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
2020.12.01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历史专题 » 脱贫攻坚群英人物

在任何地方都能闪闪发光——记流长镇扶贫工作站负责人王昌平

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视力保护色:

王昌平,男,苗族,40岁,中共党员,流长镇扶贫工作站负责人。

雷锋同志曾说过:“共产党员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王昌平始终坚定信念、牢记宗旨,为组织尽心力、为百姓甘奉献。从计生到林业再到扶贫,王昌平就像一颗钉子一样,组织把他安排在哪里,他就在哪里发光发亮,汗洒青春。

满满正能量,感染身边人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服从组织的安排,要我到哪里我就到哪里奉献青春,而且年轻人,多做一些,看似吃亏,其实是自己得实惠,会因此学到更多的知识”王昌平常说。

王昌平身上始终散发出一缕缕春风和煦般的正能量,无论是言谈举止,亦或是工作作风方面,他都踏踏实实,团结同事,不怕吃苦、不怕吃亏,带领同事、下属们一起把工作推向更好。他肯钻研、肯下力、花心思搞好本职工作,他愿分享、肯帮忙、爱团结带动其他人学习上进,他有耐心、人亲和、好接近贴近群众解其忧。他的一举一动,都感染和鼓励年轻人奋进、友爱和互助,年轻人们都非常称赞和尊重他,他们都亲切地叫他——“平哥”。

克服专业难关,当好绿海守卫员

王昌平在计生工作5年,具有相当丰富的计生知识,他从未想过,有一天自己会踏上护林之路,为流长青山绿海贡献自己无悔青春。

2016年,流长退耕还林任务艰巨,临近年末任务量仅完成了20%。在这一艰难时刻,王昌平欣然接住了这块“烫手山芋”。

那时就有同事同他开玩笑说:“你在计生干的好好的,叫你去生态保护站你就去,那儿的工作可不好干哩”,但他总是笑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绝对服从组织安排,在任何岗位都要全力以赴,而且多岗位也是最能锻炼自己的。

确实,一般人想要将生态保护站工作做好很难,而对于半路出家的他来说更为艰难,一切需从头来过,开启他“5+2”“白+黑”的工作模式,白天就上山工作、进村动员,晚上就狂补知识、画图写材料。

因为他的耐心和执着,动员了新中村南八组、龙泉村田坝组和对门坡组的群众,如期完成了2016年400亩退耕还林任务。也是因为他兢兢业业的工作,2017年、2018年两年共1200亩退耕还林任务提前完成。

“如果不狂补森林、林地法律法规,就无法说服群众解决林地纠纷制止滥砍滥伐行为;如果不狂补林业专业知识就看不懂林地图斑,分不清林地种类和林地性质,更无法知道如何才能有效提高森林覆盖率”王昌平说道。经过数年的知识积累,他在生态保护站工作期间,林业方面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流长滥砍滥伐的现象制止了,荒地披上了绿装,百姓得到了实惠,生态得到了保护,森林覆盖率从51.49%提高到了55.6%。同时,在他的多次耐心调解下,茶园村袁某和章某、大兴村蒋家两兄弟、甘溪村尹某和邱某的林地老纠纷成功握手和解。

贴近群众出实招,扶贫扶智更扶志

2018年12月,王昌平继续他踏实、务实、敬业的工作作风踏上了扶贫工作之路。

扶贫工作处处艰难,只有扎根群众,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有针对性的出谋划策,让脱贫事半功倍。2个月时间他走访了全镇347户贫困户,与贫困户们打成了一片,充分掌握每一户的情况。

“只有亲自走进贫困户家中,才能进一步了解他家的家庭情况,比如人口结构、收入渠道、致贫原因等,才能给党委和政府当好参谋,才能精准帮扶,帮助贫困户脱贫,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王昌平说道,“走贫困户家不是走一次二次就够了的,是要常走,要走出感情来,走出亲情来,让他家真正感受到党委政府的关怀和迫切希望,希望通过党委政府的帮扶使得贫困家庭走向脱贫致富。扶贫是要扶智扶志,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让他们自己想脱贫,要脱贫,才扶得起他们来,不然就会事倍功半,多绕路。所以我们一定要多走贫困户家,多了解他家的所期所盼,多走走习近平总书记所牵挂的人,才能完成习近平总书记交代的任务,完成习近平总书记的叮嘱,2020年实现全部脱贫,不落下任何一户任何一人,实现共同富裕,实现我们共同的中国梦”。

他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一个干一行爱一行的人,一个不忘初心、牢记宗旨、听党话、跟党走的人,一个传递正能量的人,更是一个在任何岗位都能发光发热的共产党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网站帮助|网站声明|网站年报

主办单位:息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方式:0851-87721549   地址:息烽县永阳街道县府路27号2号楼

息烽县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黔ICP备10201081号 公安备案号 52012202006106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标识码:52012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