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0014349/2025-997646 信息分类 息府办文件
文号 成文日期 2025-07-21
发布机构 是否有效
名称 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25年度息烽县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内容概述 各乡镇人民政府、永阳街道办事处,息烽经开区管委会,县政府各工作部门,省属、市属驻县机构,县属企事业单位:《2025年度息烽县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已经县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25年度息烽县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发布时间: 2025-07-23 字体:[]

各乡镇人民政府、永阳街道办事处,息烽经开区管委会,县政府各工作部门,省属、市属驻县机构,县属企事业单位:

《2025年度息烽县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已经县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息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5年7月21日

(此件公开发布)

2025年度息烽县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扎实做好2025年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贵阳市“十四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25年度贵阳市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等规定和国家、省、市部署安排,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2024年地质灾害概况

2024年,全县未发生地质灾害灾险情,未造成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全县共发送黄色预警信息15条、蓝色预警信息69条,全县开展地质灾害巡排查1.15万人次,组织13处风险隐患点26户81名受威胁群众紧急避险。建成自动化监测点41处,安装监测设备213台。

经2025年汛前排查,息烽县在册管理地质灾害隐患点45处(滑坡33处、崩塌11处、不稳定斜坡1处),滑坡、崩塌为最主要的两种地质灾害隐患类型,共占灾害点总数的97.7%,威胁414户1728人,潜在经济损失6850万元;风险斜坡86处,影响763户2993人,影响财产达9177万元。

二、2025年地质灾害发展趋势预测

(一)总体趋势

根据气象部门2025年降雨趋势预测,结合息烽县地质环境特征、地质灾害易发分区情况及工程活动特征等因素分析,2025年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仍然十分严峻。

(二)重点防范时段

5月至9月降水集中期是全年地质灾害防范重点时段,其中5月至7月是高峰时段,强降水过程的极端性特征明显,部分地区降水累积放大效应会加剧地质灾害风险,8月至9月是次高峰时段。预计2025年气候年景总体偏差,降水集中,汛期总体旱涝并存,极端天气事件将呈现多发强发态势,应全年防范。

(三)重点防范空间

根据我县降雨趋势、地质环境特征、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情况以及全县地质灾害风险普查成果等因素分析,2025年息烽县需做好以下重点防范空间区域:

1.县境内乌江库区沿岸;

2.鹿窝镇、西山镇;

3.县境内各地下开采矿区,团圆山环线、鹿马公路、金马公路沿线等区域。

(四)重点防范领域

经研究分析,2025年全县地质安全隐患重点防范领域如下:

1.不合理的人为切坡工程活动、人为形成的高陡边坡区域;位于斜坡地带、人口密集的村寨,特别是临坡、临水、临崖的区域;农村切坡建房、易地移民搬迁安置点及其周边区域。

2.城镇住宅小区,尤其临近山体老旧住宅小区。

3.各类公园、旅游景区、风景名胜区、集市、学校、医院、养老院、宗教场所等人群密集区。

4.重要水库、河流、山洪灾害危险区及水利基础设施周边区域。

5.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工程项目周边区域,包括人防工程、地下管道(网)、地下停车场等。

6.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农村公路、铁路、桥梁、隧道等交通基础设施,城市道路等市政基础设施,特别是工程切坡路段。

7.变电站、输电线路、油气管道等能源基础设施。

8.通信基站、通信线路等通信基础设施。

9.采矿工程活动较为强烈区域。

10.在册地质灾害隐患、风险斜坡及周边区域。

11.已建和在建工程、野外建筑施工项目营地及周边区域;高陡斜坡下、泥石流沟谷区的临时场地、工棚及其他生产生活区;地质灾害易发区内可能引发人为地质灾害隐患的违章建筑、违法施工、违法堆放。

三、2025年地质灾害防治任务及措施

(一)全面查找风险隐患,压实部门防治责任。一是强化政府主体责任落实。乡镇(街道)要强化主体责任落实,特别做好基本的人、财、物措施保障,确保“一点一预案”“四级包保”“双监测员”等防范措施落实落细。二是不断深化调查评价。县自然资源局要充分利用技术保障单位力量,进一步摸清风险隐患底数,动态更新地质灾害隐患台账,实时上传省地质灾害防治指挥平台纳入台账管理。三是强化行业主管部门隐患排查。行业主管部门要树立从季节性转变为全年性的地质灾害防范意识,严格落实“管行业必须管地灾”的部门监管职责,对照全县重点防范领域,组织、督促本领域建设、管护单位开展排查整治并严防严控工程活动诱发地质灾害。四是强化责任认定。各部门要严格区分地质灾害与安全生产,杜绝将安全生产隐患认定为地质灾害逃避责任。对经责任认定确属工程建设引发地质灾害的,按照“谁引发、谁治理”原则,行业主管部门要督促责任单位开展治理消除隐患,并对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

(二)进一步夯实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地灾防范能力。一是强化会商研判预警。以气象预警为先导,建立地质灾害预警机制,县级自然资源、应急、气象等部门要通力合作,及时会商研判,并做好预警响应和跟踪核实处置工作。二是强化人技双防建设。乡镇(街道)要定期对群测群防人员开展督导,确保隐患点监测人员、风险斜坡巡查人员及相关防灾人员履职尽责。三是强化“技防”建设。加快推进自动化监测建设,做好已建监测设施运维,及时开展现场核实处置并反馈。

(三)强化项目管理,消除地灾隐患。地质灾害隐患重在防,根在治。一是加强项目储备。要结合汛前地质灾害隐患点风险评估报告,充分论证研判,做好项目谋划储备,精准安排项目,按要求纳入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库。二是强化项目管理。要加强历年已实施及正在实施的地灾防治项目管理和提高资金执行率,形成项目常态化“清零”制度,最大限度发挥财政资金效益。三是强化避险搬迁。根据轻重缓急确定搬迁对象,因地制宜选择搬迁安置方式,必要时可跨区域审批宅基地,全力推进避险搬迁,特别是极高风险隐患点要按照“先避险后搬迁”要求,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2025年地质灾害避险搬迁目标任务。

(四)夯实防范基础,提升防灾避险能力。一是加强宣传。各部门要结合“安全生产月”等宣传日开展线下地灾防治宣传。同时,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平台开展防灾救灾知识线上宣传。二是加强业务培训。县自然资源局要在汛前组织开展至少1次地质灾害基础知识及防灾业务培训,提升各级防灾人员业务能力。乡镇(街道)要加强巡查监测人员管理,针对职责不清或新更换人员要及时开展培训,确保能胜任巡查监测工作。三是加强避险演练。乡镇(街道)要按照“一点一演练”要求,发放“防灾明白卡”和“避灾明白卡”,优化群众撤离路线和安置场所,完善“叫醒”“叫应”机制,对所有存在固定威胁对象的在册地质灾害隐患点完成避险撤离演练,进一步增强干部职工及受威胁群众应急避险意识及避险应急处置能力。

(五)强化源头监管,规范项目建设。一是强化建设项目源头管控。各相关单位、部门要督促项目建设单位严格执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切实增强风险源头管控。二是强化地质灾害危险性成果运用执行。对防范措施未落实或验收不合格的,主体工程不得竣工验收投入生产或使用。

(六)高效开展避险处置,全力保障安全。一是加强值班值守。乡镇(街道)、各相关部门要严格执行值班制度,在重要节假日、重要活动和特殊气候时段强化调度,快速处置灾险情,在规定时限内进行紧急信息报送。二是落实预警叫应机制。乡镇(街道)、各相关部门要落实汛期灾害预警叫应“211”工作机制,特别是老弱群体避险转移帮扶措施,突出夜间、强降雨期间重点时段预警与应急响应措施闭环。三是强化避险处置。乡镇(街道)、各相关部门要坚决执行避险转移指令要求,严格落实地质灾害避险撤离“3+1”工作要求,做好已避险撤离人员生活、医疗等服务保障和撤离危险区域安全管控,危险解除前坚决不能回流。

(共印60份,其中电子公文40份)

文字解读

图片解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网站帮助|网站声明|网站年报

主办单位:息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方式:0851-87721549   地址:息烽县永阳街道县府路27号2号楼

息烽县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黔ICP备10201081号 公安备案号 52012202006106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标识码:52012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