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息烽县小寨坝镇红岩村依托独特的气候、地理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以水晶葡萄为主导产业的特色农业,不断拓展村民增收致富渠道。
红岩村
眼下,红岩村千亩水晶葡萄即将成熟上市,丰收在即。
走进红岩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条笔直宽敞的道路,道路两旁的葡萄地里,挂满了一串串套袋葡萄,醉人的葡萄清香随着微风飘散在空气中。不远处,白墙青瓦的民居掩映在漫山遍野的山林中。村民吴军正在自家房屋前的葡萄架子下忙活着,查看葡萄、整理套袋,为即将到来的上市做准备 。
吴军家外的“葡萄小道”
吴军家坐落在红岩村下红岩组,两层小洋房院中起,青青葡萄藤四周绕,院子里的秋千上,两个孩童正嬉戏着。
吴军正在查看葡萄长势
“我家葡萄今年的产量预计有3000多斤,能收入一万多元。”吴军告诉记者,他和妻子都是残疾人,家中还有老人和孩子。不能外出务工,他便在家门口种起了葡萄,一种就是十多年,闲暇时,在附近打打零工。今年,吴军还发展了土蜂养殖。“去年新种下的一亩多葡萄苗长势也不错,预计明年挂果。”谈起未来,吴军充满信心。
“红岩村以种植水晶葡萄为主,村里种植葡萄的农户有350余户,葡萄产业已实现全村覆盖。”红岩村党支部书记穆元举告诉记者,依托葡萄产业,红岩葡萄变成了当地村民的“摇钱树”,红岩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7年的3000余元增长到2019年的18000元。2019年,全村仅剩的7户16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已实现全面脱贫。红岩村从过去的省级一类贫困村一跃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康村,村容寨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即将成熟的水晶葡萄
葡萄园里,一串串还未成熟的葡萄晶莹剔透,略显青涩,散发着淡淡的清香。红岩村种植葡萄历史悠久,最早始于上世纪70年代。葡萄王、葡萄后的美妙传说,让红岩葡萄沟增添了几分神韵。由于独特的生长土壤、环境和栽培方式,红岩葡萄颗粒饱满、晶莹剔透、清甜可口、皮薄肉厚,品味高、营养丰,有独特的蜂蜜香味,被誉为“红壤碧珠”。2006年,获得无公害食品的标识,2014年,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2018年,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
“8月初,水晶葡萄就可以大量上市了。”据红岩村党支部书记穆元举介绍。今年,红岩村葡萄挂果3000余亩,预计产量10余万斤。加上周边村寨,西山、流长等乡镇,挂果1万余亩,葡萄产量十分可观。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主办单位:息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方式:0851-87721549 地址:息烽县永阳街道县府路27号2号楼
息烽县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黔ICP备10201081号 公安备案号 52012202006106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标识码:52012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