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我前段时间在‘超市’用15积分兑换的电饭煲,每次用它,感觉煮出的饭都更香些。”在贵阳市息烽县温泉镇兴隆村坪上组,村民李俊才笑着指向客厅一角,向记者展示摆在那里的电饭煲。
积分也能换物?李俊才所说的超市是兴隆村开设的“积分超市”,超市内看似和普通超市没有区别,玩具、衣物、生活物资以及家用电器等多品类商品一应俱全,但它却实打实地成为乡村治理的一个“好帮手”。

“村民要求也不高,这些日用品平时买也需要花钱,自从有了超市,实行积分兑换后,大家在移风易俗、环境整治上的参与度可高了。”兴隆村党支部书记王正刚表示。而李俊才使用的积分,正是源自他一家人平时的日积月累。

积分如何来?李俊才向记者一一细数:“帮助周边老年人解决生活困难,加3分;正确分类家庭垃圾,回收可回收物,上交有害垃圾,加5分;卫生检查评比,我家房前屋后都干净整洁,加5分;参加村里公共区域卫生清扫,加3分……兑换电饭煲的积分,就是这样一点点攒出来的。”

在兴隆村积分超市门口,哪些事项可以获得积分,一张表看得清清楚楚。
“我们鼓励村民共同参与志愿服务、人居环境整治、移风易俗等活动,根据不同活动和参与程度,每次奖励3至20积分不等,充分调动了广大群众参与美化家园、维护人居环境的积极性。”王正刚介绍。

据悉,自2022年以来,兴隆村为积极倡导文明新风,由驻村干部和村支两委一起探索建立积分超市,以农村“五治”工作为载体,建立了“四有五民”积分奖励机制,将乡村治理中的移风易俗、环境整治、红白事简办、厚葬薄养等难点问题量化为积分指标,通过“正向加分、负向减分”的奖惩机制,制定积分兑换实施细则,健全台账登记、积分兑换、张贴公示等制度,严格落实积分奖励程序。
实施过程中,兴隆村突出村民自治,积分事项及分值的确定、增减、更改,以及积分的申报、监督、奖品兑换、物资管理等,全部由村“两委”商议、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接受村民监督,推动民主管理、民主决策。

村委会工作人员钟丹专职负责积分线索整理,她表示,“从村民或村小组组长处收集加分线索后,会再经村“两委”商议、村民代表大会讨论,一致通过后,再在村公告栏公示,接受全体村民监督。”

随后,发放物品、物资管理则由管理员卢倩负责,对于每项物资进出,他都会详细登记在进货台账册和积分兑换记录本,并将其放置在积分超市,确保所有村民都可见可管,让积分申报评定、兑换等做到公开公正、程序合规、严格监督。
翻看兴隆村积分兑换记录本,记者看到,2023年至今,该村已为村民兑换超过8600元的物资。其中资金从哪来?
王正刚解惑道,“积分超市的资金及物资主要由村集体自筹、帮扶单位和企业、社会捐赠组成,积分超市开设点则是村集体闲置用房。”
有场地、有牌子、有货架、有物品、有制度、有台账、有标价、有人员,兴隆村“八有”确保了积分超市有序运营,进一步激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践行乡风文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以前比收入、比吃穿,现在我们比的是屋前屋后的卫生、家庭和不和睦,家家户户都铆足劲儿攒积分。”李俊才笑着说道。自从有了积分超市,大家比积分、比贡献的文明美德蔚然成风,村民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也越来越强了。
“小积分”释放“大能量”,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如今,息烽县越来越多的村寨,像兴隆村一样,以积分制培育良好的村风、民风,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乡村治理逐步从“村里事”变成“家家事”,一幅幅和美乡村画卷更是赢得民声、汇聚民心,进一步夯实了乡村治理基础。
“我们正在推动农村‘五治’积分机制由线下转为线上,建设线上积分管理平台,计划6月底在兴隆村试点运行,随后逐步推广至全县160个行政村,推进农村‘五治’积分机制数字化、智能化管理。”息烽县农村“五治”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主办单位:息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方式:0851-87721549 地址:息烽县永阳街道县府路27号2号楼
息烽县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黔ICP备10201081号
公安备案号 52012202006106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标识码:52012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