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聚焦息烽

息烽县:“服务购买+”托起“夕阳红”

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视力保护色:

“在这里生活得很好,经常和大家聚在一起聊天,特别开心。”现年七十多岁的曹永明老人在息烽县养龙司镇敬老院已经生活了八年多。谈起在敬老院的生活,他脸上总是洋溢着笑容,向记者细数护理人员无微不至的照料——从日常起居到每日健康监测,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曹永明老人爱好吹奏竹笛,悠扬的笛声不时在敬老院回荡。他说:“现在年纪大了,笛子吹得少了,平时就看看电视、看看书,日子过得很充实。”他的房间干净整洁,书桌上整整齐齐摆放着十来本书,一本健康用药指南,其余是民俗文化类书籍。在记者面前,曹永明老人随手翻开一本,侃侃而谈民俗中的趣味与智慧。

在养龙司镇敬老院,像曹永明这样的特殊困难老人共有84位。他们在专业护理的陪伴下,安享温馨从容的晚年生活。

养龙司镇敬老院举办端午节文娱活动

“我们院现有工作人员10名、护理人员18名,对自理、半护理和全护理老人都有规范的照护标准。”养龙司镇敬老院护理主管江仕敏介绍,按照服务标准,院里每天打扫房间,做到室内无蝇、无鼠、无蟑螂、无臭虫,空气清新、环境整洁。衣物床品定期换洗晾晒,或随脏随洗。康复师一对一指导辅具使用,失能老人洗澡全程有人托护。饮食方面,每周菜谱不重样,鸡蛋、牛奶、三臊粉面是早餐标配,老人有特殊需求的还能进行“私人订制”。

“我们不仅注重生活照料和健康护理,同时也关注老人的精神生活。老人喜欢阅读的,我们协助购买书籍;喜欢看电视的,遥控器会放在老人容易接触的地方;对于不识字、不看电视的老人,只要他们愿意,我们会陪着他们拉家常。”江仕敏说,在敬老院老人们很信任护理人员。

在养龙司镇敬老院,老人们不仅住得舒心、吃得放心,每周参加文娱活动,还能享受个性化的健康服务。“目前,我们每周组织3次文娱活动,个性化康复服务覆盖率达85%,大家都觉得比较满意。”江仕敏说。

老人们的满意,源于坚持“问需于民”。息烽县民政局副局长谢飞介绍,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息烽县民政局深入调研群众需求,以学习教育和集中整治为契机,聚焦养老机构专业化不足、分散供养保障弱等短板,创新推出“服务购买+”模式——通过公开招标引入专业管理及护理团队,将服务延伸至医疗协助、康复训练、心理疏导、文化娱乐等领域,大幅提升服务品质。

在息烽,“服务购买+”模式也惠及分散供养的961名特困人员。通过购买服务,委托第三方对特困人员自理能力重新评估,依据结果动态调整护理等级、发放护理费,并对照料人履职情况实行“打分——整改——更换”的闭环管理,有效提升了特困人员照护质量。

护理人员为老人泡脚

优质服务能否长期坚持,离不开监督保障。谢飞说,“我们建立了从服务采购到日常监管的全链路制度,确保‘服务购买+’模式发挥最大效用。”息烽县民政局通过制定《供养机构购买服务项目采购方案》《供养机构运营考核方案》,严把“采购关”优选团队,细化“考核关”精准评价,并建立民政牵头、多部门协同的监管机制,综合运用“四不两直”抽查、满意度调查和远程监控等方式实施有效监督,让“服务购买+”模式真正成为特困群体老人安享晚年的坚实依靠。

不仅如此,“服务购买+”模式带来的变化正从敬老院走向家庭。永阳街道、永靖镇等7个乡(镇、街道)的185名失能、半失能困难老人,已通过购买服务享受上门生活照料和健康管理服务。410户特殊老年人家庭实施了适老化改造,防滑地面、床边扶手、感应夜灯一应俱全,起居生活更舒心、更安全。

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这是息烽县“服务购买+”模式的核心。谢飞表示,“我们将管好用好专业服务团队,让优质服务惠及更多老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网站帮助|网站声明|网站年报

主办单位:息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方式:0851-87721549   地址:息烽县永阳街道县府路27号2号楼

息烽县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黔ICP备10201081号 公安备案号 52012202006106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标识码:52012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