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彭,吊瓜挂果了。”7月30日,息烽县养龙司镇茅坡村党支部书记吴廷军带着农技人员走进村民彭明街的吊瓜地里,查看吊瓜长势并指导进行日常管护。
“我家今年种了30多亩吊瓜,到秋天,将有21亩实现初挂果,预计收入有8万元上下。”对于今年吊瓜的收成,彭明街底气十足。
多年前的茅坡村是个典型的农业村,全村501户2014名村民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外出务工和传统农业种植。喝“望天水”、吃“打工饭”成为当地村民生活的常态。
2018年初,茅坡村党支部因存在“党支部书记空缺、群众意见大”等突出问题,被息烽县评定为“后进”党支部。
“那个时候,村民要想找村干部办事可真是难,有时只能靠半路去‘堵人’,如果碰到急事,还得跑到村干部家里去找,村集体产业根本就没有……”聊起以前的茅坡村,已86岁的村民蒲修云说,那时的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好,党组织软弱涣散,群众怨言多,“党组织规范化运转后,我们对村支两委的看法完全改变了,村头寨尾、群众屋头、田间地坎,到处都找得到村干部,而且村民的腰包也渐渐鼓了起来。”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自脱贫攻坚战役打响后,息烽县养龙司镇宣教中心工作人员吴廷军主动向组织“请缨”,下沉到条件最艰苦、贫困户最多的茅坡村任党支部书记。
上任后,吴廷军便与村组干部和驻村工作组成员一起到村头寨尾、群众家里、田间地头去听取群众的呼声,并建立民情台账,对群众提出的问题,能解决的第一时间解决,解决不了的,积极向上级组织争取支持解决,尽心尽力当好群众的民生“解困队”。
通过大量的深入走访调查,吴廷军和村支两委的干部找出了茅坡村党支部组织力弱化虚化边缘化、党群干群关系不和谐的“后进”症结,并结合“后进”整顿转化、创新型党组织创建,决定从组织设置规范化、队伍建设规范化 、制度执行规范化、任务落实规范化、阵地建设规范化的“五化”标准入手,对茅坡村党支部进行规范化建设。
在此过程中,茅坡村党支部建立了党员包保联系服务贫困户工作机制和党员积分管理机制,村里每一位党员定期入户宣讲脱贫政策、帮助贫困户解决问题,示范带动全村群众做感恩农民、守法农民、孝顺农民、诚信农民、奋发农民和文明农民。
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缺水一直是茅坡村最大的“村情”。“望天水”曾经是该村后坝组等6个村民组1100多名村民的生产生活用水。能喝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是大家共同的梦想。为此,茅坡村党支部通过多方争取,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完成了茅坡村人饮工程,修建组组通公路19.66公里、机耕道和产业路7公里、水池8个380立方米……水通了、路好了,茅坡村村民开心地笑了。
发展产业,脱贫致富才有源头活水。近年来,为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机遇,茅坡村党支部结合实际,多次把息烽县农技专家请进村“把脉问诊”,通过举办群众会研究、讨论后,最终理清了“抓特色,搞农旅一体化”的发展思路,明确抓蜂糖李、刺梨、辣椒、吊瓜等产业。2018年,茅坡村党支部通过多方协调,引进了贵州永常顺亿种植有限公司,并成立1家农业种植合作社,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目前,该村已种植蜂糖李1200亩、刺梨680亩、辣椒1000余亩、吊瓜350亩,产业覆盖315户145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3户59人实现全覆盖。去年,全村人均收入达8000余元,贫困户实现全部脱贫。
谈起家乡发生的变化,茅坡村街上组村民李兰高兴地说:“我原来一直在外打工,自从贵州永常顺亿种植有限公司入驻后,我就在种植基地务工,去年务工收入有3万元,另外还有土地入股分红。”
如今,在茅坡村,一幅“产业兴、生态美、乡风淳、社会安、百姓富”的幸福画卷正徐徐展开。今年7月1日,茅坡村党支部获得“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党组织”称号。
“脱贫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茅坡村党支部将始终保持奋斗者的姿态,发力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履职尽责、不辱使命,让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吴廷军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主办单位:息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方式:0851-87721549 地址:息烽县永阳街道县府路27号2号楼
息烽县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黔ICP备10201081号 公安备案号 52012202006106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标识码:52012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