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西山镇文安村的木耳种植基地一片繁忙。村民们正有条不紊地搬运菌棒、堆叠菌包、田间码放,娴熟的动作洋溢着对丰收的期盼,勾勒出一幅产业兴旺的生动图景。
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文安村探索“菌粱轮作”模式,充分利用秋冬农闲期种植地栽木耳,实现“一地两用、一田双收”,既稳住了粮食生产,又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这种模式凭借“回归自然”的栽培方式,不仅保证了木耳天然无公害的品质,也让口感更加鲜美,同时具有产值高、效益好的特点。
“在家门口干活,一天能挣100块钱,不用出远门,晚上还能照顾家里,真的很满意!”村民毛宴群一边忙碌一边笑着说。木耳种植从培育到采摘的全流程都需要大量劳动力,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充足的就业岗位。
据了解,文安村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为基础,推行混合所有制股份经济“1+1”模式,通过“统一流转土地、统一规划布局、统一种植标准、统一管理运营、按股分红收益”的“四统一分”机制,有效整合分散的土地和农户资源,推动农业生产“联耕联种、联管联营”,逐步实现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
“今年我们计划种植3万棒地栽黑木耳,预计11月中下旬开始采收,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2万余元!”村党支部书记王江介绍。
“接下来,我们会继续加强技术指导、做好产销对接,推动木耳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迈进,努力实现从‘小木耳’到‘大产业’的跨越,以产业振兴带动村民增收致富。”西山镇相关负责人表示。眼下,基地里的菌种正悄然生长,这一颗颗小小的木耳,正成为西山镇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的生动笔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主办单位:息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方式:0851-87721549 地址:息烽县永阳街道县府路27号2号楼
息烽县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黔ICP备10201081号 公安备案号 52012202006106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标识码:52012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