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资源是鲜活的历史,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贵阳市各地充分挖掘利用红色资源、发展红色旅游、开展红色教育,因地制宜地开展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活动,讲好红色故事,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从中汲取红色力量、传承红色基因。全市各地积极将红色资源融入党史学习教育,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针对性、实效性,进一步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讲好红色故事
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
在绿荫掩映下,息烽县永靖镇美丽南山田园综合体内一栋古色古香的传统四合院格外醒目,穿过一条由五个红星组成的“星光大道”,便进入了南山红色书院。
南山红色书院分上下两层楼,一楼设有会议室、教室,可开展各类宣讲、培训;二楼设有红星照耀、烽火旗帜、传承不息3个智慧数字展厅。
息烽县以创建红旅融合党建示范带为契机,将南山红色书院纳入“红色息烽、坚强堡垒”党建示范带创建内容,并把红色故事有机融入到参观体验游中,依托红色资源推进党史学习教育。
为了让党史学习内容“声”动起来,培训课程“活”起来,永靖镇不断探索创新,突出数字化、智慧化、互动化,精心打造网络学习平台,在南山红色书院通过音频课程与图文介绍相结合的方式,全景式为参观者再现了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千难万险,最终取得长征胜利的宏伟历史画卷;通过与喜马拉雅贵州公司合作,推出了息烽红色文化传播新窗口——喜马拉雅有声图书馆,并制作了80余个有声故事。
“如今,党员干部和群众在南山田园综合体,不仅可以赏花、探险、泡温泉,还可以接受红色教育,只要打开手机扫描二维码,启动小程序,便可收听到‘小萝卜头’宋振中、魔窟里的秘密党支部等红色故事。”永靖镇组织委员李永莎说,息烽是一片红色热土。这些年,永靖镇通过党建引领发展,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和民生改善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这是息烽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合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用好用活红色资源,让百年党史入脑入心,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挖掘红色资源
让革命遗址变生动课堂
自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修文县以打造一批红色文化教育阵地为载体,深入挖掘本地红色资源,让红色文化在修文不断迸发出生机与活力。
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进入修文县六屯镇,并留下了宿营地遗址“月华山”、大量革命标语以及4公里多长的步道遗址;1936年2月,红二、六军团击退索桥守敌,从索桥过河,在索桥村留下许多故事和红色遗迹。
为保护与传承红色文化资源,近年来,修文县沿着红军长征在修文的行经历程,结合全省打造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着力打造一批红色文化教育阵地,取得明显成效。
在大木村,该地依托“红军标语”和丰富的民族文化,打造了“红色大木”旅游品牌,并提升改造大木红军文化广场,以雕塑、浮雕等形式还原长征场景、展现红色文化。目前,大木村已经规划了“月华寺——小木——红军文化广场”红军路维护项目、红色文化展陈馆项目、红军防御战壕项目等建设,积极打造大木村教育基地。截至2020年,共有来自省内外的500多批次4万多人次党员干部及研学人员来到大木村体验红色文化,大木村已经逐渐成为广大游客必到的红色旅游目的地。
索桥村今年初启动了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建设,通过充分挖掘红军长征在索桥渡口发生的感人故事和索桥村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目前,已深入挖掘出村民配合搭建渡河便桥及帮助红军渡过索桥等12个红色文化故事,制作“红军抢渡猫跳河索桥”“谷堡镇索桥村传承红色基因长征路上再出发”2个红色文化宣传视频。
此外,修文县还积极提升改造修文县革命烈士陵园,充分运用好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阳明洞”,因地制宜开辟“第二课堂”,让革命遗址变生动教室。同时,修文县启动《中国共产党修文县历史(1921—2020)》编写出版工作,记述中国共产党在修文的革命史、建设史、奋斗史。积极打造修文县教育馆,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修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截至目前,修文县各单位依托大木红军广场、索桥渡口、烈士陵园等县内红色资源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现场教学91场次,覆盖6389人。
发展红色旅游
传承红色基因推动产业发展
最近,白云区牛场布依族乡石龙村村民王俊有点忙,由于村里红色旅游越来越红火,他家刚开的农家乐订单已排满。“石龙村搞红色乡村旅游以来,来石龙的人越来越多,村里越来越热闹。我本来在外面打工,现在也回乡开农家乐了。”王俊说。
石龙村是牛场布依族乡最偏远的少数民族村寨之一,位于云雾山脉,森林覆盖率达68%,全村下辖石坎组、白岩寨、火烧寨、大木厂4个村民组。过去,由于村“两委”思路滞后、无村集体产业、交通条件不好等原因,石龙村曾被列为贵阳市低收入困难村。
近年来,在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帮扶下,石龙村从党支部建设抓起,在夯实基层堡垒的基础上,带领农户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先后发展了石龙长生椒、脆甜柿、林下生态土鸡养殖等产业。2020年初,驻村工作组在走访中了解到,红军长征实施“佯攻贵阳”之计时,一支队伍曾经过石龙村,在牛场布依族乡石龙、黄官、落刀等村寨活动,开展“打土豪、分盐粮”等工作,与当地少数民族群众结下了军民鱼水情。
何不充分挖掘利用红色资源推动石龙乡村振兴呢?思路一出,说干就干。石龙村以党支部为轴心,升级打造了红色文化党建活动基地,以红色资源为线,串联整合石龙的民族民俗资源、生态产业资源,提出了打造集农业观光旅游、民族红色文化传承等多种业态于一体的红色乡村旅游发展思路,一方面传承红色基因,另一方面助力该村产业发展、村民致富。
“我们以石龙红色文化党建活动基地为依托,推出了‘红军长征过河爬山’重走长征路体验线路、‘军民鱼水情’布依民歌文化体验项目等红色旅游项目,还有唱一首红歌、重温入党誓词、参观一次民族文化馆等特色系列活动。”石龙村第一书记吴翔宇说,通过深挖民族文化和红色文化内涵发展红色乡村旅游,带动了采摘农业、观光农业等,以党建引领点燃乡村振兴“红色引擎”。
石龙村自去年7月发展红色旅游以来,截至今年6月,共接待全省各级党组织174个、党员3880余名;红色旅游带动村集体增加收入41万余元,惠及全村198户826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主办单位:息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方式:0851-87721549 地址:息烽县永阳街道县府路27号2号楼
息烽县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黔ICP备10201081号 公安备案号 52012202006106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标识码:52012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