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级领导和驻村干部对我家的帮扶之恩,我始终铭记于心。没有他们,就没有我家现在的幸福生活。
我叫汪光富,是息烽县九庄镇团山村高坡组村民。我们整个村子都在山上,地势高低起伏,道路崎岖不平,住户四处分散。由于土地贫瘠,只能种植传统农作物,解决温饱都成困难。我父亲年纪大了,在家做点简单家务;母亲身患肝腹水,常年卧病在床,离不开人照顾;兄长在一场交通事故后脑部残疾,无法正常生活,一家人的日子越过越艰难。
2014年,在我感到绝望的时候,我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全家享受了多重医疗保障政策,母亲看病的费用报销了大笔开支,兄长纳入了民政“兜底”。通过各项惠农补贴补助和项目帮扶,家里收入明显增加,特别是各级领导和帮扶干部的关心慰问,让我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
2015年,常年在外打工的我回家过春节,看到年迈的父母和贫寒的家境深感愧疚,经过一番思想斗争,我决定不再出远门,留在家搞养殖业,既可照顾家庭,又能增加收入。村里有几户村民都在发展种肉鸡养殖,有鸡苗供应商,养大后也有销路。每年可出栏3次,不过需一定规模才有赚头,饲料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同时,圈舍要符合有关标准,要到县相关部门办理许可手续。为保证鸡苗的存活率,还要有养殖技术。这些都是摆在我面前的难题。
一些领导和帮扶干部得知我的想法后,他们都非常支持,帮我跑相关部门一次性办理了营业执照等手续,帮助我寻找合适的鸡苗、饲料供应商,为我接洽可供出租的鸡舍,并申请了政府贴息的扶贫小额贷款5万元。随后,我报名参加了由政府组织的养鸡技术培训,培训结业后还得了补贴。一下子,资金、场所、技术、供应商、销售都解决了,我顺利地发展起肉鸡养殖产业,并于2019年顺利脱贫。
天有不测风云。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袭来,无法从供应商处运回饲料喂养鸡苗,4000多只鸡苗只保住了200多只。购买鸡苗和饲料的成本,加上鸡舍的租金,一下子损失了好几万元,前期赚的钱全部打了水漂。这次损失让我备受打击,感觉生活又跌入低谷。
这时,各级领导和帮扶干部都来慰问我,为我排忧解难。我意识到,作为这个家庭的“顶梁柱”,我不能倒下,再艰难也不能放弃,要肩负起照顾父母、兄长和家人的责任。如果继续发展肉鸡养殖风险太大,他们建议我到肉鸡养殖产业园区打工,这样收入稳定些,避免“雪上加霜”。
我现在是临安养殖公司的肉鸡饲养员,工作也很尽心卖力。肉鸡每年可养4栏,每出一栏肉鸡我可得到12000元的工资,相当于每个月我有4000元收入,虽比不上自己饲养收入高,但算是一份稳定的工作。
走出困境天地宽。不仅如此,帮扶干部还资助我父亲购买了一头黄牛,家里养猪有补助,再加上土地入股村集体经济分红,今年收入早已越过贫困线。现在,我家住房干净明亮,并添置了电视机、洗衣机等电器,日子大有奔头,生活质量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主办单位:息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方式:0851-87721549 地址:息烽县永阳街道县府路27号2号楼
息烽县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黔ICP备10201081号 公安备案号 52012202006106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标识码:52012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