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强化历史文物保护力度。一是对已划定并公布了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25处文物保护单位树立保护标志碑。利用5.18国际博物馆日、6月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文化节日,大力宣传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等文物保护知识。二是加快推项目建设,目前,马鞍山红军临时指挥部旧址修缮工程基本完工;南渡乌江纪念广场提升改造项目其他项目已基本完工,水电的管道正在预埋,管理用房正在盖瓦;江口至罗家山红军长征健身体验步道已全部修建完成,正在安装安全护栏、公共厕所。三是由县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县文物管理所等部门组成检查组,平均每年出动检查人员100余人次,检查50家次,认真排查各类文物安全隐患,确保消防安全不留死角。
二、强化地方文化挖掘整理。依托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红色文化品牌,推进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精神提炼,深入挖掘集中营和乌江峡红色史实,编辑长达357页18万字的基地教材《组织起来的力量》一书。组织专家学者对民间劝善唱书、川苗打老牛、青苗亚鲁王、苗族鸡卦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挖掘收集调查整理,对息烽造纸技艺、龙灯制作技艺等项目进行抢救性保护,积极开展项目申报。截至目前,共成功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8项,市级10项,县级48项,省级传承人3人,市级传承人4人,县级传承人58人。2021年,已申报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17项,传承人9人,正在等待下发正式文件。
三、强化地方文化宣传推广。加强艺术创作和文艺培训,定期到社区、村居、学校企业和民间文化社团进行文艺指导和培训,开展各类文化活动40余次,中国·堡子半边天文化陈列馆孕育出极具时代特色的“半边天文化”,免费接待人次达7000人次。投入1.2万元拍摄微视频,推出情景话剧、电视剧、微电影、花灯戏剧等红色文创产品20余个。同时利用县文化活动中心宣传栏,分批次、分内容对息烽地方特色文化进行宣传,增加广大群众了解、接触我县地方文化的渠道,实现线上线下全方位宣传推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主办单位:息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方式:0851-87721549 地址:息烽县永阳街道县府路27号2号楼
息烽县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黔ICP备10201081号 公安备案号 52012202006106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标识码:52012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