整体变化,安马村村民唐德昌直竖大拇指,“村里的环境卫生提高了不止一个度,又脏又乱的农村环境已经成为过去。”
和美乡村不仅“面子”美,更要“里子”实。“以前村里一年可能有100多台酒席,寨邻之间避免不了吃酒送礼,每次至少要送一两百元的礼金,一年算下来吃酒都要不少钱。”安马村村民王菊萍回忆,党委、政府持续大力“治风”工作,“现在移风易俗、婚丧办酒都写进了村规民约,滥办酒席越来越少了,村里风气越来越正了。”为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以开展农村“治风”为契机,安马村召开村民大会充分征求村民意见,将移风易俗内容写入村规民约,并且成立红白理事会积极引导村民转变思想观念,为村民的婚丧嫁娶提供帮办服务,“理”出移风易俗新风尚。在如今的安马村,文明节俭蔚然成风,“你办我也办”的盲从行为、“你好我更好”的攀比现象已消失不见。
“村民对我们的信任度越来越高,现在党员群众拧成了一股绳,把大情小事都办得妥妥的。”朱金南说,要严格落实“十减”工作要求,切实把基层减负贯穿到工作各方面、全过程,让老百姓在家门口感受到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主办单位:息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方式:0851-87721549 地址:息烽县永阳街道县府路27号2号楼
息烽县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黔ICP备10201081号 公安备案号 52012202006106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标识码:52012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