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解读回应 » 政策解读

解读《2025年度息烽县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视力保护色:

一、为什么要强化地质灾害认定?

地质灾害属于自然灾害,因地质作用产生,有相对固定的威胁对象。为依法依规推进地质灾害隐患综合防治,需严格区分地质灾害与安全生产隐患。县级自然资源部门对疑似地质灾害隐患初步核实后须由市级复核确定,严禁随意将其他安全隐患纳入地质灾害隐患台账。

二、为什么要制定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气象、应急、发展改革、住房城乡建设、水务、交通运输等部门依据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拟订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每年发布一次。按照《2025年度贵阳市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明确的防治任务,结合实际修订完善《2025年度息烽县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研判本年度地质灾害发展趋势,列明全县重点防范时段、重点防范空间和重点防范领域,提出重点防治任务和措施,指导各级各部门全力做好地质灾害防治,特别把防范地质灾害作为防汛工作的重中之重,坚决守住不发生重特大地质灾害的底线。

三、息烽县地质灾害现状是怎样?

截至2025年5月30日,全县在册地质灾害隐患点45处(滑坡33处、崩塌11处、不稳定斜坡1处),滑坡和崩塌是我县地质灾害隐患的主要灾种,威胁414户1728人生命财产安全,潜在经济损失约6850万元;风险斜坡(尚未发生异常变化,但具备孕灾条件的斜坡)96处,影响763户2993人,影响财产达9177万元。需说明的是,地质灾害风险隐患数量是动态变化的,可能因排查新增或因治理搬迁核减。

息烽县全域范围属于地质灾害易发区,中、高易发区占比约50%。由于近年来局部地区极端强降雨天气不断出现,加之大量的工程建设、农村切坡建房、矿山开采以及周边常常发生地震等对地质环境破坏和扰动不断加剧,我县突发地质灾害呈高发频发态势,防控形势十分严峻。各行业部门、人民群众要重点关注,应尽量避免在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开展工程建设。

四、息烽县地质灾害发展趋势怎么样?

根据县气象部门2025年降雨趋势预测,结合息烽县地质环境特征、地质灾害易发分区情况以及工程活动特征等因素分析,2025年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仍然十分严峻。预测灾害险情类型以滑坡、崩塌为主,规模以小型和中型为主。预测5月~9月降水集中期是全年地质灾害防范重点时段,其中5月-7月是高峰时段,强降水过程的极端性特征明显,部分地区降水累积放大效应会加剧地质灾害风险,8月-9月是次高峰时段。预计2025年气候年景总体偏差,降水集中,极端天气事件将呈现多发强发态势。人类工程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受气候因素和人工活动双重影响,在枯水季节也可能发生,应全年防范。预测全县重点防范区域在鹿窝镇—西山镇一带。

五、什么是地质灾害防治部门责任制度?息烽县地质灾害重点防范领域有哪些?

当前,国家、省、市地质灾害防治总体部署要求为:自然资源部门是地质灾害防治总体牵头部门,负责整体地质灾害防治组织、协调、指导、规划和监督工作,各行业监管部门按照“管行业管地灾、管业务管地灾、管生产经营管地灾”原则负责组织对本部门管辖范围内地质灾害隐患进行排查、巡查、复查、监测和治理。由于人为工程活动引发地质安全隐患险情已成为重点防治领域,根据贵阳市提出的地质灾害重点防范领域及防灾减灾有关工作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经研究分析,2025年全县地质安全隐患重点防范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一是高陡边坡区域、斜坡地带的人口密集村寨,农村切坡建房、易地移民搬迁安置点等;二是城镇住宅小区尤其是临近山体老旧住宅小区;三是各类旅游景区、集市、学校、医院、养老院、宗教场所等人群密集区;四是采矿工程活动较为强烈区域;五是已发现地质灾害隐患、风险斜坡;六是已建和在建工程、野外建筑施工项目以及可能引发人为地质灾害隐患的违章建筑、违法施工、违法堆放;七是重大基础设施周边区域。各行业主管部门要树立从季节性转变为全年性的地质灾害防范意识,严格落实部门监管职责,对照全县重点防范领域,组织、督促本领域建设、管护单位开展排查整治并严防严控工程活动诱发地质灾害。

六、2025年我县地质灾害防治的主要任务和措施是什么?

坚持工程治理和避险搬迁相结合,转变防治管理方式、狠抓治本上下功夫,从“查、防、治、避、救、宣”方面狠抓落实,高质量推动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工作。查,即聚焦人员聚集区和地灾高易发区,明确相关行业监管部门职责由其组织督促开展管辖领域地灾隐患排查;为加大现有风险隐患管控力度,本年度明确于2025年11月底前对已查明的地质灾害隐患与风险斜坡实施更新调查工程,进一步摸清极端强降雨条件下风险隐患底数。防,即主动防范,将地质灾害隐患点纳入台账管理,落实“一点一预案”“四级包保”“双监测员”“隐患点全覆盖避险演练”等防范措施。要强化监测预警,及时会商研判预警,加强风险隐患的巡查人员、监测人员“人防”管理和自动化监测“技防”建设管护,做好响应和跟踪核查处置。治,即主动开展工程治理消除隐患,还要在治理中统筹对已造成损伤的房屋进行修缮,确保群众住得安全。避,即省、市今年明确地质灾害避险搬迁是治本之策,原则上对全县不适宜工程治理的地质灾害隐患全部纳入避险搬迁计划,应搬尽搬。要尽早启动避险搬迁,特别是极高风险隐患点要按照“先避险后搬迁”要求在年内必须完成搬迁。救,即当地质灾害发生后立即组织科学救援,最大限度减少伤亡。要高效开展避险处置,加强值班值守,落实汛期灾害预警叫应“211”工作机制,落实直达基层责任人的临灾预警“叫应”和跟踪反馈机制,严格落实地质灾害避险撤离“3+1”工作要求。宣,即结合“防灾减灾日”等开展防灾救灾知识宣传,推动形成全民防灾新格局,有效提升群众识灾、防灾、自救、互救能力。

七、为什么本年度方案要强化工程建设活动地质灾害防范?

由于近年来全县工程建设活动频繁,人为工程活动引发地质灾害呈上升趋势,故有必要将地质灾害防治关口前移,由传统的被动防灾转变为在事前主动避灾。各地各部门及各建设单位要切实提升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其成果运用的意识,强化公路、铁路、切坡建房、项目建设等工程活动的地质灾害风险源头管控。要严防严控本领域工程建设活动诱发地质灾害,加强新建、在建工程建设管理,督促建设单位严格执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与主体工程设计、施工、验收“三同时”制度,对防范措施未落实或验收不合格的,主体工程不得竣工验收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经责任认定属工程建设引发地质安全的,要按照“谁引发、谁治理”原则督促责任单位落实防范措施。

图片解读

文件原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网站帮助|网站声明|网站年报

主办单位:息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方式:0851-87721549   地址:息烽县永阳街道县府路27号2号楼

息烽县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黔ICP备10201081号 公安备案号 52012202006106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标识码:52012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