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中国人能吃、敢吃,什么飞禽走兽、山珍海味、螟虫蛆蛹,动物的脏、腑、屎,植物根、茎、叶,直至有毒的蛇、蝎、蟾之类,无一不可以入口;甚至有人极言,有脚的板凳中国人不吃,有翅膀的飞机中国人不吃,此外还有什么中国人不吃的东西呢。
这话我同意,说明了中国人会吃,是有文化的表现;因为饮食文化是一切文化的根。食物是生命的支撑,是人的生存的需要。“民以食为天”,没有了食物生命就不可持续,还侈谈什么饮食文化;没有了饮食文化,其他的一切文化都会失去营养,不能成活。由此可见食物的重要,可见会吃的重要了。
因此可以这样说,有了饮食这个起码的基础,才有了追求生活情趣的可能。所谓温饱思淫欲,说的就是吃饱了穿暖了才会催生其他的想法和愿望,因此才能去努力地工作,更高地追求,滋味地生活,也因此才有能力创造出其他丰富灿烂的文化。
人长一张嘴,舌有五味蕾,咀嚼千千物,乐享说滋味。我们种植食物、烹饪食物、品尝食物,并且对食物充满着敬意,这大概就是所谓的饮食文化了。食物供给我们营养,让我们生命可持续,假如我们还对食物漫不经心的话,辜负了我们面前的食物不说,也就不可能创造催生出璀璨的并且让我们引以为傲的饮食文化了。
但是,任何事物总得有个度,面对食物也一样,努力追寻滋味的同时也应有所节制。老子说,味无味。嚼了嚼,觉得很有味。然而,要能够“味无味”,又谈何容易。当我们解决了温饱问题以后,我们听到的是什么东西是多么多么好吃,一味地对“味”津津乐道;我们看到的是什么东西好吃于是就吃什么,一味地追求“有”味,这就“过”了。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什么都吃遍了,吃什么都觉得没味道了,啊呀,大概只有人肉才好吃了,娃娃的肉可能更好吃,而且要蒸了吃才原汁原味吧。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话被一个叫易牙的厨子听见了,他竟然把自己的孩子杀死蒸了献给齐桓公吃,以博得齐桓公的欢心、信任。最后齐桓公却是死在了易牙这些奸人的手中,而且还是被饿死的。齐桓公是个美食家,又是国君,世上什么都吃过了,最后竟是被饿死的,这实在有讽刺意味,这就是过度追寻滋味的下场。
从养生学的角度讲,粗茶淡饭可能更好。从无味中吃出味来,或者说,无味的东西实则最有味。有好事者作过统计,中国历史上明确有生卒年月记载的皇帝是二百零九位,他们的平均年龄是三十九岁。他们为什么都如此短命,其中很多的短命皇帝大概都是一味地追寻滋味,最后反被滋味耗费了自己的生命。
味无味,真是高级智慧,是大境界。太在意吃了,并不是一件好事,小则误了健康,大则江山不保。我们创造的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是用来享受的,而不应反让它来耗费我们的生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主办单位:息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方式:0851-87721549 地址:息烽县永阳街道县府路27号2号楼
息烽县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黔ICP备10201081号 公安备案号 52012202006106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标识码:52012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