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
2022.02.15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历史专题 » 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奏响民族团结进步和谐曲——青山苗族乡全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

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视力保护色:

在息烽县青山苗族乡,新建的村组道路连接各个村子和外面的世界;富有民族特色的苗家新村,住着依靠产业脱贫致富的苗族群众;校园里,穿着民族服装的孩子蹦蹦跳跳……这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记录着青山苗族乡各族群众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轨迹。

青山苗族乡有少数民族人口2155人,占总人口的30%。一直以来,青山苗族乡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始终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大事来抓,着力推动各民族团结互助、共同发展。

抓经济发展 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青山苗族乡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调优一产,推进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努力把青山苗族乡建成百姓富、生态美、文化兴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

走进大林村李顺超家的猕猴桃园林里,目之所及均是满眼翠绿,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这一季将是第六年挂果,产量还可以,按照往年的行情估计,一亩能卖6000元左右,30多亩猕猴桃预计收入在20万元以上。”李顺超喜滋滋地说。

有了李顺超等种植大户的示范带动,大林村村民积极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自主种植或流转土地发展高效经果林产业。2018年来,全村发展刺梨种植1800亩,脆红李3700亩,猕猴桃500亩,苹果150亩,400余户群众依托产业发展实现脱贫致富。

一直以来,该乡按照“抓产业就是抓发展”的理念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2017年以来,该乡引进企业11家,发展产业9500余亩,初步形成“一村一特色”的产业发展格局。全乡76户170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均实现脱贫,并且实现有劳动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至少一人就业的目标。

抓文化引领 共建民族精神家园

青山苗族乡以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为契机,在全乡各村、学校和部门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推动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保护与创新交融。苗族“二月厂”“四月八”“避暑节”“刺梨花节”“送文化下乡”等系列民俗文化活动,促使全乡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也促进了各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发扬、融合发展。

5月中旬,苗族“四月八”。青山苗族乡苗族同胞身着盛装,齐聚一堂,以“民族团结一家亲、乡村振兴促发展”喜迎建党100周年为主题,载歌载舞欢庆佳节,现场热闹非凡。

“本次活动不仅是苗族同胞传统节日,也是息烽县今年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周系列活动之一,通过此次活动,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各族群众中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促进各民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享发展成果。”青山苗族乡党委书记张燕说。

自创建工作开展以来,青山苗族乡共举办各类民俗活动10余次,各民族参加群众1万余人。

抓示范带动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苗族刺绣、苗族服饰、老式织布机……在青山苗族乡苗族文化传习所,苗族文化薪火相传。2020年8月,青山苗族乡苗族文化传习所建成投入使用,建立苗乡文化、苗族服饰文化、技艺传承、苗乡足迹、文创体验五大展区,集中展示了刺绣服饰、织布机、牛角、鸟笼、芦笙、斗笠、谷桶、大鼓等50多件实物展品和近100张珍贵图片。

该乡还将乡民族文化传习所打造成全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不定期在此开展青山苗乡非遗传承人传承教学活动,教育引导全乡各族群众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绿化村后寨组总结提炼出“尊老爱幼,家庭和睦;互帮互助,邻里和气;遵纪守法,村寨和谐”的“三和文化”,并将其融入群众日常生产生活、乡规民约和家风建设中,助推形成民族团结和谐的村民自治模式。

与此同时,青山苗族乡将新华希望小学打造成全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进校园示范点。

该校以“求同教育”为办学理念,倡导各族学生“同学同乐,立志成才”,以民族团结演讲比赛、手抄报比赛、班会活动、国旗下的讲话等“八个一”活动为载体,与课堂教育、德育教育及学校文化活动相结合,使广大师生在“学、教、玩、乐”中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和文化观。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网站帮助|网站声明|网站年报

主办单位:息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方式:0851-87721549   地址:息烽县永阳街道县府路27号2号楼

息烽县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黔ICP备10201081号 公安备案号 52012202006106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标识码:52012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