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聚焦息烽

爽爽贵阳城 暖暖贵阳人 | 【新闻故事】有你们真好!

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视力保护色:

这几天,我一直被老家的事感动着。

9月3日晚,我刚吃过晚饭,正在整理最近的巡察工作资料,老爸打来电话,叫我务必明天一大早回去帮忙收玉米。我沉默了一会说:“爸,来不了喽,因为疫情我现在滞留在花溪,等疫情结束才能回去。”老爸一时反应不过来,片刻才说:“那你安心工作吧,包谷我们想办法收。”

前不久,我被市委巡察办和县委巡察办抽派到花溪区,对区卫健系统进行巡察。没想到,此次疫情首例病毒感染者发生在花溪区石板镇批发市场,花溪区一下子“静默”了。  疫情期间,除了巡察工作,我还做兼职摄影志愿者,为参加疫情防控的医务人员、志愿者、执法人员、快递小哥、保洁员、爱心人士等拍拍照,想记录一下这次抗疫都留下的点点滴滴。

父母年岁已高,年轻时积劳成疾,落下了一身病痛。如今虽然腿脚不利索,可他们还是离不开种了一辈子的土地。为了每年能喂两头熟食料猪过年,养些鸡鸭,家里种了十来亩的玉米。庄稼成熟季节,通常需要我回去帮忙采收。

我原本计划这周回去收玉米的。成熟了的玉米如不及时采收,遇到阴雨天就会发霉,父亲特别着急,生怕变天,辛苦一年种出来的玉米坏掉。焦急中,会决定花钱请人帮忙,趁天气晴朗抢收。

我心疼年迈的父母,苦无分身之术。正在焦躁不安之际,晚上,妈妈打来电话说,在寨邻的帮助下,玉米掰完了。

挂掉电话,打开微信,才看见乡亲们发来的视频,米地里十来个人,只听见噼噼啪啪掰包谷的声音。他们边拉家常边干活,有的在掰,有的在装口袋,还有的把成袋的包谷扛上车,我太平大叔则负责驾驶三轮车搬运。就这样,三轮车一会去了又来,来了又去,他们干累了坐在树荫下抽根烟,喝碗茶继续掰。弄完最后一块地时,太阳已快落山了。看着他们披着夕阳的余晖,拖疲惫的身影时,我的眼睛湿润了。

玉米从地里掰回来,只完成采收的一部分。剥完壳,脱成玉米粒,晒干装袋才算颗粒归仓。这繁琐的劳动过程,单靠父母亲要弄到何时啊?正在我发愁之际,妈又打来电话说:“我刚去做核酸回来,寨邻们都来给我家剥玉米壳,用机器脱成米粒,你不要再担心了。”  这时,来我家帮忙的赶生表叔发来了几个视频。老家屋檐灯照亮了整个院坝,屋里、坝子里、屋檐下,到处都是人在干活,剥壳的、脱粒的、装袋的、搬运的……就像工厂里的生产流程一样,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大家忙成一片。

深夜,整理完白天的摄影图片,写图说,记抗疫故事,躺在床上,翻看寨邻们秋收的视频,再次被老家人的纯朴、厚道、热心,感动得热泪盈眶。

何以为报?我只有全身心投入抗疫一线,让家乡早日恢复往日的宁静美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网站帮助|网站声明|网站年报

主办单位:息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方式:0851-87721549   地址:息烽县永阳街道县府路27号2号楼

息烽县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黔ICP备10201081号 公安备案号 52012202006106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标识码:52012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