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洪的基础设施完善了,出门方便了,就近务工工资也高。”息烽县石硐镇大洪村村民陈荣志说。陈荣志是一位布依族同胞,老家一直在居住在大洪村,几代人都是农民。在陈荣志的印象里,在爷爷那一辈,居住的房屋是土墙房,到处都是泥泞路,凸显着“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的景象。如今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陈荣志自己修建了房屋,已住进了两层宽敞的平房。
大洪村地处息烽县石硐镇西部,是一个边远、贫困的少数民族杂居村。全村仅有耕地2493.27亩,森林面积7267亩,辖10个村民组398户1098人,其中以布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64%。大洪村是贵阳市的20个极贫村,为切实有效推进脱贫攻坚工作,该村紧密结合精准扶贫相关精神,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因地制宜,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实现了贫困村的华丽“碟变”。
“猕猴桃的规模很大,既能在园区里面务工,还能居家过日子。”正在猕猴桃园区务工的村民黄成明说。扶产业就是扶根本,息烽县紧紧抓住产业发展的“牛鼻子”,结合大洪村的土地资源实际,以“三变”改革为抓手,通过引进贵州中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入住,从2015年底,开始流转农户土地发展猕猴桃生产,让农民们的资源变成了资产,目前为止,在大洪村已经发展到2700余亩。
“既不让土地闲置,还可以参与公司分红。”刚从公司领取分红资金出来的村民陈荣义说。农户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给贵州中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后,公司按照合作协议进行分红,2017年开始分红至今,村集体收入分红资金24万余元,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已获得分红43万余元,赢得民心稳定了民心。在全村64%的少数民族同胞中,有近20%的民族同胞将土地流转给企业,如今的民族同胞,已是荷包鼓鼓、笑口常开。
“再在园区打两年工后,要在现有两层平房基础上,再修一层。”村民陈荣志说。目前在园区务工的村民有近800人,大部分为少数民族群众,人均收入达4000元。
“在产业基本覆盖、基础设施基本完善、群众生活越过贫困线向小康迈进的基础上,继续发展产业,继续完善基础设施,下大力气抓基层党的建设和社会治理,通过一年的努力,完成产业结构调整目标,实现产业全覆盖”。大洪村党支部书记周恒恒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主办单位:息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方式:0851-87721549 地址:息烽县永阳街道县府路27号2号楼
息烽县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黔ICP备10201081号 公安备案号 52012202006106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标识码:52012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