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聚焦息烽

贵阳息烽:猕猴桃变身“致富果”

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视力保护色:

10月,走进贵阳市息烽县温泉镇兴隆村的千亩猕猴桃基地,连绵的藤架下,猕猴桃挂满枝头,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果香。村民们提着背篓,手法娴熟地将猕猴桃采摘、装筐,欢声笑语在果园回荡,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兴隆村连绵的藤架下,猕猴桃挂满枝头。

“谁能想到,十二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山坡。那时候大家守着几亩薄田,日子过得紧巴巴。”回忆曾经,兴隆村党支部书记王正刚感慨万千。

改变出现在2014年,当时,兴隆村党支部经过专家指导和多次考察,了解到村里的土壤和气候特别适合种植猕猴桃,准备发展猕猴桃产业。

然而,推广新产业并非易事,村民们顾虑重重。为此,村里组织党员带头试种,并成立党员先锋队挨家挨户发动群众跟着干。“当时,村里6名党员试种了50亩,第二年见到效益后,村民们的积极性就上来了。”

为推动产业科学化发展,兴隆村党支部牵头组建“党员技术服务队”,采取“一名党员联系一片果园”的责任机制。党员魏明,既是基地负责人,也是技术服务队的骨干。“村民只要遇到种植难题,我们随喊随到。村里还定期邀请相关专家来现场培训,推广测土施肥、节水灌溉等新技术。”

在魏明等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下,基地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建立质量追溯体系。通过绿色防控技术,农药使用量减少30%,果实甜度得到提升。“经第三方检测,我们今年的猕猴桃糖度比去年提高了0.5%。”魏明笑着说。

村民们提着背篓,手法娴熟地将猕猴桃采摘、装筐。

产业发展,销售是关键环节。为解决“好种不一定好卖”的难题,兴隆村党支部多措并举打通销售渠道——

线上,组建电商销售团队,开设网店、开展直播带货。“通过直播能有效拓宽销售渠道。最火爆的一场直播,我们村卖了2000多斤。”王正刚介绍。

线下,党员干部分头对接大型商超和批发市场。目前,兴隆村已与省内外8家采购商建立稳定合作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兴隆村党支部还推动打造“兴隆猕猴桃”品牌,设计统一包装,申请绿色食品认证。“有了品牌,我们的猕猴桃每斤能多卖2元钱。”正在打包的村民刘大姐笑着说。

随着猕猴桃产业的发展,兴隆村党支部积极探索农旅融合新路径。今年,基地新建了观光步道、采摘体验区,举办首届猕猴桃采摘节,吸引周边游客前来体验。

“周末每天能接待200多名游客。”村民陈燕子在基地旁开起了农家乐,最多一天接待了20桌客人,收入3000多元。

产业发展最终要惠及百姓。兴隆村积极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让村民共享发展红利。目前,全村有126户参与猕猴桃种植,户均年增收2万余元,带动50余名群众就近就业。

村民王大爷算了一笔账:“我家的5亩地流转给合作社,每年租金2500元。我在基地务工每天80元,年底还有分红,一年能挣近3万元。”

产业兴旺也带动村容村貌改善,近年来,兴隆村里新建了文化广场,硬化了通组路,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成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贵州省“民主法治示范村”、贵州省乡村振兴“十县百乡千村”示范村、“全省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示范点”。

从荒山到果园,从传统种植到多元经营,兴隆村用十二年的奋斗实践,谱写了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生动篇章。

如今,兴隆村已规划好未来发展蓝图。“下一步,我们要发展猕猴桃深加工,建设冷藏库,开发果酒、果干等产品。”王正刚表示,村里还将利用猕猴桃园发展林下经济,养殖生态鸡,种植中药材,实现“一块地、多份收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网站帮助|网站声明|网站年报

主办单位:息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方式:0851-87721549   地址:息烽县永阳街道县府路27号2号楼

息烽县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黔ICP备10201081号 公安备案号 52012202006106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标识码:52012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