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在息烽的山间田畴,猕猴桃藤蔓如瀑、毛茸茸的果子均匀垂下,“红壤碧珠”实至名归,圆润如珠玉,黄金李早已挂满枝头、让人垂涎……这些可都是村里的宝贝,在果园工作人员和农户的呵护下,已经遮掩不住丰收的喜悦……
很有科技范的猕猴桃
在石硐镇中坝村,千亩碧油油的猕猴桃藤蔓已经给大地撑起了绿色“遮阳棚”,阴凉清爽,很适合亲子家庭入园采摘。
作为有十年种植历史的优质产区,中坝村2022年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村里的猕猴桃已成为一张远近闻名的名片。
“可别小看这一株小小的猕猴桃藤蔓,这里面有‘大秘密’。”果园里,驻村第一书记李妮一边仔细察看猕猴桃长势,一边向记者介绍,果园引入贵州大学研发的“高枝牵引技术”,采用手机调控水肥、病虫害智能预警等系统,让猕猴桃在种植和管护方面有了明显改善。
中坝村的果农正在采摘成熟的猕猴桃
这时,正在一旁疏果的村民老李接过话头,对记者说:“我们以前不懂技术,只晓得种,不晓得咋个管,完全是‘靠天吃饭’,猕猴桃的产量又低、成本又高,品相也不好,买的人不多。如今通过科技管护,产量和品质都得到了提升,销路也打开了,它们比我还懂猕猴桃。”言语间,老李很是感慨。
值得一提的是,中坝村还采用了丰产树形改造、避雨栽培、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平衡施肥、果园生草、增施有机肥、环割等集成配套技术,猕猴桃每亩产量可达3000斤,彻底告别“靠天吃饭”的传统种植模式。
“高枝牵引让猕猴桃光照更充足,糖分积累更充分,口感更好。同时,我们采取扁平化管理、垂直化销售,省下来的成本全部用来让利给客户。”同行的中坝村党支部副书记罗华说。
游客在猕猴桃园参观
据了解,以前中坝村的猕猴桃因为产量、成本和销售思路等因素,一斤要卖十几块甚至几十块钱,现在通过科技赋能,种植户自己管理和销售等方式,提升了产量和品质,降低了成本,销售价格也更亲民。
“高端品质,大众价格,有助于做大猕猴桃规模。我们的目的是既让种植户赚更多钱,又让消费者得更多实惠,这样多方共赢的局面,才能更好推动产业升级,实现乡村振兴。”罗华坦言。
阳光下,那一片片碧油油的猕猴桃树和毛茸茸的猕猴桃果,已成为中坝村的主导产业和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好宝贝。
“支部+协会+基地”模式
壮大葡萄产业
“再有半个多月,葡萄沟就要挤满采摘客了。”小寨坝镇红岩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钟明超站在路边,指着眼前一千两百多亩葡萄园开心地对记者说。同时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这里有800亩是丰产园,今年预计产果1200吨,产值可能达到720万元,惠及农户有221户。
红岩村的葡萄熟了
红岩葡萄沟地处黔中山原丘陵中部,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种植土壤富含硅、硒、钾元素,颜色呈红色,适宜的气候和独特的土壤为葡萄生长提供了理想环境,因而红岩葡萄素有“红壤碧珠”的美誉。
作为全国文明村,红岩村以“支部+协会+基地”模式深耕葡萄产业20年。
2005年,红岩村红岩葡萄专业技术协会挂牌,探索“党支部+协会+基地”的模式,提供产供销一条龙服务,逐渐形成“一村一品”,并实现“家家有产业,户户有增收”。
游客采摘葡萄
如今,这一模式已辐射周边小寨坝镇关岭、大寨、潮水3个村以及西山镇、鹿窝镇、流长镇,辐射种植面积达7400亩。
依托“产供销一条龙”让葡萄走进全国市场,“采摘体验”“田园研学”更让种植业延伸出多元收益,催生出集农家休闲、避暑、采摘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产业,“一串葡萄”正串起共同富裕的产业链。
“嘉佳益”精品果园的
生态元素
在石硐镇龙坪村“嘉佳益”精品果园,黄金李、雪花桃挂满枝头,无人机正在为果树精准施肥。
“科技让管理更高效!”果园负责人李坤介绍,“嘉佳益”果园采用宽行密植、Y字形树形种植,行距4.5米,株距2.5米,兼顾采光与机械化作业。通过集成生草栽培、无人机植保等技术,今年预计总产量达10万斤,产值超过100万元,带动147户农户就近就业。
游客体验采摘的乐趣
据了解,龙坪村海拔1300米,土壤肥沃、土地集中连片、早晚温差大,是种植精品果的“沃土”。2020年,石硐镇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依托这里优质的土地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引进贵州嘉佳益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企业+村集体+农户”模式发展精品水果种植。
自建园以来,公司坚持山地机械化、科技化、生态化发展,通过与贵州省果树科学研究所建立项目合作关系,承担省级项目示范点建设任务,实现“产学研”融合发展,大力推进现代山地果树产业发展与安全生态果品生产。
如今,“嘉佳益”果园种植面积650余亩,种植果树约3万株。其中,种植黄金李450亩、晚熟青脆李100亩,以及雪花桃、黄金蜜4号桃100亩。
“嘉佳益”果园的李子
“生态优先”的理念,让“嘉佳益”的果子凭借优良品质崭露头角,也生动印证了息烽“生态价值转经济收益”的发展智慧。
对此,息烽县农业农村局果蔬站负责人吴崇文告诉记者,目前,息烽水果种植面积达14.7万亩,已带动8300余户农户增收,水果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25.6%,2025年预计水果采摘13万亩、产果12万吨,“息烽猕猴桃”“红岩葡萄”等品牌不断叫响市场,息烽精品水果产业正以强劲势头,书写着乡村振兴新答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主办单位:息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方式:0851-87721549 地址:息烽县永阳街道县府路27号2号楼
息烽县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黔ICP备10201081号 公安备案号 52012202006106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标识码:52012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