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息烽县石硐镇木杉村有这样一所特殊的村小,原来在校就读的学生中有50%以上为留守儿童。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给乡村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生机,越来越多的就业岗位涌现,吸引着更多乡村青壮年纷纷返乡创业就业,“留守”家乡。留守儿童的数量在大幅度降低,孩子们的生活幸福指数不断增强。
李家兴是木杉小学在读学生,也是一名留守儿童。在她幼时父母因为家庭经济困难,很早就背井离乡外出四处打工。以前,在老师和同学们眼中,小家兴总是“闷闷不乐”,不爱和其他人交流,学习成绩也总是平平。自去年下半年外出务工的父母回到家乡就业创业,有了更多的时间陪伴她,这个一直腼腆的小姑娘开始有了不一样的变化。
据学校老师耿合军说,“她之前成绩也是中下等,平时比较腼腆,遇到老师头都不敢抬,生活中看到其他同学也感觉比较自卑。后来,她爸爸妈妈回到家乡就业,有了家人的陪绑,她从去年下班学习成绩进步很大,考到班里的第三名,性格是变得开朗活泼有自信了。”
李家兴的父母回家后,父亲进入了当地龙头企业中康猕猴桃园区务工,母亲在家开起了小卖部,一家人的生活过得越来越有盼头。谈到回家发展的打算,除了照顾孩子,更为重要的是家乡这几年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自然、经济环境不断优化让他们大胆的迈出了这一步。
和李家兴家庭情况类似的孩子,在木杉小学不在少数。这两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不少家长们也陆陆续续回到家乡就业,朱艳也是其中之一。父母的精心照料让留守儿童的困境正在一步步打破,孩子们的学习、性格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变化。
“回来这边上班管到孩子,家长在家里始终是要好一点,在近处找班上也不比外边差。”学生家长朱艳说。
“当这些父母回到回到家里头的时候,留守儿童最大的变化就是变得阳光自信,不像原来那么腼腆自卑。”木杉小学校长徐萍说。
据了解,近几年石硐镇抓牢抓实乡村振兴战略机遇,以“3+N”农业特色产业为主导,以500亩以上坝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样板,大力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包装、仓储、物流等配套产业也不断兴起,取得一定成效。截至目前,该镇一共引进经营主体62家,为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提供岗位1295个,切实解决了返乡农民就业增收问题。
好政策、好环境留住了乡村发展的坚实中坚力量,更为众多乡村留守儿童留下了家,留住了美好的童年,乡村振兴的伟大战略托起留守儿童的希望。在家校共同的努力下,乡村教育正在逐步好转,也必将进一步以教育、知识、文明的力量推动乡村振兴的各项建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主办单位:息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方式:0851-87721549 地址:息烽县永阳街道县府路27号2号楼
息烽县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黔ICP备10201081号 公安备案号 52012202006106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标识码:52012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