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瓦、白墙、红栅栏,错落有致、风格统一的民居掩映在绿树丛里;通组路好似一条条白丝带缠绕着美丽乡村……夏末秋初,登上息烽县石硐镇大洪村便民利民服务中心后山的“观景台”,迎风远眺,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展现在眼前。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近年来,息烽县在一些国家级贫困村积极探索创新乡村治理方式,运用推广“六权共享”“六好农民”等积分管理制,为稳固脱贫成果、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
地处息烽县西部、与修文县接壤的大洪村是一个以苗族、布依族人口为主的少数民族村寨,海拔1250米,森林覆盖率逾70%。作为曾经的国家级贫困村、全市特别困难村,今天的大洪村已经告别贫困,并打造了乡村振兴的“大洪样板”。2019年,大洪村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还获得贵州省乡村振兴示范村、贵州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贵阳市标准化规范化党支部示范点等殊荣。
今日之大洪村,村美民富业强。大洪村的巨变,由“一颗猕猴桃”引发。
2014年底,息烽县引进贵州中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落户石硐镇。经过近7年的持续深耕细作,中康公司以大洪、中坝两个村为核心种植猕猴桃4800亩,生产的猕猴桃远销新加坡、俄罗斯等地,带动大洪、中坝两个村村民人均增收1.1万元以上,息烽中康猕猴桃园跻身省级农业园区。
看好园区的强劲发展势头,2017年以来,息烽县财政、农业、扶贫及社会帮扶等各种资金陆续注入中康猕猴桃园区,园区快速发展,村集体收益逐年提高。由此,“六权共享”利益联结模式应运而生,以解决村集体收益分配问题,创新基层社会治理。
“六权共享”分两步实施,首先将项目资金入股分红、村实体产业发展等获得的村集体收益按照2:8比例进行分配,其中20%作为村集体公共收入,用于村集体经济发展、村级公益事业和社会管理等支出;剩余80%向群众分配,将乡村重要事务量化为弱有所扶、土地入股、劳有所得、社会治理、老有所养、环境保护“六项收益权”具体指标,各占股5%、25%、25%、10%、30%、5%。仔细审视“六权共享”指标数据,社会治理、土地入股、劳有所得占比较多,旨在充分调动群众流转土地、入园务工的积极性,积极参与、支持园区建设。
“‘六权共享’从勤劳致富、养老敬老、遵纪守法、环境保护、社会治理等入手,提升了乡村治理能力。”大洪村党支部书记周恒恒说。
“今年4月,土地入股收益权100分、劳有所得收益权100分、社会治理收益权100分、环境保护收益权95分。”走进大洪村贫困户熊轩华家,一张贴在房屋外墙上的“六权共享”量化考核评分表惹人注目。环顾房前屋后干净整洁,小院建有瓜果架、红栅栏,让人倍感淳朴、温馨。“家庭环境卫生收拾干净了,自己住着也舒服。”熊轩华说。
“2019年大洪村村集体共收入48余万元,眼下正按‘六权共享’模式分期分批向群众兑现分红资金。”周恒恒说,通过推行“六权共享”,大洪村集体经济家底渐丰,群众腰包越来越鼓,今明两年村集体收入预计突破100万元、200万元,2019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5320元;还提高了乡村治理效能,培育了文明乡风,巩固了无毒、无刑事案件、无非正常上访、无公共安全事件“四无”村创建成果。
与大洪村相邻的中坝村强化党建引领推进基层治理,在“六权共享”基础上创新提出“中坝双十条”。“中坝双十条”包括面向党员的“红十条”和面向群众的“蓝十条”,“中坝双十条”从带头遵守村规民约、支持公益事业、保持环境卫生等方面作出更加详细的规定。“以往制定的村规民约存在短板,由于没有具体可执行的奖惩措施而不能真正落地。”中坝村党支部副书记、主任罗华说,现在有了“六权共享”积分制作为具体量化激励,融入村规民约的“中坝双十条”为农村基层治理注入了新动力。
今年起,石硐镇在18个村普及推广“六权共享”模式,计划兑现2019年度分红资金共90余万元。
息烽县还不断丰富乡村治理的形式和内容,激发村民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作用。为预防扶贫资金“撒胡椒面”,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息烽县养龙司镇、九庄镇推出“六好农民”积分考核制,以村为单位,根据年度“六好农民”考核积分,对贫困人口进行分红,引导贫困户做“感恩、守法、孝顺、诚信、奋发、文明”农民,为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基础。
此外,息烽县把田园综合体作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重要载体。息烽县委十三届十一次全会提出,按照“农味无穷、趣味无限、庄园引领、共建共享”理念,将在每个乡镇至少建设一个示范性田园综合体,实现县域内乡(镇)全覆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主办单位:息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方式:0851-87721549 地址:息烽县永阳街道县府路27号2号楼
息烽县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黔ICP备10201081号 公安备案号 52012202006106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标识码:5201220001