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土是生存之本。水土保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之一。特别是近年来,贵阳市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面推进水土保持工作,“十四五”以来,贵阳贵安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359.68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从2020年的77.6%提升至2023年的78.52%。其中,作为2024年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息烽县温泉镇生态清洁小流域项目启动后,这一片逐渐显现出新变化。
去年,温泉镇生态清洁小流域项目以赶子村为核心,覆盖治理周围十多个村共计水土流失面积14.76平方公里。项目结合区域水土流失特点及当地居民意愿,实行分区治理原则,构建综合治理措施体系,协同推进治山、治水、治污,统筹实施水土流失及生活污水综合治理,实现“山青、水净、村美、民富”的治理目标,助推乡村振兴与美丽息烽建设。
“以前大伙耕种都比较随意,房前屋后有块空地就能种,只是有的地块容易‘跑水、跑肥、跑土’,完全没有水土流失的意识。”赶子村村民郭建国说,哪怕看见山体或者岩石有一点裸露、土壤松垮,大家也觉得没什么。但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项目治理以后,郭建国觉得村里慢慢有了变化。“变化特别大好像也说不上,就是觉得山里的植被茂密了一些,耕作的条件规范了,每家每户的生活污水有了专门的去处。”
记者了解到,温泉镇生态清洁小流域项目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山青”,在预防保护区实行封禁治理,借助生态系统的恢复力促进植被恢复,提高植被覆盖率,控制水土流失,项目区共计实施封禁治理11.21平方公里;“水净”,在综合治理区配备216套无动力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以预防污水直排、改善村民排污设施、保护温泉河湖环境;“村美”,在防治水土流失的基础上,硬化机耕道1185米,改善村民出行条件;“民富”,依托天台村吊瓜产业园现有的3000立方米山塘,修建了灌区管网系统及微灌设施。
紧邻赶子村的是坝上村,村民雷强是远近有名的种桃大户,他自己经营着一个采摘游玩一体的农家山庄。在他看来,以前缺水、缺肥种不出高品质的农作物,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后农作物在产量上有了提升,村里的环境也变得干净整洁,确实能让村民受益。
“以温泉镇清洁小流域项目为例,这个项目还播撒绿肥约2991亩,每亩量产比播撒绿肥前增产量折算后提高约3000元收益,吊瓜、蔬菜、桃、李基地滴灌工程约703亩实施后,每年每亩增产折算后约提高3千元收益。同时,工程的建设需要大量劳动力,可以解决流域内村民的就业问题,从而提高群众的经济收益,粗略估算,本项目能给当地群众直接增收约60万元,劳动力人均增收约600元。”息烽县水土保持站临时负责人李健分析说。
说起实施生态清洁小流域项目带来的好处,李健表示还可以改善土地质量、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的保水保肥能力。同时,机耕道、作业便道、蓄水灌溉、坡面径流调控体系这些小型水保工程,又改善交通和灌溉等基础设施,从而提升农业生产条件和农作物产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主办单位:息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方式:0851-87721549 地址:息烽县永阳街道县府路27号2号楼
息烽县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黔ICP备10201081号 公安备案号 52012202006106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标识码:52012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