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0014349/2022-3257450 | 信息分类 | 息府办文件 |
文号 | 成文日期 | 2022-08-17 | |
发布机构 | 是否有效 | ||
名称 | 息府办发〔2022〕6号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息烽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2—2025年)的通知 | ||
内容概述 | 各乡镇人民政府、永阳街道办事处,县政府各工作部门,省属、市属驻县机构,县属企事业单位:《息烽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已经县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
各乡镇人民政府、永阳街道办事处,县政府各工作部门,省属、市属驻县机构,县属企事业单位:
《息烽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2—2025年)》已经县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22年8月17日
(此件公开发布)
息烽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2—2025年)
为贯彻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阳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2—2025年)的通知》(筑府办发〔2022〕7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关于体育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落实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精神和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和“强省会”五年行动,推进健康息烽建设,推进全民健身科学化进程,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推动息烽全民健身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二)发展目标
到2023年,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实现全覆盖。到2025年,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县、乡、行政村三级健身设施实现全覆盖,落实公共体育场馆(场地)免费或低收费向社会开放,推动城镇符合条件的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开放率达80%,实现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5%,力争实现每万人拥有足球场地数量达到0.8块,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以上,实现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3名以上,城乡居民《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人数比例达到92.5%,体育产业结构更加优化,体育产业初具规模。
二、主要任务
(一)加大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打造群众身边的体育生活圈,以“实施全民健身补短板工程”为抓手,围绕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盘活城乡空闲土地,用好公益性建设用地,鼓励支持以租赁方式供地,倡导土地复合利用,优先规划建设贴近社区、方便可达的全民健身中心、体育馆、社会足球场地、社区多功能球场、智能健身驿站、绿色健身步道等公共体育设施。加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器材补充、维护、更新工作,巩固提升乡镇(街道)、行政村(居)健身场地设施。增加一批乡镇(街道)老年体育健身设施。建设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到2025年全面落实新建居住区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的公共健身设施。新建、改建、扩建城市道路、公园、广场、绿地、改造棚户区、老旧小区、背街小巷、田园综合体等,按照相关规定预留文体设施用地,配建适合各类人群健身的公共体育设施,切实抓好全民健身公共体育设施“建、管、用、效”。全面推进公共体育场馆(场地)面向社会开放、推进城乡学校体育设施面向社会开放。建立健全公共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机制,探索公共体育场馆平战两用改造,做好场馆应急避难(险)功能转换预案,发挥大型体育场馆在重大疫情、避险、避灾等方面的功能作用,提升体育场馆使用效益。到2025年,新建社区多功能球场3个,智能健身驿站或百姓健身房2个,健身步道20公里,汽车露营地2个,新建室外篮球场地5个,新建或改扩建生态体育公园1个,整合资源建成足球场17块,新建健身步道不低于20公里、社区健身路径工程(或3人制篮球场地)不少于10个,提升改造县级老年体育场地设施1个,乡镇老年体育场地设施不低于3个,100%实现乡镇(街道)、行政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达8年以上)器材补充、维护、更新工作全覆盖。(责任单位: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县发展改革局、县教育局、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应急局、县规委办、各乡镇人民政府、永阳街道办事处)
(二)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开展全民健身综合性全运动会,举办全民健身单项赛事,开展线上线下全民健身活动,持续举办“百村农民”篮球赛,迎新舞龙比赛,“建强杯”拔河比赛,“五一”职工体育健身活动,8月8日“全民健身日”社会体育指导员技能展示活动。支持各乡镇(街道)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培育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品牌,打造“一乡镇(街道)一品”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品牌。持续举办西望山国际越野跑、西望山全国滑翔伞邀请赛,“希博丽雅杯”五人制足球业余赛等赛事活动。确保县级每年形成届次赛事活动不少于5次、乡镇(街道)健身活动不少于4次(其中:特色活动不少于1次)、行政村开展健身活动不少于2次。(责任单位: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县教育局、县民宗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卫生健康局、县总工会、团县委、县妇联、县残联、各乡镇人民政府、永阳街道办事处)
(三)提升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水平。实施国民体质监测、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建立息烽县各类人群不同年龄段体质监测项目库。鼓励中高端体育专业技术人才参加健身科普活动。征集推广体育科普作品,促进科学健身知识、方法的研究和普及。成立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吸纳更多具有资质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参与协会,提高指导服务率和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水平。组建息烽县全民健身指导员志愿服务队伍,开展线上线下志愿服务,推出具有息烽特色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项目,打造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品牌。到2025年建成息烽县国民体质监测站1个。(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县教育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卫生健康局、团县委)
(四)激发体育社会组织活力。完善以县级体育总会为枢纽,各级各类单项、行业和人群体育协会为支撑,乡镇(街道)体育组织为主体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重点加强乡镇(街道)体育组织建设,鼓励体育总会向乡镇(街道)延伸、各类体育社会组织下沉村(居)。加大政府购买体育社会组织服务力度,引导体育社会组织参与承接政府购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对队伍稳定、组织活跃、专业素养高的“三大球”、棋类、跑步、羽毛球、乒乓球、骑行、健身操舞、太极拳(剑)、健身气功等自发性全民健身社会组织给予场地、教练、培训、等级评定等支持。将运动项目推广普及作为单项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的主要评价指标。全县每年培训(含送培)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不少于200名;到2025年新增老年健身站点20个,新增县级体育社会组织不少于5个,新增乡镇(街道)级体育社会组织不少10个。(责任单位: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县民政局、县财政局、县市场监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永阳街道办事处)
(五)促进重点人群健身活动开展。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开展适合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体育赛事活动。推广适合老年休闲健身项目,组织开展适合老年人参与的赛事活动。完善公共健身设施无障碍环境,开展残疾人康复训练器材进社区、健身方法进家庭、康复指导进家庭“三进”服务,举办残疾人康复健身活动。推广普及广播体操、工间操等体育活动。扶持推广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举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赛事活动。结合乡村振兴推进,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全覆盖,推动农民、妇女等人群健身活动开展。合理调整适合未成年人使用的设施器材标准,在配备公共体育设施的社区、公园、绿地等公共场所,配备适合未成年人大动作发展、老年人健身、残疾人康复和身体锻炼的设施设备。(责任单位: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县民宗局、县教育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卫生健康局、县总工会、县妇联、县残联)
(六)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运动项目产业,积极培育户外运动等体育产业,催生更多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在繁荣体育竞赛表演产业方面,立足县“一场一馆一中心一园”体育场馆设施现状和服务能力,培育打造具有息烽特色,在省市乃至全国有较高知名度的体育精品赛事,进一步增强城市活力,提升城市影响力。利用新建场馆举办(承办)篮球、羽毛球、乒乓球、足球、游泳等国家、省、市大型赛事。全力办好西望山国际越野跑挑战赛、西望山全国滑翔伞邀请赛等彰显地方特色的体育赛事。利用环团圆山大道、同城大道南段至南山驿站,举办马拉松赛事。在壮大户外体育运动休闲产业方面,充分利用西望山、乌江峡、南山驿站生态体育公园、南山天沐温泉等景区景点自然环境、人文资源和地理优势,积极培育创建设施齐全、各具特色的运动休闲区(基地)。借助西望山原始森林资源,积极开发登山、野营、穿越等休闲运动。全力打造乌江峡景区、大塘渡、翁舍河坝、黄沙出水洞等运动休闲露营地。依托西望山滑翔伞基地,推动发展动力伞、滑翔伞等低空飞行休闲运动。借助南山温泉、南山驿站生态体育公园优势资源,发展康体养生。依托渔简河、底寨河、潮水河等河流资源,打造休闲漂流等水上休闲运动。到2025年培育1—2个山地户外露营基地,培育1—2家具备政府购买服务条件的体育企业,力争创建1个体育产业示范基地或项目,促进体育健身休闲消费不断升级。(责任单位: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县自然资源局、县水务局、县旅投公司、县农投公司、各乡镇人民政府、永阳街道办事处)
(七)推进全民健身融合发展。
1.深化体教融合。加强青少年体育,关爱青少年体质健康,树立青少年终身体育理念,高质量完成体育教学,让学生真正掌握1—2项运动技能,利用体育锻炼干预青少年近视、肥胖等措施。规范青少年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引导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抓好青少年体育人才储备,举办单项运动项目业余联赛,落实竞技体育人才“选星计划”,为体育强国贡献息烽力量。到2025年,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设游泳课,全县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合格率达到90%以上,常年参加业余训练的学生人数超过800人,新增市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不少于2个,创建各级体育传统特色学校不少于5所。(责任单位: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县教育局、县民政局)
2.推动体卫融合。探索建立体育和卫生健康等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运动促进健康模式。推动体卫融合服务机构向基层覆盖延伸,支持在社区医疗卫生机构中设立科学健身门诊。开展体卫融合发展典型经验交流,推进体卫融合理论、科技和实践创新,推广常见慢性病运动干预项目和方法,打造以“养生养心养神”为主题的康体养身品牌。到2025年,打造和培育一批体卫融合发展典型,推广一批常见慢性病运动干预方法及“运动处方”。(责任单位: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县卫生健康局)
3.促进体旅融合。依托西望山、乌江峡、南山天沐温泉等旅游资源,普及推广山地户外、低空飞行、水上休闲运动、康体养生、自行车、汽车摩托车等户外运动项目。扶持推广青山苗族乡蒙待央、苗家梦、武术、陀螺、押架等民族传统体育表演项目,建设完善相关设施,拓展体育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体育旅游精品赛事、精品线路和示范基地,培育体育旅游市场主体,以赛事为纽带,弥补旅游短板,增大流量,发展赛事经济,助推体育旅游产业协同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到2025年,力争建成1个体育旅游示范基地,打造1—2条特色体育旅游线路,培育2个以上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体育品牌赛事或活动,培育1家具有影响力的体育旅游企业,提升息烽山地体育旅游影响力和知名度。(责任单位: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县发展改革局、县民宗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乡村振兴局)
(八)加快全民健身智慧化升级。将县级大型公共体育健身场馆纳入贵阳市智慧体育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构建省市县三级联动的智慧服务体系,为群众健身提供更加全面、便利的场馆预订、赛事预约、健身指导、体育消费等服务。推进市县两级公共体育场馆及体育设施数字化升级改造,推动生态体育公园智慧化建设,新建一批智能健身驿站。到2025年,新建百姓智慧健身房不少于3个,数字化升级改造智慧化公共体育场馆不少于1个。(责任单位: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县工业和信息化局)
(九)营造全民健身社会氛围。普及全民健身文化宣传,加大全民健身公益广告创作和投放力度,弘扬体育精神,讲好群众身边的健身故事,探索与省外友好城市、省内各市县共同举办全民健身赛事活动,“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促进体育文化对外开放和交流。到2025年,争取1—3次全国或全省范围参与的全民健身交流活动。(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融媒体中心、县文体广电旅游局)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做好全民健身工作,发挥县级全民健身工作联席会议的作用,推动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全民健身工作机制。县文体广电旅游局要会同有关部门对各乡镇(街道)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跟踪评估和督促指导。将重点工作纳入政府年度综合目标考核。
(二)强化政策保障。各乡镇(街道)、有关部门要完善以促进全民健身为重点的公共财政投入机制,加大对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资金投入,安排体育专项引导资金推进全民健身事业发展,增加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范围和数量。拓宽社会资本投入全民健身事业渠道,多渠道筹措资金推动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
(三)壮大人才队伍。各乡镇(街道)、有关部门要创新全民健身人才培养模式,加大体育传统特色学校、业余训练网点校运动队建设力度,大力培养体育教师和教练员队伍,推进指导群众健身的教练员职称评定工作。加强健身指导、组织管理、科技研发、宣传推广、志愿服务等方面的人才培养供给。畅通各类培养渠道,扶持退役运动员开设青少年校外体育项目培训机构。引导扶持社会力量参与全民健身人才培养,形成多元化的全民健身人才培养体系和科学评价机制。
(四)强化风险意识,加强全民健身安全保障。各乡镇(街道)、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各类健身设施的安全运行监管,鼓励在公共体育场馆配置急救设备,确保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开放服务达到防疫、应急、疏散、产品质量和消防安全标准。建立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安全防范、应急保障机制,建立户外运动安全分级管控体系。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加强全民健身相关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和个人信息保护。坚持防控为先,坚持动态调整,统筹赛事活动举办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五)突出监管评估。各部门根据各自工作职责,切实履职,主动配合体育部门建立完善全民健身统计制度,定期开展体育场地普查、体育产业统计、国民体质监测和全民健身状况调查数据分析。采取第三方评估和全民健身满意度调查等评估手段,每年度开展实施效果评估,并向社会公布。
主办单位:息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方式:0851-87721549 地址:息烽县永阳街道县府路27号2号楼
息烽县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黔ICP备10201081号 公安备案号 52012202006106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标识码:52012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