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基层动态

养龙司镇:“两清两改两治理”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视力保护色:

从“单打独斗”到“全民上阵”,从“短期整治”到“长效守护”,2025年以来,养龙司镇紧扣“两清两改两治理”目标,创新实施“四步联动”工作法,以聚民力、破顽疾、立规矩、促长效为抓手,走出一条群众主导、共建共享的乡村环境整治新路子。如今,村庄面貌焕然一新,“人人参与、户户争先”的氛围愈发浓厚。

“聚民力”:三级动员激发内生动力

“自家院子自己收拾,住着舒服还能积分换奖品!”在养龙司镇堡子村,村民李大叔主动清理了门前堆放多年的杂物。这一转变,源于全镇构建的“宣传发动、示范带动、激励促动”三级动员体系:

“土味”宣讲全覆盖:组织村干部、“理论宣传二人讲”开展宣讲,用方言土话讲政策、谈变化;依托村级微信群推送“两清两改两治理”相关内容,实现“线上线下”宣传无死角。 

党员带头作表率: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带头清理房前屋后乱堆乱放,主动将庭院打造成干净整洁、绿植环绕的“党员示范庭院”。在党员的示范引领下,村民们纷纷效仿,从“袖手旁观”变为“动手参与”,自发清理杂物、美化家园,形成“一户带一片、一片带全村”的良好局面。

积分兑换添干劲:设立农村“五治”积分超市,将环境整治、垃圾分类纳入评比,村民用积分可兑换生活用品,激发群众“比学赶超”热情。

“破顽疾”:三清发力啃下整治硬骨头

直面“脏乱差”痼疾,养龙司镇以“三清三治”专项行动为突破口,推动村庄环境从“治标”向“治本”转变: 

清乱象,治危旧:开展225次村庄清洁行动、5次“月月大扫除”,集中整治25处乱堆乱放,清理建筑垃圾2处、野广告30余处;拆除空心房9栋。

清短板,治设施:全面完成问题厕所整改,通过“村民出工+互助改造”模式,已完成新建改建卫生厕所43户;排查养殖户圈舍30处,推行粪污分离、定点收集的规范化养殖模式,从源头减少养殖异味,解决困扰村民的环境难题。

清垃圾,治污染:组织3次河道沟塘清淤行动,清理淤泥杂物3吨;新建4个村级垃圾收集点,配置12个勾臂式垃圾斗、6个收集亭,实现垃圾日产日清。

“立规矩”:三措并举构建管护体系

为避免“整治—反弹—再整治”的循环,养龙司镇以“制度约束、群众监督、村规引导”三措并举,推动环境整治常态化:

建章立制明责任:修订村规民约,明确“门前三包”责任;根据“卫生家庭建设行动”要求,不定期进行入户查看,督促提醒不合格家庭整改。

多方监督无死角:成立由村民代表、老党员组成的村级监督队,联合镇五治办、督查室等,对卫生死角、设施维护等问题进行巡查;定期召开村民议事会收集群众意见,形成“群众自查、村级巡查、部门督查”的三级监督网络。

移风易俗树新风: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宣传垃圾分类、农村“五治”知识,引导群众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促长效”:三化融合巩固整治成果

养龙司镇坚持“网格化、常态化、全民化”三化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

网格管理精细化:将全镇划分为43个责任网格,村干部担任“网格长”,每周开展巡查,实现问题“发现—整改—反馈”闭环管理。 

日常维护常态化:固定每周末为“全民清洁日”,组织群众清理公共区域,确保环境整治不松懈。

全民参与制度化:建立“四议两公开”制度,在整治方案制定、设施维护等环节充分听取民意;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通过学校教育带动家庭参与,形成“人人都是主人翁”的浓厚氛围。

从“要我改”到“我要改”,从“一时美”到“持久美”,养龙司镇用“四步联动”工作法,蹚出一条群众主导、低成本、可持续的乡村环境整治新路径。下一步,养龙司镇将持续深化“两清两改两治理”成果,推动环境整治与乡风文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让和美乡村既有“颜值”更有“内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网站帮助|网站声明|网站年报

主办单位:息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方式:0851-87721549   地址:息烽县永阳街道县府路27号2号楼

息烽县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黔ICP备10201081号 公安备案号 52012202006106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标识码:52012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