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做个小手术还得专门跑县城,年纪大了实在折腾。现在镇卫生院就能做,花钱少、恢复快,真是太方便了!”近日,家住息烽县温泉镇安龙村的李女士在养龙司镇卫生院顺利完成包块切除术后康复出院,对医护人员连连致谢。
这样温馨的场景,正是息烽县扎实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曾经,如疝修补术这类二级手术必须到县级医院才能开展,在如今的息烽,乡镇卫生院已实现常规开展。今年1—8月,仅养龙司镇卫生院累计开展手术32台,彻底打破了基层卫生院“只能看小病”的传统局限。
县人民医院到温泉镇义诊
近年来,息烽县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向纵深发展。
工作推进中,息烽县强化顶层设计,将县人民医院作为医共体总医院牵头医院。县中医医院、县妇幼保健院作为医共体总医院成员单位,实行“一院三区”,按照“地域相邻、人数相近”的原则,由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分别与5家乡镇卫生院组建成2个医共体,发挥龙头医院的引领带动作用,不断提升医共体共建单位乡镇卫生院医疗技术、管理水平及学科建设能力。今年以来,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累计选派10名业务骨干到乡镇卫生院担任副院长,抽调人员支持、支援各分院建设达280余人次;同时,加强对基层医务人员的培养、锻炼,组织19名基层人员到县级医院进修,形成“派下去帮、请上来学”的良性循环。
“我们选派了5名骨干医生到乡镇卫生院担任副院长,长期驻点帮扶,真正把技术留在基层,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县级医院的医疗服务。”息烽县人民医院医共体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邓堃介绍。
不仅如此,在深化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中,息烽县还构建起“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分级诊疗模式,让群众就医更便捷、更省心。今年以来,截至8月,全县完成双向转诊500余人次,其中分院向上转诊420余人次,总院向下转诊80余人次,实现转诊流程无缝对接。
县中医医院赴青山苗族乡义诊并赠送群众中药香囊
“以往转诊流程较为繁琐,如今通过绿色通道,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能快速对接上级医院,效率大幅提高。还对困难群众适当减免急救车费用。”县中医医院医共体办公室主任刘贤君说。
与此同时,息烽县以“一张网”推进智慧医疗建设,夯实数字健康服务基础,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养龙司镇卫生院开展手术
通过分级诊疗与远程医疗深度融合,急危重症患者得以及时救治,慢性病患者可下沉至基层卫生院接受康复管理,就医秩序更加科学有序。今年1—8月,全县乡镇卫生院共开展远程心电诊断3300余人次、远程影像诊断13000余人次。
如今,走进息烽县各个乡镇卫生院,崭新的设备、规范的科室、忙碌的医护人员,处处焕发着生机。通过“一院一特色”建设,温泉镇卫生院的中医理疗、流长镇卫生院的消化内科等特色专科逐渐形成品牌,吸引周边群众纷纷前来就诊。养龙司镇卫生院成功建成县域医疗次中心,实现外科手术“零的突破”,业务量明显提升……
石硐镇卫生院进行患者查房
借助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息烽县基层医疗环境正在深刻重塑。越来越多群众实现了“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便捷就医愿景。县卫生健康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随着医共体内行政、人员、财务、绩效、业务、药械、信息“七统一”管理机制持续完善,“小病在基层、大病到总院、康复回乡镇”的分级诊疗格局正加速构建。“将持续深化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为群众筑牢健康‘防护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主办单位:息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方式:0851-87721549 地址:息烽县永阳街道县府路27号2号楼
息烽县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黔ICP备10201081号 公安备案号 52012202006106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标识码:52012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