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春,中央红军在川、滇、黔边界与敌人周旋,寻求战机,沉重打击堵截之敌。在敌人重兵围追堵截、飞机侦察轰炸的危急关头,中央红军放弃北渡长江计划,于3月22日从二郎滩、太平渡等渡口第四次渡过赤水河折回贵州境内,大踏步南移。
3月30日,中央红军突破乌江天险进入息烽境内的消息传到县城,国民党伪县长毛钺一边命令团防局配合中央军死守未被突破的渡口待援,一边电告贵阳求援。晚上8时,敌郭思演部九十九师五九〇团一个营从贵阳方向开来增援,部队分散进入碉堡防守。
3月31日,中央红军主力除红九军团外,经江口、大塘、梯子岩三处迅速南渡乌江,跳出几十万敌军的合击圈,把敌军重兵甩在乌江以北。
4月1日19时,朱德总司令致电红一、三、五军团首长:估计蒋介石正以三路纵队堵截红军向西南转移,红军已不能通过镇卫西、贵阳之线,“我野战军决改经息烽、修文之线向东南过底寨渡河,以便寻求新的机动”。命令各军团立即侦察前进路线,准备次日拂晓前出发。
4月2日,朱德总司令致电红一、三、五军团首长:各路敌军正向我逼近,“我野战军任务仍是迅速通过息烽、扎佐马路线,以脱离敌人而向东南机动”。红军主力于当日进占扎佐等地,逼近贵阳。蒋介石在贵阳急调滇军入黔增援。
同日,红军先遣团接到命令后,开始攻打息烽县城北郊的蚕桑坡。红军从北面攻击敌军阵地。红一军团两个师包围县城,把敌军赶入城边14个碉堡内。
红军佯攻县城不是为了占领,而是为了让敌人龟缩在城内,使其增援部队进入县城,便于控制。目的达到后,攻城红军陆续撤至潮水、底寨一带,对敌人实行围而不攻、准进不准出的战术。敌人误认为红军的撤退是败走,急忙拼凑兵力集结息烽,准备和红军决战。下午3时,敌唐云山部九十三师由遵义赶到息烽,拼命构筑工事,一夜间增设碉堡、掩体、路障数十处。
4月3日拂晓,红军左、中、右三路大军从县城以南门陡坡至梨安一线跨越川黔公路,向东南方向前进。红一军团第一师一、二团在县城南郊阳朗坝一带阻击敌军,并佯攻县城,以掩护主力越过公路线。下午,红军主力越过川黔公路,向开阳、修文开进。守卫在阳朗坝的红军部队完成阻击任务后,沿洪马、萝卜洞一带进入开阳县白马洞、双流一带。
(由党研室李正君根据肖忠书《佯攻息烽县城》改写)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主办单位:息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方式:0851-87721549 地址:息烽县永阳街道县府路27号2号楼
息烽县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黔ICP备10201081号 公安备案号 52012202006106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标识码:52012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