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4月1日,中央红军南渡乌江进入息烽境内,朱德总司令在流长发布了“佯攻息烽县城,掩护主力通过川黔公路”的命令。部队出发前,有人发现卫生员李淑华没有归队。问明情况后,团长命令通讯员陈喜东骑马迅速接回李淑华,争取在盘脚营赶上队伍。
李淑华去了哪里呢?
原来,4天前,中央红军在突破梯子岩天险与敌人激战时,忽然听到岩下江边一座茅屋里传出凄厉的哭声,五连连长立即派三班长带着全班战士去了解情况。
梯子岩渡口
原来这户金姓穷苦人家,儿媳临盆难产,从头天日暮到第二天中午,一直生不下来,痛得满床打滚。突然媳妇停止了呻吟。王氏感到不妙,抱着奄奄一息的儿媳嚎啕大哭起来。
战士们跑回部队报告连长,连长向团部作了紧急汇报,团长果断地派通讯员陈喜东护送卫生员李淑华、徐芸芸前往老乡家救人。
三人赶到老乡家,孕妇因失血过多已严重休克。李淑华在徐芸芸协助下,对孕妇实施一系列救治催生手术……孕妇醒了,并于下午7点多钟产下一名女婴。
王氏向三名红军跪下:“感谢老天爷派来三个菩萨,救了我家媳妇呀。”三人扶起老人说:“大娘,我们不是菩萨,我们是红军,是专门救穷苦人的。”老人连声说感谢红军,并请红军为孙女取名。陈喜东乐呵呵地说:“好哇,那就叫她金小红吧。”婆婆念叨着:“金小红,金小红,嗯,这名字好。”
晚上8时,三人离开金家,步行赶回流长街上部队驻地。
第二天,李淑华趁部队出发前的休整间隙,请假再去看望金小红母女,顺便给她们送些药品和食物。她走时,朱德总司令尚未发布要求部队立即出发的命令。
陈喜东找到李淑华,告诉她部队已出发,让她骑马追赶队伍。因马瘦弱,不能承载两个人,陈喜东又害羞,执意不肯与李淑华同骑一匹马。他对李淑华说,自己步行也能很快赶上队伍。李淑华拗不过他,只得骑马先走了。
陈喜东大步疾行,一气走了三十余里。
梯子岩渡口
忽然,他看见一个黑影在前面垭口处一闪就不见了。陈喜东知道自己遇到了麻烦。他闪进林莽中,与敌人捉迷藏,寻找消灭敌人的机会。
原来,红军离开流长后,国民党息烽县党部密令清乡队、还乡团、民团等反动地方武装搜捕红军伤病员和掉队士兵。清乡队队长宋子贞派其侄儿宋昭荣带着罗天元、刘德昭等人从乌江渡到川黔公路一线重点搜查。三人发现陈喜东走进落石沟,就在沟外岭上险要处设伏。陈喜东警觉后,他们分散向陈喜东包抄过去。宋昭荣搜索到林中一古墓后面,正好撞上陈喜东,陈喜东端枪瞄准宋昭荣正要扣动扳机,罗天元恰巧赶到陈喜东后面,一脚踢在他背部,陈喜东前倾半步,枪响了,但没击中宋昭荣。罗天元从后面箍住陈喜东两肩和颈部,陈喜东施展摔跤手把他翻过头顶砸在地上。宋昭荣抓住陈喜东枪管,企图夺枪,陈喜东两手握住枪托,一脚蹬在宋昭荣小腹上,宋昭荣惨叫着跌倒在荆棘丛中。陈喜东正要结果这两个家伙时,却被刚从右侧摸上来的刘德昭投来的飞刀刺中左臂,血流如注,他忍痛用右手拔出飞刀,侧身用力掷向刘德昭,飞刀深深扎入其小腹,刘德昭倒地哀嚎一阵后,就一命呜呼了。
糟糕的是,陈喜东的一声枪响惊动在附近搜索的其他乡丁,十来个人从林中各处扑过来。陈喜东知道自己已无生还希望,他用右手在树上把枪磕断,将枪管、枪栓等扔进深谷,然后高喊着:“首长,同志们,永别了!共产党万岁!红军万岁!”纵身飞下悬崖……
86年过去了,息烽的青山绿水间似乎还回响着陈喜东牺牲前那壮烈的呐喊。
息烽人民不会忘记他,历史将永远铭记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主办单位:息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方式:0851-87721549 地址:息烽县永阳街道县府路27号2号楼
息烽县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黔ICP备10201081号 公安备案号 52012202006106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标识码:52012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