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民族大学和中国传媒大学师生与息烽县各级领导干部合影。王浩然 陈涵 摄
近日,贵州民族大学“薪火传递”息烽服务队和中国传媒大学推普助力乡村振兴队师生代表赴息烽县举行社会实践活动座谈会,他们和息烽县各级领导干部围绕普通话推广、非遗宣传、助农直播等主题展开座谈,并举行授牌仪式,共同探讨校地联动赋能乡村振兴发展的新路径。
息烽县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年均气温15.2℃的宜人气候与乌江景区、“又见南山”等景点相得益彰。
近年来,息烽正以“红色+生态”为核心,打造沉浸式红色消费矩阵:通过创新研学教学模式,推出《炼狱》《石榴花开再相逢》等红色原创剧目,结合非遗花灯会馆、抖音直播蜡染工艺等互动体验,今年已带动非遗相关收入60万元。同时,校园教育阵地成为非遗传承新引擎,芦笙乐器、苗族刺绣等课程走进课堂,培育新生代文化传承力量。
而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同样关注乡村振兴,近年来,该院师生团队通过深入基层一线开展普通话推广、直播带货培训、“遗见倾心”文化宣传栏目打造等活动,把学术研究深入田间地头,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座谈会上,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院长喻梅介绍,他们将以此次社会活动为契机,以普通话推广为纽带,推动贵州优秀红色文化、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会议现场举行授牌仪式,息烽县正式成为贵州民族大学教学实践基地。
此次座谈会的召开,标志着校地合作开启新篇章。未来,贵州民族大学将持续加强与中国传媒大学的联动,依托在地性专业优势,系统挖掘红色文化时代价值,创新活化非遗传承生态体系,高效推动农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全力打造服务贵州省乡村振兴的“息烽样本”。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主办单位:息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方式:0851-87721549 地址:息烽县永阳街道县府路27号2号楼
息烽县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黔ICP备10201081号 公安备案号 52012202006106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标识码:52012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