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聚焦息烽

【乡愁印迹 村史村事】乡村换新颜 村民展笑颜——小寨坝镇中心村“变迁记”

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视力保护色:

道路干净整洁、民居漂亮大气、到处绿树成荫……初冬时节,走进息烽县小寨坝镇中心村,这个位于息烽县城北部、小寨坝镇中部的美丽村庄,以其优美的人居环境、深厚的历史底蕴和蓬勃的发展态势,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中心村因地处小寨坝镇中心位置而得名,辖黄连沟、堰塘沟、填方3个村民组,有286户1288人。地理位置特殊、交通优越,兰海高速贵遵段和210国道过境,国土总面积2.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76亩,森林覆盖率高达70%。

谈及中心村发展变迁历史,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正敏如数家珍、娓娓道来。

1966年,隶属于小寨坝公社,成立中心大队。

1990年,中心村党支部、中心村村民委员会成立。

2009年,中心村被划分为黑神庙社区和中心村。

2014年,中心村委会和黑神庙居委会合署办公。

2016年,中心村委会和黑神庙居委会解除合并。

……

中心村的历史沿革颇具传奇色彩。它从原隶属于复兴乡黑神庙公社的忠心村,到1966年隶属于小寨坝公社,成立中心大队,到1990年撤并建为小寨坝镇黑神庙区中心村,再到现如今的小寨坝镇中心村。

中心村每一次分合、更名,无不见证了该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同时也承载了中心村人的艰辛努力和美好记忆。

1993年3月,中心村筹资20万元修建中心村综合大楼。1994年2月,7个村民组开始安装闭路电视;3月,以中心村黄连沟组为基地发展200亩早熟蔬菜示范点。1999年,全村12个村民组实现组组通公路,开展创建文明村寨活动。2014年,堰塘沟组村民集体搬迁至集镇南大街南山小区。2015年3月,全村开展房屋立面改造,人居环境得到大大改善。2017年,全村贫困户全部脱贫,无建档立卡贫困户……

李正敏说,这些发生在村民身边,看得见看不见的变化,无不承载着中心村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近年来,中心村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作为重要抓手,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深入推进农村“五治”,积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开展“治房”,完成“宅基地”资格认定户44户,办理不动产登记45户。开展“治水”,坚持饮用水、生活污水、黑臭水体“三水同治”。开展“治垃圾”,实现垃圾减量80%以上。开展“治厕”,完成无厕户、旱厕户和“问题厕所”整改。开展“治风”,全村无违规乱办酒席的现象发生。

清晨时分,沿着中心村通组路、串户路悠闲漫步,只见家家户户窗明几净,村民们个个笑脸盈盈,处处彰显出新气象、新活力。中心村发展的点滴变化,大家都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家家花儿开,户户庭院靓。”村民王林群高兴地说,“生活环境改善了,房前屋后干净整洁,大家和睦相处,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一年一个样,十年大变样。”因为工业园区扩建,2014年由堰塘沟组搬迁到小寨坝镇南大街南山安置小区的吴金友告诉记者,这些年村里面发展变化实在是太大了,交通好了、环境美了、村民富了,走到哪里都是干干净净、整洁美观。

“以前我们组比其他组位置偏远、交通也不方便,去趟县城还要走很远的路才有车坐。”回忆过往,家住堰塘沟组的朱显伍感慨地说,现在就不一样了,组组通、串户路联通各家各户,家家门口都硬化起水泥路,出门都有车,去哪里都方便。

“修建组组通、改造房屋立面、建设综合服务站点、建设村民健身场地、安装公共照明路灯、改造农村厕所……”李正敏说,历届中心村“两委”班子因地制宜谋发展,一件件落实,一件件办理,真抓实干求实效,凝心聚力谋发展,处处呈现生机勃勃的新气象。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心村群众的文体生活愈加丰富。走进中心村,功能齐全的文化休闲广场更是让人眼前一亮,各种健身器材应有尽有,闲暇之余,吸引村民以各自喜欢的方式开展休闲健身娱乐活动。

每当清晨和傍晚,跳广场舞的、打篮球的、打乒乓球的、休闲运动的村民随处可见。村民们在广场上尽情地欢笑、畅快地交流,大家其乐融融,充满了活力与生机。“别看我们住在农村,可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一点也不差。”村民卢宝群自豪地说。

“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持续发力村集体经济、乡村特色产业、基层社会治理等重点工作,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对于未来中心村的发展,李正敏信心满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网站帮助|网站声明|网站年报

主办单位:息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方式:0851-87721549   地址:息烽县永阳街道县府路27号2号楼

息烽县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黔ICP备10201081号 公安备案号 52012202006106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标识码:52012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