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王秀丽,是息烽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搬迁户,我于2014年底脱贫,但因缺少劳动力和女儿上学,息烽县派了帮扶干部跟踪帮扶我,这几年在国家政策和帮扶干部的帮助下,我家收入稳定,没有再返贫。
我的老家位于息烽县西山镇胜利村马粉寨组,2013年曾因为缺少资金技术等因素,我被纳入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帮扶。2014年,在帮扶干部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我在寨子周边打零工,家里收入增加,当年实现了脱贫。
然而好景不长。2016年,丈夫的家庭暴力和酗酒等行为愈加严重,老房屋又出现裂缝无法入住,整个家庭环境不利于女儿成长,我放弃了再呆在老家的念头。
2017年,我带着三个女儿来到县城,因为受学历和自身技术限制,我只能在工地上打短工。但是工地离学校远,不便于女儿们上学,于是我又带着她们投靠息烽县城里的亲戚。
借宿在亲戚家的那段时间,我起早贪黑在包子店打工挣钱。2018年初,由于我技术熟练,我上班的面包店采取每月涨幅100元的方式,分5个月将我的工资涨到2300元。看到工资上涨,我便一边上班一边寻找价格合适的房子,准备自己租房。
经过一个多月的寻找,我找到了每月租金500元的出租房。但是每月房租费加上1元1度的电费、人均水费,每月花在租房上面费用就要800元,再减去生活费,几乎所剩无几。
当时我不只一次在想,要是我在息烽县城有不要钱的住宿就好了,我可以每月省下800元,让那时正在读小学和初中的女儿多些零用钱,或者吃得好一些。
2018年3月,结对帮扶干部了解到我的实际困难后,结合政策帮助我申请了息烽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2019年3月,当帮扶干部告诉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正在进行内装修不久将可搬迁入住时,我难抑内心的激动。我一直想给孩子们一个宽敞明亮的新家,让她们有单独的书桌,不用因为桌子面积不够写作业而互相争吵。
2019年6月,我如约搬进了息烽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新家,房屋按照每人20平方米套内建筑面积的标准进行分配,我和女儿一家4口享受了80平方米的一套安置房。在简单购买了家具后,我们搬进了新房,女儿们不但有了书桌,还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小房间。想起近几年辗转漂泊的辛酸,租房子的不易,我对新家无比喜爱,同时也感谢新时代党和国家的好政策,让我住房有了保障。
眼下我已经在安置房里住了一年多,仅省下的房租费用就达8000多元。帮扶干部考虑到我需要照顾家庭,还在家边的餐饮公司帮我寻找了一个就业岗位,每月工资有1800元,加上低保和其他补助收入,一年下来我家的收入也有近30000元。
但是吃水不忘挖井人,我除了自身努力上班挣钱外,也时常在告诉女儿们要在宽敞明亮的教室和家里努力学习知识,通过知识斩断穷根、改变命运,以实际行动感恩国家和回报社会。(李小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主办单位:息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方式:0851-87721549 地址:息烽县永阳街道县府路27号2号楼
息烽县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黔ICP备10201081号 公安备案号 52012202006106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标识码:52012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